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舞蹈课堂上如何贯彻对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培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是艺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既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最好的抒情表意的方式,而情感表现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既需要教师单方面的情感讲述,更需要学生对舞蹈情感的感悟和把握,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舞蹈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呢?
  一、用心感受音乐,努力激发情感
  舞蹈表演中音乐、动作、表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舞蹈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在感知一舞蹈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为帮助学生进入舞蹈的意境,“听”是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在教舞蹈之前,我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倡导他们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满足他们的聆听需求。让音乐刺激听觉,产生联想,让学生体会乐曲的性质,并让他们说说欣赏乐曲时产生的想象,再以动作来表现音乐,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同时也为学生创造及表现动作做好准备。例如,我在教授民族舞《在希望的田野上》前,首先让学生初步聆听歌曲然后提问:“同学们,在我们辽阔的田野上生长着什么呀?”学生回答后,就引出歌曲中的麦苗、炊烟、小河等美丽的景色;接着再次聆听音乐,我通过步步深入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欢快跳跃的旋律以及优美的歌词,最后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听、唱、编、跳等艺术实践综合活动的过程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乐之余,让他们种下希望,树立起建设祖国的美好理想。这样就能充分感受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也营造了教学氛围,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有了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启示,学生就知道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表现舞蹈中的动作了。
  二、眉目传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眼神训练
  “手、眼、身、法、步”是古典舞中的重要元素,其中“眼”的表现特别重要。眼睛作为人的一种感知器官,作用不仅仅是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媒介,更重要的是反映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令全国各地乃至世界非常震撼的舞蹈《千手观音》,是一个佛教题材的舞蹈,我认为领舞邰丽华的成功正是因为能深刻地把握住这一佛教菩萨形象。她在眼神的处理上做得非常到位。眼神流露出慈祥端庄,使观众看了不禁联想到敦煌、西藏等地千手观音的形象。试想一下如果邰丽华的眼神过于游离、呆滞或者做作,那观众看了一定觉得不伦不类,也不会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正是因为眼神,才能使台上台下的情感交流和艺术互动,使舞蹈与观众形成对话,产生震撼的艺术效果。转贴我们学生对舞蹈形象的展示,仅仅处于模仿阶段。这种模仿是单纯的、单一的,甚至是麻木的。实际上,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应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是二度创作。无论是动作、眼神或是情感,均是在舞蹈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元素,进而表达自己对舞蹈形象的理解。然而,对非专业的学生来说,达到这种水平太难了。舞蹈对他们来说仅仅是美的象征,如何去理解,如何做到眉目传情这些都无法进行。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地进行了一些训练。我制作了一些小纸条,写上一些形容表情的词语,如兴奋、难过、忧伤、开心等等,在训练时,让他们自己抽取其中的一张,之后用眼神来表现抽到的词语。用这种方法训练了一个月,就有了明显的效果。
  三、形神兼备,舞蹈训练过程中注重表情的训练
  大家或多或少都观看过文艺演出,作为一名观众,纵使无任何的音乐,我们也可以从舞者身上感受到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要达到这种效果最直接的方式,就要通过舞者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所谓“观其舞,看其功,查其色,鉴其貌”。舞者在舞蹈过程中,面部表情始终贯穿其中,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的焦点。人们对舞蹈的感觉,只有舞者才能唤醒。舞者也只有完全投入到舞蹈中,理解动作要领,注意把握舞蹈的整体风格,仔细揣摩角色,把自己融入音乐的情感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备,它是舞者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
  这样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似乎太高了,毕竟面部表情技巧无论理论或实践都无正确答案可寻。如何使学生从纯粹的舞蹈模仿到正确的表现出舞蹈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动作的同时,教授表情和讲解情感。要让学生认识到,舞蹈动作是为舞蹈主题服务的,而舞者的面部,则是为舞蹈的整个灵魂服务的。
  在舞蹈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舞蹈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流露出真情实感,从而抒发优美、欢快带有幸福感的舞蹈。
  总之,我认为“动作”是舞蹈的躯壳,“情感”是舞蹈的灵魂,“动作”是“感情”的基础,“感情”又能使“动作”升华。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更要注意她们内心的情感培养,通过良好的情感体验来形成她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他文献
【摘要】色彩搭配是家居空间设计中最生动、最重要的因素,无论是在室内效果的体现还是在人的心理活动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以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在居室设计中的功能、色彩搭配的技巧以及色彩在家居设计中的创新四个方面来阐述色彩在家居设计中的重要性。理性地利用色彩的感性倾向,使之能够调节居住者的心理情绪,营造一个舒适的家居空间。  【关键词】家居设计 心理作用 色彩搭配 空间  一、色彩的心理效应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心理状况并对其抑郁情绪进行多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制的调查问卷对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
【摘 要】文言文教学需要改革,如何改革是值得探究的。本文结合自身教学,试图论述:文言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勤动手查找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立足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等方法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文言文教学“教为不教”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 教学 探讨  一、强诵读,夯实基础  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古文必须做到:第一,读准字音
【摘要】21世纪信息时代全面来临,科技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上有着很大的冲击作用,在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着丰富的思想变化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思政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网络上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很多的负面的信息,所以说网络信息带给大学生很多的知识和机会,但同时也给大学生产生了很多负能量,这就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
【摘要】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其全面和谐地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就如何把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声乐教学之中,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论述。  【关键词】审美教育 声乐教学  审美教育是我国大学生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声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声乐反映客观现实生活,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口语交际正是小学语文教学围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所设置的一项教学内容。  一、口语训练的有效途径  1、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首先,老师生动的语言,便可以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里充满神奇的想象,欲罢不能,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对改进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指导。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创新能力 学生 引导  1、引言  目前,创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在教育工作中,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至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