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唱调的母语为英语者的汉语声调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hongm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调是汉语比较显著的一大特点,因此,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对于无声调的印欧语系学习者来说,声调教学就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点。本文从这一难点出发,探索了汉语声调和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努力寻求汉语声调教学与音乐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力求利用音乐中的五线谱和声调的五度标调进行唱调教学,以音乐来带动对外汉语声调教学,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唱调;声调教学;五线谱
  一、 前言
  在有声调的语言里,声调既有重要的辨义功能,也有助于语调和语感的形成。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声调对汉语来说,有着特定的功能和意义,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声调不同,意义也就不同,如“妈、麻、马、骂”,而这些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的变化,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汉语普通话中的四个声调虽然书写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如果要精细得描写音高的升降变化确是非常之难。而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会发现,声调偏误是语音偏误出现最多的地方。鲁健骥(1984)也曾说过“声调对母语是非声调语的学生是有特殊困难的”。英语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因为英汉语调模式的不同会把汉语语调视为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而语调问题又会引起声调的错误,所以,很多学生在进入语流之后,错误率就会大大增加。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桂明超副教授(2000)在《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干扰》一文中也着重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并且详细分析了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干扰。由此可见,声调确实是英语母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也可以知道,声调教学的重要性。本文打算从声调和音乐的关系中,充分利用五线谱和声调的五度标调进行唱调教学,力求借助音乐教学的方法来辅助汉语声调教学。
  二、 音乐与声调的关系
  汉语声调起源于南宋,在武帝永明年间,著名学者沈约、周颙提出汉语声调,在古代,就是用音乐的五声音阶来代替声调,将声调称为“宫商角徵羽”。清代江永在《音学辨微》中对汉语声调调值这样描写,“平声长而空,如击钟鼓;上去入短而实,如击石木”。虽然这些认识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但却明确地告诉我们,汉语声调和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到了20世纪30年代,我国对声调的认识上升到了科学层面,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和刘开复先生科学、系统地对声调进行定义,他们通过借助现代先进的科学仪器,分别从生理、物理和乐理层面探讨,最终得出了以下科学论断:音高决定声调,物体振动的频率又决定了音的高低。赵先生通过模拟五线谱还首创了汉语声调调值的五度标记法,至今对我们学习汉语声调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三、 如何运用唱调进行声调教学
  上面说到,赵元任先生通过模拟五线谱创制了汉语声调调值五度标记法。
  赵元任先生记录汉语声调的五度标记法和我们常说的音乐上的五线谱,自下而上一共是五条线,五线谱是在线和间的中间来标记音符的,这和汉语声调的调值标记一样,因此,我们认为,汉语声调和音乐发音在基本原理上基本上是一致的,那我们可否借助音乐来学习汉语的声调呢?我们可以来了解一下以下事实。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先生,他是一位伟大的语言学家,语言学方面的著作非常之多,成就非常突出。但是,他又是非常著名的作曲家,赵元任的母亲是一位钢琴家。虽不是一名专业的音乐家,但赵先生一生却有100多首经典的音乐作品,如著名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和《卖布谣》等等,相信赵先生在语言学上的辉煌成就和他对音乐的敏感是分不开的。无独有偶,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法国国家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白乐桑先生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一般外国人说中文会有“洋腔洋调”,为什么白先生的汉语这么标准,白乐桑回答说,他不觉得汉语声调难学,因为从小就喜爱音乐,乐感比较强,所以声调就不觉得难。因此,我们认为,对外汉语的声调教学里借助学习者的音乐素养来引导其学习汉语声调这一想法是切实可行的。
  综上,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声调教学中,借助汉语学习者所具有的音乐感知和音乐素养去引导他学习汉语声调这一想法是可行的。那么,如何具体地在声调教学中通过音乐的引导来学习声调呢,我们不妨借助音乐中的五线谱来进行声调的唱调教学。下面是唱调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 声带拉伸训练
  我们知道,跑步前要进行韧带的拉伸。发音前也一样,需要进行声带的拉伸训练。一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取决于音节中浊音部分的基频,也就是声带的震动频率,即声带的松紧。而对于母语没有声调的学习者来说,他们很难准确地实现声调的紧张和松弛的交替过程,所以会导致发音的调域不够宽,这就限制了声调的舒展程度。所以在对外汉语声调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声带松紧的训练。
  在具体的教学中,如果直接讲汉语的四个调类,对于母语系统中没有声调的学习者来说会比较难以理解。所以,我们不妨先来做一个声带的拉伸训练。先把五度标调法的图示和音乐中的五线谱图示画在黑板上,并说明,五度标调法的1——5依次对应五个音,do、re、mi、fa、sol。然后依次唱音阶,将五个音拖长,再一个一个唱出来,这样就有了五个平调:11、22、33、44、55。依次练习,先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反复几次,慢慢地开始不用音阶了,改换成元音字母a来练习。
  (二) 体会调域范围
  从五度标调法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声调的调域不是一个固定的范围,而是一个有一定范围的相对的范围,调值在调域中贯穿着一个变字,尤其是曲调,在调值和调型上都有很大的变化。
  汉语四声中最容易学的就是55阴平调,其实,在一开始的声带的拉伸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差不多学会了这个声调了,在这个时候,教师还是有必要再单独讲一下它的发音要領,发音时要持续一段时间保持音高不变。教师在这个时候还可以配合手势来做,比如用两只手比划出一条平行于地面的直线,仍然用a来做示范,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虽是平调,但却是高平调,因此要注意让学生发到sol-55这个程度,需要做到把这个音发的又高又平。   (三) 按声调固有顺序唱调
  声调教学的由易到难的顺序依次为:阴平、去声、阳平、上声。但是如果用唱调的方式来辅助教学的话,就可以按照固有的顺序来教学了。阴平教授完了之后,直接教阳平,同样借助音阶,阳平的起点是3,也就是mi,再练终点5,也就是sol,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3向5过渡,这是可以借助手势辅助教学。
  接下来就是上声的教学,我们知道,214是四个声调中最难习得的声调,因为它并不是两点间的一条线,而是一个曲降调。因此,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分开两段进行教学,先教第一段2-1,也就是re到do,等学生熟练以后,再进行第二段1-4的教学,从最低的do滑向半高的fa。
  在学习完阴平,阳平和上声后,再来学习去声会简单很多,教学方法还是一样,先练起点sol再练终点do,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5滑向1。值得注意的是,去声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练习的时候,需要让学生把这个调子发得长一些,因为他们通常发上声时停得过早,以至于最终降不到1。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声调教学也是其学习汉语的重点难点,以音乐为切入口,在汉语声调教学与音乐教学中寻求契合点,充分利用音乐中的五线谱结合汉语声调的五度标调法汉语的声调进行唱调教学,可以加深和巩固广大母语为英语学生对汉语声调的感知习得,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Ladefoged,peter.Elements of Acoustic Phonetics[M].2nd ed.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
  [2]R.H.Robins.General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Xu,Yi and Wang, Q.Emily.Pitch targets and their realization:Evidence from Mandarin Chinese.Speech Communication 2001,33,319-337.
  [4]池楊琴.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5]桂明超.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干扰[J].世界汉语教学,2000(1).
  [6]蒋以亮.音乐与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J].汉语学习,1999(3).
  [7]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3).
  作者简介:
  汪丽芳,广东省广州市暨南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职语文教学是中职教学中最基本的一门学科,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受到不同教师的重视,而个性化写作则是中职语文教学和学习中的最重要一环。个性化写作即是学生在自己天赋所及范圍之内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对语文写作充满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写作的欲望。个性化写作从三个方面分析则是实事求是、冷静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让学生在作文写作方面拥有独到的见解,大胆地说真话,诉真情,表真感,用独创的思维
摘 要:所谓参与式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马斯洛创办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这种学说认为“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高度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主张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知识对学生的个人意义,强调亲身体验和自我评价,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倡非指导性教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之后又出现了一些理论,例如“建构主义学说”、“多元智能理论”等,这些都可以说是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摘 要:本文的重点是分析高中语文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方法,通过深入认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发掘出其中的问题,进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了解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写作方法  当前,我国高考语文的作文主要是以记叙文和议论文等文章形式为主,而且大多都是材料类的作文题目,对于这类角度较多、立意能够多元化的作文材料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在阅读题目材料之后能够确立主题而不至于在立意
一、任务说明  (一)活动目标  1.利用分镜头剧本熟悉镜头这一概念,培养通过镜头阅读影像媒介、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2.通过编写分镜头剧本掌握镜头选择和镜头拼接方法,学习辨析镜头语言和文本语言的差异,培养对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  (二)活动要求  1.学会在一段影像中划分镜头,尝试建立镜头阅读意识。  2.比照文本与镜头传递内容的差异,体会导演镜头选择的目的。  3.辨析同一文本内容不同导演镜
期刊
摘 要: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城镇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在城镇中学教学中,从引趣入门,重视预习,加强指导,重抓阅读等教学方面,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