意外胆囊癌再手术临床病理分析(附15例报告)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f08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意外胆囊癌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15例胆囊切除术后发现的意外胆囊癌再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5例意外胆囊癌(pT2 11例,pT3 4例)中,12例再次行根治性胆囊床肝楔形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再手术时间(17.3±6.2)d;3例行姑息性手术,再手术时间(49±12.5)d.术后发现淋巴结转移2例(pT2 1例,pT3 1例),肝转移2例(pT2 1例,pT3 1例),腹腔种植(pT3 )及广泛转移(pT2)各1例.3例行姑息性手术者生存3~5个月,12例根治性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25.75±4.89)个月.结论胆囊切除术后发现意外胆囊癌(pT2/T3)需及时积极再次剖腹作根治性手术,以改善病人的预后和延长生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p120^ctn磷酸化转位与肝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关系,以及p120^ctn和β-连环蛋白在上皮钙黏蛋白介导细胞信号转导中的相互影响。方法 用DNA转染技术、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显微镜、免疫沉淀等方法检测p1210^ctn的表达、转位以及酩氨酸磷酸化情况;同时检测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以及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 肝癌细胞经转染p120^ctn同功蛋白3A后,p120^ctn的表达增强,且主要表达于细
目的 探讨农村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与可能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对实施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DOTS)的苏北某项目县2002年全部结核病患者和某非项目县同期患者的一个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和痰菌培养,对新分离株进行比例法药敏试验,以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资料.结果共有152例患者的药敏结果可以分析.其中 32.9%的病例耐至少1种一线药, 26.3%耐异胭肼(INH), 18.
目的 比较和评价小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和经尿道切除前列腺加膀胱颈内切开术(TURP+TUIBN)的治疗效果.方法1993年5月至2002年6月,经耻骨上行前列腺摘除术22例,TURP加TUIBN 28例.开放组患者平均年龄65岁,平均病程65个月,术前前列腺平均重量28 g,手术切除前列腺平均重量7 g;TURP加TUIBN组患者平均年龄67岁,平均病程60个月,术前前列腺
目的 探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大鼠肝移植小移植物早期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小移植物组(C组).比较各组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肝脏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肝脏组织病理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NOS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A组肝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用猪血清诱导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 ,观察经方鳖甲煎丸对免疫性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胶原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分
目的 探讨人初乳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淀粉酶(AM)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改良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碘-淀粉比色法和磷酸苯二钠法,测定20例产妇的118份初乳(泌乳第1~7 天)中SOD、AM和ALP活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GF和IGF-1含量.结果初乳中SOD活性在开始泌乳的前1~4 天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