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总结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性 兴趣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7(c)-0120-01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新技术的应用,人类社会每天都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知识成几何数量级地增长,人类掌握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如今计算机是人们工作、学习及生活必需的工具,利用INTERNET技术是人们掌握知识,了解信息最直接快捷的方法和最重要的手段。
信息技术课程就是对我们每一个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知识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标准指出:“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要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信息技术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总体发展趋势还是不错的,成果丰硕,教学成效显暑,但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1]:(1)填鸭式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挥。(2)学生个人素质良莠不齐,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所异,统一大班教学不利于信息课教学的开展。(3)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学校里虽然建立了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但人均计算机数量还很少,教师的教学活动基本还停留在书本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上。(4)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学校领导把信息课作为副课,学生对这门课也提不起多大的兴趣。(5)师资匮乏,多数的信息课由主课老师兼任,授课不专业,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听课枯燥无味,言之无物,流于形式。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开展了多年,但各地教学发展水平极不匀衡。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开展要好些,教学的硬件设施达标,教学资源雄厚,教学成果丰富,教学体系日益完善;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可是江河日下,逐步落伍,这方面的情况已引起了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面对目前我校客观存在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本人认为信息课教学的主体是教与学,我们主要要解决好“教”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1)启发式的教学。抛砖引玉,逐步深入,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的原动力。启发式的教育,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模型具体化,把离散事物归类化。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如讲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原理时,把计算机的CPU比做人的大脑,显示器比做人的眼睛,扬声器比做人的嘴巴,键盘是人的手。通过这个比喻使计算机硬件能形象地跟人体各个器官相联系,让学生们一下就能记住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2)寓教于乐式教学。把单调枯燥的操作趣味化,生硬僵化的记忆口诀化,弃繁为简,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上熟悉键盘课的时,我下载了一些有趣游戏,如打气球、挖地鼠、青蛙过河等,使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能快速的掌握击键的要领,记住功能键的位置。使枯燥的键盘操作娱乐化,生记硬背知识趣味化,于闻声处之中使同学们掌握了键盘学习的要领,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循序渐进式教学。常总结,勤梳理,步步为营,先易后难,节节攀升,诱其深入,化整为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课要求知识面广,思路要开阔,动手能力要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从同学们点滴抓起,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动中求变,变中求异,奇中求鲜。如在讲DOS操作系统删除命令时,先问同学们可使用哪些键,实现这个功能。在用DEL、BACKSPCE键进行操作时,体会分析出这两个键有何除区别?还能利用什么方法可实现删除功能?同学们在查找知识点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分析问题能力,另一方面锻炼了观察事物的敏感能力。在上新课前,我先用课件把前一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温习,总结出前一章节重点和难点,让同学回忆过程中,引出要讲知识点及所要掌握的难点。
(4)投其所好式教学。抓住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重点突出,知识点环环相扣,各个击破,调足味口,使小学生能常学时新,确保高昂的学习热情。信息课知识点多,要记忆的东西也十分零碎,这就要求我们授课老师要深入教材,抓住学生喜新厌旧的特点,穿新鞋走老路,温故而知新。变中求新,新中求奇。信息课可以依托计算机网络,整理海量信息,找出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穿针引线,使新知识能以最简单方式最新奇的面孔呈现给大家,便于记忆,利用消化和吸收。这样要求我们授课者要通透知识,融会贯通。如在讲Power Point 2000时,如何使用复制和粘贴键?一方面可以使用工具条,另一方面可以使用CTRL+C和CTRL+V功能组合键。我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区别与联系。一个功能一个过程的实现,先讲后示范,再检查学生操作的情况。先易后难,稳打稳扎,边讲边联系,把复杂的制作支离分解,一步一动,不贪快不图便,一堂课几节课完成,重在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教学习方法,而不是任务驱动,高速度,低效率,只播种,不浇水,少施肥,无收获。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时[3],讲课即要注重方式和方法,更要注重实效。只顾播种而不问收获,劳而无功,这样会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只顾埋头拉车,而不看前方的路,会误导学生。小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低,自控能力差,学习兴趣不能持久,各人掌握知识能力也千差万别。针对小学生这些特点,我们更需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1)分组教学,良莠搭配,每个小组培养出小教员,分担教学任务。把爱动脑,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任命为小教员,重点在小教员先掌握基础上,由他监督和指导其他同学的上机实习,老师把握全局。每节课各小组进行评比,实行奖励机制,奖先罚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科学评估学生的学习实效。不唯学分制,采取多种方式,科学量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采取期未考试和平时考试相结合;上机实习与课堂提问相结合;考试分数与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使我们教学成效有一个科学评价体系,重点是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引进激励机制,提倡赏识教育。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寻找学生优点,及时肯定成绩,准确发现问题,提出科学解决方法。在信息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学习潜能,使设备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显神通。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创造宽松环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思维方法;适时提醒,擅于抓住学生学习的症结,剖析问题,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增强学生信心。
总之,教与学是一对复杂的矛盾体,只能和谐的发展,相互配合,才能齐头并进,相辉益彰。我们只有经常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才能勇担重任,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1] 郑元元.浅析中小学信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科学,2011(13).
[2] 刘玉华.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3).
[3] 陈峻英.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1(5).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性 兴趣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7(c)-0120-01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新技术的应用,人类社会每天都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知识成几何数量级地增长,人类掌握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如今计算机是人们工作、学习及生活必需的工具,利用INTERNET技术是人们掌握知识,了解信息最直接快捷的方法和最重要的手段。
信息技术课程就是对我们每一个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知识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标准指出:“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要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信息技术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总体发展趋势还是不错的,成果丰硕,教学成效显暑,但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1]:(1)填鸭式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挥。(2)学生个人素质良莠不齐,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所异,统一大班教学不利于信息课教学的开展。(3)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学校里虽然建立了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但人均计算机数量还很少,教师的教学活动基本还停留在书本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上。(4)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学校领导把信息课作为副课,学生对这门课也提不起多大的兴趣。(5)师资匮乏,多数的信息课由主课老师兼任,授课不专业,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听课枯燥无味,言之无物,流于形式。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开展了多年,但各地教学发展水平极不匀衡。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开展要好些,教学的硬件设施达标,教学资源雄厚,教学成果丰富,教学体系日益完善;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可是江河日下,逐步落伍,这方面的情况已引起了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面对目前我校客观存在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本人认为信息课教学的主体是教与学,我们主要要解决好“教”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1)启发式的教学。抛砖引玉,逐步深入,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的原动力。启发式的教育,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模型具体化,把离散事物归类化。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如讲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原理时,把计算机的CPU比做人的大脑,显示器比做人的眼睛,扬声器比做人的嘴巴,键盘是人的手。通过这个比喻使计算机硬件能形象地跟人体各个器官相联系,让学生们一下就能记住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2)寓教于乐式教学。把单调枯燥的操作趣味化,生硬僵化的记忆口诀化,弃繁为简,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上熟悉键盘课的时,我下载了一些有趣游戏,如打气球、挖地鼠、青蛙过河等,使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能快速的掌握击键的要领,记住功能键的位置。使枯燥的键盘操作娱乐化,生记硬背知识趣味化,于闻声处之中使同学们掌握了键盘学习的要领,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循序渐进式教学。常总结,勤梳理,步步为营,先易后难,节节攀升,诱其深入,化整为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课要求知识面广,思路要开阔,动手能力要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从同学们点滴抓起,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动中求变,变中求异,奇中求鲜。如在讲DOS操作系统删除命令时,先问同学们可使用哪些键,实现这个功能。在用DEL、BACKSPCE键进行操作时,体会分析出这两个键有何除区别?还能利用什么方法可实现删除功能?同学们在查找知识点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分析问题能力,另一方面锻炼了观察事物的敏感能力。在上新课前,我先用课件把前一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温习,总结出前一章节重点和难点,让同学回忆过程中,引出要讲知识点及所要掌握的难点。
(4)投其所好式教学。抓住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重点突出,知识点环环相扣,各个击破,调足味口,使小学生能常学时新,确保高昂的学习热情。信息课知识点多,要记忆的东西也十分零碎,这就要求我们授课老师要深入教材,抓住学生喜新厌旧的特点,穿新鞋走老路,温故而知新。变中求新,新中求奇。信息课可以依托计算机网络,整理海量信息,找出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穿针引线,使新知识能以最简单方式最新奇的面孔呈现给大家,便于记忆,利用消化和吸收。这样要求我们授课者要通透知识,融会贯通。如在讲Power Point 2000时,如何使用复制和粘贴键?一方面可以使用工具条,另一方面可以使用CTRL+C和CTRL+V功能组合键。我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区别与联系。一个功能一个过程的实现,先讲后示范,再检查学生操作的情况。先易后难,稳打稳扎,边讲边联系,把复杂的制作支离分解,一步一动,不贪快不图便,一堂课几节课完成,重在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教学习方法,而不是任务驱动,高速度,低效率,只播种,不浇水,少施肥,无收获。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时[3],讲课即要注重方式和方法,更要注重实效。只顾播种而不问收获,劳而无功,这样会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只顾埋头拉车,而不看前方的路,会误导学生。小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低,自控能力差,学习兴趣不能持久,各人掌握知识能力也千差万别。针对小学生这些特点,我们更需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1)分组教学,良莠搭配,每个小组培养出小教员,分担教学任务。把爱动脑,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任命为小教员,重点在小教员先掌握基础上,由他监督和指导其他同学的上机实习,老师把握全局。每节课各小组进行评比,实行奖励机制,奖先罚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科学评估学生的学习实效。不唯学分制,采取多种方式,科学量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采取期未考试和平时考试相结合;上机实习与课堂提问相结合;考试分数与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使我们教学成效有一个科学评价体系,重点是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引进激励机制,提倡赏识教育。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寻找学生优点,及时肯定成绩,准确发现问题,提出科学解决方法。在信息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学习潜能,使设备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显神通。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创造宽松环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思维方法;适时提醒,擅于抓住学生学习的症结,剖析问题,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增强学生信心。
总之,教与学是一对复杂的矛盾体,只能和谐的发展,相互配合,才能齐头并进,相辉益彰。我们只有经常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才能勇担重任,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1] 郑元元.浅析中小学信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科学,2011(13).
[2] 刘玉华.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3).
[3] 陈峻英.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