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533(2007)04-0172-02
近年来,抗菌药耐药性逐渐上升,疗效逐渐下降,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已成为当务之急。合理使用抗菌药应注意:⑴选择有效药物,掌握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使所选药物的抗菌谱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疗效取决于致病细菌的鉴定和药敏结果。⑵使用方法合理。选定药物以后,根据其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确定给药方案,选择药物、剂量、疗程、使用方法。⑶患者机能状态。抗菌药的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间隔时间、静脉滴注时间快慢、疗程等均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⑷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往往与血药浓度过高有密切关系。
抗菌药合理使用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如何兼顾诸多影响因素,最大限度提高抗菌药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势必需要符合实际的抗菌药应用软件。笔者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发了抗菌药应用软件,现将其开发的有关情况特别是其特点及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1抗菌药应用软件研发的理论基础
抗菌药的药效动力学参数与细菌敏感性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抗菌药作用和使用范围的主要因素。临床抗菌药药效动力学特性主要包括:(1)浓度依赖性杀菌及抗菌后效应——氨基糖苷和氟喹诺酮类(峰值)。最近研究表明,两个药效学参数可预测氟喹诺酮类疗效:①24h血清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与MIC的比值(AUC/MIC),即24h内血药浓度大于MIC时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AUC/MIC>100-300是预测疗效的参数。②Cmax/MIC>12可防止耐药突变株出现。(2)时间依赖性和极短的后效应——β-内酰胺类,通过缩短用药间隙,保持超过MIC的血浓度的时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杀菌活性是时间依赖性的,T>MIC是临床疗效最相关的参数。一般当T>MIC在50%~70%之间时,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剂量是适宜的。(3)时间依赖性后效应——大环内酯及万古霉素。
2软件的研发过程和特点
东方医院呼吸科联合上海博龙医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从2005年底开始研究抗菌药PK/PD智能化软件,将抗菌药物专业信息和计算机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软件可在输入患者个体生物参数、抗菌药、致病菌培养和药敏后,自动显示抗菌药药代学和药动学特性,根据细菌MIC检定结果进行分析及计算,并将统计结果以图表形式显示,计算机对抗菌药治疗感染的监测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和准确性高的特点,防止及延缓抗菌药的耐药形成,可进行个体化的定量监测,指导临床采取有效和正确的治疗方案。软件系统在收集细菌MIC、药物代谢动力学相关资料,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相关资料基础上,编程语言开发,实现选择药物、自动判断结果,对结果进行审核提示、参考治疗方案提示。结论系统操作简单。
抗菌药应用软件特点:⑴依据药代动力学公式,建立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的数学模型;⑵收集常用抗菌药物品种;⑶具有开放性,设患者情况数据库,根据临床资料,输入相关信息,方便使用者查询;⑷设有细菌感染性疾病以及相关抗菌药选择查询功能,确认药敏结果,对治疗效果做精确预估;⑸满足不同层次临床对PD/PK数据的浏览,按时间点截取各种监测统计数据,操作快捷、准确;⑹改变药理手工计算监测资料方式,将重点放到资料的分析、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上,为控制感染提供方便;⑺软件功能齐全,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感染治疗的现代化管理。
3抗菌药应用软件的临床意义
临床医师如何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抗菌药呢?如何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PK/PD)理论选择最安全的药物呢?结合临床经验以及理论基础,抗菌药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⑴自动计算——输入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血肌酐值、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等,就可立即计算出抗菌药的药-时曲线及其面积,在血中的峰浓度、谷浓度等各种参数。⑵辅助判断——对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显示24h内血药浓度与MIC比值,如在70%以上则判定抗菌药剂量过大,如在50%以下则判定抗菌药剂量不足;对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则分别显示血药峰浓度、24h药-时曲线下面积与MIC的比值,如在4或100之下,则判断剂量不足,如在4~8之间或100~300之间,则判定剂量适中,对严重的感染,则在8或300以上;对治疗指数窄、毒副反应大的抗菌药,如氨基糖苷类抗菌药、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如显示血药浓度超过中毒浓度,则判定其过量。
4抗菌药应用软件的前景
通过本抗菌药软件,可以对抗菌药剂量进行相对精确的调整,为治疗判断提供参考治疗方案。减少与抗菌药相关的用药错误。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直观等优点,能有效减轻数据处理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在临床和药学服务中极具推广价值。1年的试用表明,能迅速分析资料,满足临床人员要求。单项或复合项目信息,实现自动统计、分析,准确形成动态检测图表。对100例细菌感染患者采用软件程序制定抗菌药治疗方案.结果表明:软件程序的设计基本符合要求。
本软件以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成果为依据,自动拟合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治疗药物浓度变化的标准动态曲线,为临床制定和调整给药方案提供快速的量化参考依据,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收稿日期:2007-02-1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近年来,抗菌药耐药性逐渐上升,疗效逐渐下降,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已成为当务之急。合理使用抗菌药应注意:⑴选择有效药物,掌握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使所选药物的抗菌谱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疗效取决于致病细菌的鉴定和药敏结果。⑵使用方法合理。选定药物以后,根据其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确定给药方案,选择药物、剂量、疗程、使用方法。⑶患者机能状态。抗菌药的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间隔时间、静脉滴注时间快慢、疗程等均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⑷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往往与血药浓度过高有密切关系。
抗菌药合理使用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如何兼顾诸多影响因素,最大限度提高抗菌药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势必需要符合实际的抗菌药应用软件。笔者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发了抗菌药应用软件,现将其开发的有关情况特别是其特点及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1抗菌药应用软件研发的理论基础
抗菌药的药效动力学参数与细菌敏感性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抗菌药作用和使用范围的主要因素。临床抗菌药药效动力学特性主要包括:(1)浓度依赖性杀菌及抗菌后效应——氨基糖苷和氟喹诺酮类(峰值)。最近研究表明,两个药效学参数可预测氟喹诺酮类疗效:①24h血清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与MIC的比值(AUC/MIC),即24h内血药浓度大于MIC时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AUC/MIC>100-300是预测疗效的参数。②Cmax/MIC>12可防止耐药突变株出现。(2)时间依赖性和极短的后效应——β-内酰胺类,通过缩短用药间隙,保持超过MIC的血浓度的时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杀菌活性是时间依赖性的,T>MIC是临床疗效最相关的参数。一般当T>MIC在50%~70%之间时,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剂量是适宜的。(3)时间依赖性后效应——大环内酯及万古霉素。
2软件的研发过程和特点
东方医院呼吸科联合上海博龙医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从2005年底开始研究抗菌药PK/PD智能化软件,将抗菌药物专业信息和计算机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软件可在输入患者个体生物参数、抗菌药、致病菌培养和药敏后,自动显示抗菌药药代学和药动学特性,根据细菌MIC检定结果进行分析及计算,并将统计结果以图表形式显示,计算机对抗菌药治疗感染的监测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和准确性高的特点,防止及延缓抗菌药的耐药形成,可进行个体化的定量监测,指导临床采取有效和正确的治疗方案。软件系统在收集细菌MIC、药物代谢动力学相关资料,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相关资料基础上,编程语言开发,实现选择药物、自动判断结果,对结果进行审核提示、参考治疗方案提示。结论系统操作简单。
抗菌药应用软件特点:⑴依据药代动力学公式,建立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的数学模型;⑵收集常用抗菌药物品种;⑶具有开放性,设患者情况数据库,根据临床资料,输入相关信息,方便使用者查询;⑷设有细菌感染性疾病以及相关抗菌药选择查询功能,确认药敏结果,对治疗效果做精确预估;⑸满足不同层次临床对PD/PK数据的浏览,按时间点截取各种监测统计数据,操作快捷、准确;⑹改变药理手工计算监测资料方式,将重点放到资料的分析、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上,为控制感染提供方便;⑺软件功能齐全,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感染治疗的现代化管理。
3抗菌药应用软件的临床意义
临床医师如何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抗菌药呢?如何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PK/PD)理论选择最安全的药物呢?结合临床经验以及理论基础,抗菌药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⑴自动计算——输入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血肌酐值、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等,就可立即计算出抗菌药的药-时曲线及其面积,在血中的峰浓度、谷浓度等各种参数。⑵辅助判断——对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显示24h内血药浓度与MIC比值,如在70%以上则判定抗菌药剂量过大,如在50%以下则判定抗菌药剂量不足;对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则分别显示血药峰浓度、24h药-时曲线下面积与MIC的比值,如在4或100之下,则判断剂量不足,如在4~8之间或100~300之间,则判定剂量适中,对严重的感染,则在8或300以上;对治疗指数窄、毒副反应大的抗菌药,如氨基糖苷类抗菌药、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如显示血药浓度超过中毒浓度,则判定其过量。
4抗菌药应用软件的前景
通过本抗菌药软件,可以对抗菌药剂量进行相对精确的调整,为治疗判断提供参考治疗方案。减少与抗菌药相关的用药错误。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直观等优点,能有效减轻数据处理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在临床和药学服务中极具推广价值。1年的试用表明,能迅速分析资料,满足临床人员要求。单项或复合项目信息,实现自动统计、分析,准确形成动态检测图表。对100例细菌感染患者采用软件程序制定抗菌药治疗方案.结果表明:软件程序的设计基本符合要求。
本软件以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成果为依据,自动拟合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治疗药物浓度变化的标准动态曲线,为临床制定和调整给药方案提供快速的量化参考依据,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收稿日期:2007-02-1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