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帆船运动是具有高风险性与不确定性的户外水上运动,在进行帆船训练中事故常有发生,因此加强帆船训练基地的安全系数是必要的。本文从帆船训练中伤害事故发生的客观、主观原因分析出发,提出在帆船训练中,预防伤害事故产生的三条具体措施:提高管理人员重视程度、教练员科学安排训练计划、运动员加强自身防护,以期降低帆船训练中伤害事故发生频次,提高帆船运动安全性。
关键词:帆船训练;帆船事故;伤害事故致因
帆船运动是水上运动项目之一,是帆船运动员驾驶帆船在规定距离内比赛航速的一项运动,深受人们喜爱,但由于帆船运动中有众多不可控因素可造成伤害事故发生,使帆船训练始终受到危险因素威胁,导致训练效率降低,帆船运动成绩提升不明显,甚至危害到帆船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与人身安全,因此对于帆船训练中伤害事故致因进行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一、帆船训练中伤害事故致因分析
帆船训练中,致使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众多,以下从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个视角进行总结,以期为伤害事故预防夯实基础。
(一)主观原因分析
造成帆船训练中伤害事故的主观原因是针对帆船运动员自身而言的。首先,帆船运动员疲劳训练导致伤害事故发生,每一个运动员都期望自己能够不断提高,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因此,在结束日常严格训练后,常因休息不足导致身体始终处于疲劳状态,从而加大身体负担,不但不会提升训练效率,反而会导致出现帆船伤害事故。其次,帆船运动员训练准备不周全同样可以导致伤害事故产生,这是造成帆船伤害事故的最常见因素之一。运动员通常情况下会忽视训练前热身运动准备以及训练时的安全意识。再次,帆船运动员私自下海训练也会造成伤害事故隐患。为适应各种比赛场地,常常会在不同海域进行训练,运动员在无教练进行指导的情况下盲目下海训练将会造成伤害事故产生。最后,运动员急迫想要提升自身实力,会出现带病训练的情况,运动员带病期间会出现神经系统迟钝、反应不灵敏的情况,在水上进行帆船运动时,则会致使伤害事故发生。
(二)客观原因分析
帆船训练伤害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是除与运动员相关之外的影响因素,可能与天气原因、设备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相关。首先,帆船运动是水上竞技运动,天气对于水面具有较大的影响性,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发生天气突变而出现的刮风、下雨、打雷,均会对帆船训练产生影响,若不及时靠岸,则出现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将会变大。其次,训练设备老旧同样是造成伤害事故的潜在因素,帆船设备相较于其他基础性设备费用较高,对于设备的使用年限较长,所以当发现设备出现安全隐患时,应即刻报备处理,避免在进行水上训练时致使运动员发生伤害事故[1]。
二、帆船训练中预防伤害事故产生的具体措施
为切实预防帆船训练中伤害事故产生,管理人员需严格审查训练设备与加大安全防护投入,教练员应结合神经反应系统与餐食营养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计划,运动员则需加强自身安全防护,积极展开准备活动与提升随机应变能力。
(一)提高管理人员重视程度
在帆船训练中,领导人员对安全防护措施的重视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帆船运动队的生存与安全,因此需从严审训练设备、加大安全防护投入两个角度降低伤害事故发生频率。
1.严格审查训练设备
在众多帆船训练伤害事故中,部分事故是设备出现断裂而导致的,为避免客观因素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事故,需加强管理人员重视,确保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能够使用高质量训练器材,减少潜在伤害事故。例如:由帆船训练基地管理人员组成训练器材巡检小组,由训练器材巡检小组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将所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上报,并由巡检小组进行设备保养维修工作,主要进行帆船、指南针(罗盘)等水上训练器材保养维修,保证每一条帆船都配备指南针,在海面起雾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指南针停止训练上岸,避免运动员因大雾迷失方向或被其他船只碰撞而产生伤害事故,从外力因素杜绝帆船伤害事故的发生。
2.充足安全防护投入
在帆船训练基地中,管理人员应重视安全训练教育,提升领导自身的伤害事故防护意识,加大基地安全防护投入,需加强各类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训练活动的安全平稳进行。例如:建立高质高效的队医团队,运动员进行水上训练时,应有队医在旁值班,对训练运动员进行合理医疗指导与事故及时处理;另外应加强训练基地与附近医院的合作,在伤害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联系附近医院,确保对伤员及时救治,将伤害程度降到最低;除此之外,必须给每一位运动员与教练员购买保险,帆船运动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竞技运动,购买保险则是一种保障,能够给予训练团队一定的心理防护;另外为确保每一位运动员均掌握一定的安全医疗知识,比如人工呼吸,可定期由队医团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工作,人工呼吸对于意外溺水是最直接有效的救治方法,使教练员与运动员在发生伤害事故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预防与处理。
(二)教练员科学安排训练计划
在帆船伤害事故中,有部分原因是由于训练强度过大而致使运动员身体疲劳无法缓解引起的,因此教练员在进行训练安排计划时,应适量合理安排,与此同时,应加强运动员神经系统反应能力训练和制定能量餐饮计划,以保证运动员状态良好。
1.制定神经系统反应训练
在帆船运动中,需运动员长时间保持运动状态,因此在帆船训练中,应针对肌肉神经系统进行训练,以保持运动员肌肉神经系统时刻处于稳定的运动状态,在帆船训练中,对风向、水流等因素的感知同样可以通过加强神经系统敏锐度训练提升高度,因此,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有意识的制定相关神经反应训练,可以加强运动员训练稳定性,降低训练过程中伤害事故发生频率。例如:使运动员双腿或单腿站在不稳定界面上的平衡练习、扰动练习以及超等长训练,为提高脑干层面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可在有视觉或没有视觉输入的情况下进行平衡练习,以提高运动员的平衡反应和姿势稳定性,具体的练习方法为从地面到不定稳界面的平衡练习,从双腿支撑到单腿支撑的平衡练习,从睁眼到闭眼的平衡练习;除此之外,可制定运动员反射性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通过快速动作的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前馈神经肌肉控制,通过前膝关節肌肉的激活动作可以增强肌梭敏感性,以此实现运动员关节敏感性与稳定性,有利于提升运动员肌肉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增强自身素质,降低水上训练时的伤害事故发生。 2.能量餐饮计划制定
帆船运动是消耗能量极大的运动,通常情况下,运动员体内的能量物质是其耐力提升的基础,为保证帆船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身体能量供应与耐力水平,教练员在进行训练计划制定时,应考虑到运动员能量餐食的情况,另外医学研究表明,运动员体内具有的游离脂肪酸含量提高时,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能够大幅度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伤害事故因耐力问题而出现[2]。例如:教练员需控制运动员营养计时生物规律,运动员体内卵蛋白能够恢复在高强度训练中受破坏的肌肉纤维,具有一定修复作用,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在需摄入卵蛋白时提醒運动员补充瘦肉、鱼类、牛奶以及鸡蛋等食物;为实现训练时能量物质稳定供应,应在早上5~8点时为运动员提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大米、大豆、水果以及麦类面物。
(三)运动员加强自身安全防护
为确保帆船运动员训练科学性与安全性,应提升运动员自身防范意识,加强其自我保护能力,主要从严格遵守训练前准备活动与培养运动员随机应变能力两方面进行。
1.训练前准备活动
帆船运动员为防止因自身原因造成伤害事故,应严格遵守基础性热身运动,不得盲目自信而忽略,为保障自身安全,应时刻身着救生衣,在帆船训练伤害事故统计中,发生帆船伤害事故的绝大部分因素为遇见天气突变而运动员未着救生衣,运动员低估了水上暴风雨的严重性,因此,应加强帆船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自我防护意识,积极进行训练前准备活动,并可采取一定强制性措施[3]。例如:在进行帆船训练前,由自由热身活动向团队整体热身锻炼转变,严格管理运动员的热身运动,防止其训练过程中因抽筋导致伤害事故产生;除此之外,应严格检查训练前救生衣穿戴情况,组成2人互检小组,每次展开下海训练时,互相检查是否穿戴救生衣,穿配方式是否正确,以确保在突发天气暴风雨情况下的运动员生命安全。
2.培养随机应变能力
随机应变能力能够确保帆船运动员在伤害事故发生时迅速做出自我防护行为,切实保护自身安全,因此加强运动员随机应变能力训练是极有必要的。例如:建立帆船运动员意外事故案例培训课堂,应对伤害事故的随机应变均是以自我认知为基础的,在具有一定经验或知识储备的情况下,遭遇恶劣天气、设备断裂等突发事故,能够根据培训教堂所讲授案例应变,避免造成帆船意外事故发生,在案例培训课堂中,除案例讲述之外,还可组织案例分析互动,由运动员担任讲解员介绍帆船训练中的突发意外情况,以此加深彼此间印象,进而提升自身随机应变能力。
快速联想能力能够提高思维流畅性,进而提升运动员在出现伤害事故时的随机反应能力,而思维流畅性可通过日常训练完成。例如:运动员每日拿出一分钟时间进行物品联想,准备一张纸通过某个物品进行联想,想到什么写什么,限时一分钟,并且尝试每天写出的词语比前一天多,且不可重复,经过日常不断练习,有助于提升运动员思维流畅性,从而提升其随机应变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帆船运动的兴起,各类专业帆船训练基地规模逐渐增大,为降低帆船训练中伤害事故的发生频率,应时刻关注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为提高帆船训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进行帆船训练管理时,需从管理人员、教练员以及运动员自身进行多方位监管,秉承科学合理的伤害事故预防策略,才可进一步保障帆船运动员训练安全,提升我国帆船运动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齐兆旭.帆船运动员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9.
[2]孙康.帆船、帆板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的研究[J].田径,2020(01):54–55.
[3]翁良岛.青少年帆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探析[J].体育科技,2018,39(05):17–18.
关键词:帆船训练;帆船事故;伤害事故致因
帆船运动是水上运动项目之一,是帆船运动员驾驶帆船在规定距离内比赛航速的一项运动,深受人们喜爱,但由于帆船运动中有众多不可控因素可造成伤害事故发生,使帆船训练始终受到危险因素威胁,导致训练效率降低,帆船运动成绩提升不明显,甚至危害到帆船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与人身安全,因此对于帆船训练中伤害事故致因进行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一、帆船训练中伤害事故致因分析
帆船训练中,致使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众多,以下从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个视角进行总结,以期为伤害事故预防夯实基础。
(一)主观原因分析
造成帆船训练中伤害事故的主观原因是针对帆船运动员自身而言的。首先,帆船运动员疲劳训练导致伤害事故发生,每一个运动员都期望自己能够不断提高,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因此,在结束日常严格训练后,常因休息不足导致身体始终处于疲劳状态,从而加大身体负担,不但不会提升训练效率,反而会导致出现帆船伤害事故。其次,帆船运动员训练准备不周全同样可以导致伤害事故产生,这是造成帆船伤害事故的最常见因素之一。运动员通常情况下会忽视训练前热身运动准备以及训练时的安全意识。再次,帆船运动员私自下海训练也会造成伤害事故隐患。为适应各种比赛场地,常常会在不同海域进行训练,运动员在无教练进行指导的情况下盲目下海训练将会造成伤害事故产生。最后,运动员急迫想要提升自身实力,会出现带病训练的情况,运动员带病期间会出现神经系统迟钝、反应不灵敏的情况,在水上进行帆船运动时,则会致使伤害事故发生。
(二)客观原因分析
帆船训练伤害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是除与运动员相关之外的影响因素,可能与天气原因、设备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相关。首先,帆船运动是水上竞技运动,天气对于水面具有较大的影响性,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发生天气突变而出现的刮风、下雨、打雷,均会对帆船训练产生影响,若不及时靠岸,则出现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将会变大。其次,训练设备老旧同样是造成伤害事故的潜在因素,帆船设备相较于其他基础性设备费用较高,对于设备的使用年限较长,所以当发现设备出现安全隐患时,应即刻报备处理,避免在进行水上训练时致使运动员发生伤害事故[1]。
二、帆船训练中预防伤害事故产生的具体措施
为切实预防帆船训练中伤害事故产生,管理人员需严格审查训练设备与加大安全防护投入,教练员应结合神经反应系统与餐食营养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计划,运动员则需加强自身安全防护,积极展开准备活动与提升随机应变能力。
(一)提高管理人员重视程度
在帆船训练中,领导人员对安全防护措施的重视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帆船运动队的生存与安全,因此需从严审训练设备、加大安全防护投入两个角度降低伤害事故发生频率。
1.严格审查训练设备
在众多帆船训练伤害事故中,部分事故是设备出现断裂而导致的,为避免客观因素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事故,需加强管理人员重视,确保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能够使用高质量训练器材,减少潜在伤害事故。例如:由帆船训练基地管理人员组成训练器材巡检小组,由训练器材巡检小组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将所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上报,并由巡检小组进行设备保养维修工作,主要进行帆船、指南针(罗盘)等水上训练器材保养维修,保证每一条帆船都配备指南针,在海面起雾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指南针停止训练上岸,避免运动员因大雾迷失方向或被其他船只碰撞而产生伤害事故,从外力因素杜绝帆船伤害事故的发生。
2.充足安全防护投入
在帆船训练基地中,管理人员应重视安全训练教育,提升领导自身的伤害事故防护意识,加大基地安全防护投入,需加强各类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训练活动的安全平稳进行。例如:建立高质高效的队医团队,运动员进行水上训练时,应有队医在旁值班,对训练运动员进行合理医疗指导与事故及时处理;另外应加强训练基地与附近医院的合作,在伤害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联系附近医院,确保对伤员及时救治,将伤害程度降到最低;除此之外,必须给每一位运动员与教练员购买保险,帆船运动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竞技运动,购买保险则是一种保障,能够给予训练团队一定的心理防护;另外为确保每一位运动员均掌握一定的安全医疗知识,比如人工呼吸,可定期由队医团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工作,人工呼吸对于意外溺水是最直接有效的救治方法,使教练员与运动员在发生伤害事故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预防与处理。
(二)教练员科学安排训练计划
在帆船伤害事故中,有部分原因是由于训练强度过大而致使运动员身体疲劳无法缓解引起的,因此教练员在进行训练安排计划时,应适量合理安排,与此同时,应加强运动员神经系统反应能力训练和制定能量餐饮计划,以保证运动员状态良好。
1.制定神经系统反应训练
在帆船运动中,需运动员长时间保持运动状态,因此在帆船训练中,应针对肌肉神经系统进行训练,以保持运动员肌肉神经系统时刻处于稳定的运动状态,在帆船训练中,对风向、水流等因素的感知同样可以通过加强神经系统敏锐度训练提升高度,因此,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有意识的制定相关神经反应训练,可以加强运动员训练稳定性,降低训练过程中伤害事故发生频率。例如:使运动员双腿或单腿站在不稳定界面上的平衡练习、扰动练习以及超等长训练,为提高脑干层面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可在有视觉或没有视觉输入的情况下进行平衡练习,以提高运动员的平衡反应和姿势稳定性,具体的练习方法为从地面到不定稳界面的平衡练习,从双腿支撑到单腿支撑的平衡练习,从睁眼到闭眼的平衡练习;除此之外,可制定运动员反射性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通过快速动作的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前馈神经肌肉控制,通过前膝关節肌肉的激活动作可以增强肌梭敏感性,以此实现运动员关节敏感性与稳定性,有利于提升运动员肌肉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增强自身素质,降低水上训练时的伤害事故发生。 2.能量餐饮计划制定
帆船运动是消耗能量极大的运动,通常情况下,运动员体内的能量物质是其耐力提升的基础,为保证帆船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身体能量供应与耐力水平,教练员在进行训练计划制定时,应考虑到运动员能量餐食的情况,另外医学研究表明,运动员体内具有的游离脂肪酸含量提高时,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能够大幅度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伤害事故因耐力问题而出现[2]。例如:教练员需控制运动员营养计时生物规律,运动员体内卵蛋白能够恢复在高强度训练中受破坏的肌肉纤维,具有一定修复作用,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在需摄入卵蛋白时提醒運动员补充瘦肉、鱼类、牛奶以及鸡蛋等食物;为实现训练时能量物质稳定供应,应在早上5~8点时为运动员提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大米、大豆、水果以及麦类面物。
(三)运动员加强自身安全防护
为确保帆船运动员训练科学性与安全性,应提升运动员自身防范意识,加强其自我保护能力,主要从严格遵守训练前准备活动与培养运动员随机应变能力两方面进行。
1.训练前准备活动
帆船运动员为防止因自身原因造成伤害事故,应严格遵守基础性热身运动,不得盲目自信而忽略,为保障自身安全,应时刻身着救生衣,在帆船训练伤害事故统计中,发生帆船伤害事故的绝大部分因素为遇见天气突变而运动员未着救生衣,运动员低估了水上暴风雨的严重性,因此,应加强帆船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自我防护意识,积极进行训练前准备活动,并可采取一定强制性措施[3]。例如:在进行帆船训练前,由自由热身活动向团队整体热身锻炼转变,严格管理运动员的热身运动,防止其训练过程中因抽筋导致伤害事故产生;除此之外,应严格检查训练前救生衣穿戴情况,组成2人互检小组,每次展开下海训练时,互相检查是否穿戴救生衣,穿配方式是否正确,以确保在突发天气暴风雨情况下的运动员生命安全。
2.培养随机应变能力
随机应变能力能够确保帆船运动员在伤害事故发生时迅速做出自我防护行为,切实保护自身安全,因此加强运动员随机应变能力训练是极有必要的。例如:建立帆船运动员意外事故案例培训课堂,应对伤害事故的随机应变均是以自我认知为基础的,在具有一定经验或知识储备的情况下,遭遇恶劣天气、设备断裂等突发事故,能够根据培训教堂所讲授案例应变,避免造成帆船意外事故发生,在案例培训课堂中,除案例讲述之外,还可组织案例分析互动,由运动员担任讲解员介绍帆船训练中的突发意外情况,以此加深彼此间印象,进而提升自身随机应变能力。
快速联想能力能够提高思维流畅性,进而提升运动员在出现伤害事故时的随机反应能力,而思维流畅性可通过日常训练完成。例如:运动员每日拿出一分钟时间进行物品联想,准备一张纸通过某个物品进行联想,想到什么写什么,限时一分钟,并且尝试每天写出的词语比前一天多,且不可重复,经过日常不断练习,有助于提升运动员思维流畅性,从而提升其随机应变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帆船运动的兴起,各类专业帆船训练基地规模逐渐增大,为降低帆船训练中伤害事故的发生频率,应时刻关注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为提高帆船训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进行帆船训练管理时,需从管理人员、教练员以及运动员自身进行多方位监管,秉承科学合理的伤害事故预防策略,才可进一步保障帆船运动员训练安全,提升我国帆船运动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齐兆旭.帆船运动员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9.
[2]孙康.帆船、帆板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的研究[J].田径,2020(01):54–55.
[3]翁良岛.青少年帆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探析[J].体育科技,2018,39(0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