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换个角度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s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二本毕业生,花了家里几万块钱,读完大学,却发现人才市场上大学生满世界都是,都怨我们这一代人的命不好,一毕业就面临如此激烈的竞争。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这是一位求职遇挫者面对职业指导老师说的话。指导老师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带他去参观他朋友开的培训公司。
  这是一家有二十多名教员,每年培训五千多名学员,年利润近百万元的培训公司。老板是一位连普通话都说不准确的年轻人。当他离开山区,只身来到大都市求职时,有人对他说,你还是赶快去学门电工之类的实用技术吧,这年头像你这种没有文凭,不会电脑,又不懂英语的人,是很难在大都市里混的。谁能想到,这位从农村来的年轻人,经过一番奋斗,今天会成为全市有名的培训公司的老板。他说,虽然我现在仍然不懂外语,没有文凭,电脑也不过是用来打打游戏,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开公司赚钱。所以,你们这些大学生没有理由气馁。老板的话解开了大学生的心头烦恼,他决定到劳务市场上去找一个活,先解决吃饭问题,再慢慢寻找发展机会。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难免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有时候,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走出既有的思维定势,发现困境的背后,原来藏着蛮多的机会和别样的美丽。
  换一种角度看问题,才能理性地看待我们面前这个变幻无常的世界,而不至于被一时的俗见所困惑。在《庄子》里,我们看到这样一段对白,当看到山中有一棵高大的古树,因为长得极不规则没法使用才免遭砍伐时,庄子对他的学生说,有时候,无用才能免除祸害。在山中住下来后,山庄的主人将一只不会叫的雁杀了用于招待客人,另外一只会叫的雁却留着。庄子的学生很困惑,说,前者无用而免祸,后者无用却遭杀,究竟是做个有用之人还是无用之人呢?庄子说,选择在有用和无用之间吧。庄子的回答看起来很巧妙,实则是回避了矛盾。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承认真理也存在相对性就行了,条件发生变化了,结果就会发生变化,彼处的真理,不能适用于此处。同样,此处的真理,也不适用于彼处。所以,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不妨换一个角度去看,没准会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换一个角度,能开启思路,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一位哲人说得好,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回报我们。一般人都是将苹果竖切,但是,你要是把它横切,就会发现切面上留下了漂亮的五角星。换一个角度,能拨开心头乌云,看到湛蓝的天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国王,走路磕痛了脚,便下令在所有的路上铺设牛皮。可是,牛皮毕竟是有限的,朝中大臣们胆战心惊,只好采取种种措施,尽量阻止和减少国王的出行。于是,这位国王的足迹便局限于王宫附近。有一位聪明的臣子想,如果用两块牛皮把国王的双脚给裹上,不是等于让天下的路都铺上牛皮了吗。一个奇妙的点子,既解决了国王的出行问题,更为天下人创造了福祉——发明了皮鞋。
  同样的生活境遇,会因人的不同心态而产生完全相反的看法。同样是生病,常人都把它看做是坏事,但是知名作家史铁生却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体会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知道不咳嗽的嗓子多么舒服。换一个角度,竟会发现,生病并非不幸,而是在积累幸福。换一个角度看待生活,困境也不完全是坏事,它使我们更加挺直腰杆,奋力前行,让我们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在文革时期,大部分知青都失去了深造的机会,但是也有人在劳作之余,潜心自学,在文学名著中汲取知识和力量。于是,才有王安亿、张抗抗等大批知青作家的应运而生。
  同样的道理,人人看好的东西,换一个角度看,未必就值得称道。上海是一个注重学习的城市,上海人也都很精明,这本来是值得学习的,但是,上海最优秀的毕业生却尽往工资高的单位如外资企业、政府部门跑,鲜有创业者。而广东、浙江人学习书本知识的劲头似乎不如上海人高,但创业当老板的人却特多。结果,很多精明的上海人反而给那些看起来不太精明的广东、浙江老板打工。随大流和不敢冒风险,妨碍了很多上海青年的发展。
  (编辑 思迪)
其他文献
根据JJF1059-1999版<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范,介绍了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检定装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方法.
文学思潮是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内,由于人们受经济和社会变革而形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创作潮流,也是人们心理结构的体现。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与发展是欧洲文学传
通过对煤矿轴流式通风机轴系不对中的振动特性分析,应用频谱分析技术诊断出了风机轴系存在的不对中故障.结果表明应用频谱分析方法可准确、有效诊断风机存在的故障,对煤矿通
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恽代英早期的哲学思想.恽代英提出的"物质实在论"有力地批判了哲学史上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对哲学基本问题作了唯物主义的回答:他提出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
"智慧城市"的出现既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成果,也是城市建设发展至现阶段的必然产物。它需要政府、企业和城市中的人们共同努力,一起构建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文章以智慧城市的起源引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并阐述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并介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起步较早的上海市和美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最后作出总结,因而需要借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建设智慧城市的经验,并且结合我们国家具体发展情况,来建设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