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新闻摄影的动感语言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csecurit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的报刊杂志图片用量还不多,阅读报刊其实就是读字。进入21世纪,技术的革新给新闻摄影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让新闻摄影真正迎来了一个“读图时代”。“读图”说到底是受众要读新闻信息之图。高质量的新闻图像能够“一图胜千言”,能够满足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新闻信息的直观需求。传播界已进入了多媒体时代,互联网给新闻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新的课题。图片与新闻的关系已进入一个图文并貌,两翼齐飞的时期。
  【关键词】新闻摄影 动感语言
  新闻摄影是用镜头准确而真实地记录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最佳瞬间。所谓“最佳瞬间”,就是事物运动、发展轨迹的尖端,最能凸显事物本质的一刻。一幅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一定是抓住了这个瞬间,使画面具有强烈的动感和视觉冲击效果,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如果有失对最佳瞬间的把握,不加选择地照搬,或是流水帐式地拍照,无异于可有可无的鸡肋,达不到视觉阅读上的兴趣。
  一、变静为动
  在日常报道中,我们观察人、事物基本处于运动状态之中,有些明了直观,有些却隐蔽不易发现,新闻摄影镜头有责任对准那些静中有动的人和事的精彩瞬间按下快门,让读者通过这些典型图片读懂世事的真伪和人情冷暖。
  新闻是一种把事实还原和再现的过程。新闻文字虽然用的是写实的方法,但叙述本领再高强,还是避免不了抽象地还原事实。新闻图片则有独到之处,它在拍摄的一刹那就直观定格,从此无法更改,只是它的具象不是看上去的那么平静,而应是饱含动感的语言和动态的画面,摄影记者需要练就的本领就是捕捉静中蕴含的动,动中蕴含的真,并能变静为动,展现图片背后的故事。2011华赛有一幅战争、灾难类单幅金奖获奖作品(作者:路透社/Toru Hanai)给人印象很深:在日本岩手县本州岛志愿者中心,一名志愿者正在清理一张家庭照片。可观者没看见志愿者的人,只看见志愿者清洗图片的手和四周围满的失踪人的许多图片,整幅作品看似寂静一片,却通过志愿者清洗图片的动作传递动感,清洗出一个个遗失的面孔,那曾经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叫人为之震撼!进而让人想到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宫城县和岩手县等地发生9.0级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恐惧和灾难。2002年全国晚报获奖作品——父背照片苦寻儿子,同样是一幅静中藏动的感人图片,画面看不到父亲的脸,只看见背在身后的儿子照片,随着父亲苦寻儿子的身影在“流动”,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父亲搜寻的眼神、焦急的表情,暗含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深深情感;同时也让人们默默祈祷:希望这位父亲能在茫茫人海之中,顺利找到日思夜想的孩子。
  二、“传递”声音
  在现实中,新闻摄影捕捉的视觉元素蕴含着冲突、碰撞、爆炸等各种声音,这点在视觉摄录中表现的尤为直接,它可以通过电视播放出来。在新闻摄影图片中,重大事件、灾难、战争的各种现场声音同样隐含其中,高明的摄影者能够巧妙地捕捉到,让细心的观者去读懂画面的含义,从中“听”出声音来。同样举出2011华赛获年度大奖的一幅摄影作品——反卡扎菲战士发射火箭炮。火箭发射掠过战士头顶的一瞬被摄者精确捕捉到了,连同弹尾喷出的火焰,那发射的声响,让观者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战事的激烈,同时透过图片上的弹尾火焰,观者仿佛也亲耳听到火箭的爆炸声,看见它给贫民带来的伤害及灾难,心中涌起对战争的恐惧与憎恶,对和平与发展的渴望。另一例2010年全国晚报获金奖的组图——“入托的动物宝宝”中的一幅图片,也是观其片闻其声的有趣画面,饲养员抱着小猩猩、妈妈抱着儿子相对而立,两者形成对话格局,产生了非同一般的效果。那朴实的笑容、亲切的交流,打动了观者的内心,人们似乎听懂了他们的对话,是两小无猜的童话,更是人与动物的和谐之声。
  三、捕获鲜明
  新闻摄影发展到今天,一般的随拍图片,大多数喜欢摄影的人都可以驾驭,所以这些司空见惯的图片,无法引起观者的共鸣,只有那些经过摄者的观察、思考而捕捉到的鲜明、新奇、惊险等动感画面,才能让观者为之称道、叫好。鲜明是指利用摄影技术,在减少和模糊背景影像的前提下,让画面的主体地位凸显,达到主次分明的效果;新奇是以新颖和特别的表现形式,反映出最美的动感瞬间;惊险则是在构图上打破力的均衡,定格一些突发的、出人预料的瞬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2008年全国晚报获奖作品——美丽的弧线,是本人拍的一幅较为独特、鲜明的体育摄影作品,此作摄于2008年奥运会跳水合肥选拔赛。开始摄者和所有的摄影记者一样,在场边进行常规拍摄,没有找到特别的感觉。但到了男子十米跳台的比赛,有名选手跳水时的头发洒出了水珠,让摄者眼前一亮。机会来了,摄者调整了曝光数据参数,对准跳台一阵猛拍,终得一幅选手跳水划出的水轨迹画面,创出体育摄影图片鲜明、独特的光影效果。2010年全国第四届体育大会在合肥举行前夕,各路记者早早开始捕捉赛前运动员的准备情况,合肥一家报纸选择了参加开闭幕式舞蹈表演项目的一对双胞胎姐妹作为报道对象,定题为《双胞胎姐妹的舞蹈梦》,成为体育大会开幕前独树一帜的摄影专题报道。记者从参加四体会舞蹈表演的孩子们当中发现了一对双胞胎姐妹,就以她俩为报道主线,拍摄她俩为四体会紧张训练的过程和平时热爱舞蹈,追逐梦想的点滴细节。此组专题图片之所以在四体会前达到了报道预热效果,与它本身选择题材的独特、鲜明是分不开的,双胞胎姐妹本身就已经格外引人注目,再加上她们同跳体育舞蹈,在画面里,就极易产生美妙的动感舞姿。法新社资深体育摄影记者罗密欧说得好,“成功的体育照片是由80%的准备加20%的运气决定的。”每一位摄影记者,都应在进入赛场前后,时刻准备着,捕获可能是一生等待的那一瞬。
  新闻摄影的动感语言除了上述三方面外,还有就是创造动感影像的方法。新闻摄影全靠画面说话,人或事情必须通过动感传神。
  1、利用高速凝固动态。一般来说,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凝固动体可以显现被摄体的运动状态,让画面产生力量感,观者看后留下无尽地回味。2012“荷赛”体育动作类单幅二等奖——“雨中橄榄球赛”就可以窥见一斑,摄影师选择高速摄影,把运动员雨中争抢的表情、动作定格,展现了球赛的激烈、艰苦;同时,巧妙利用雨天弱光制造低调效果,得到神秘的画意影像,耐人寻味。
  2、利用慢速产生动感。在大白天拍摄运动着的人和物,如果一味运用高速抓拍的图片,有时则会出现观赏疲劳,若选择合适的低速拍摄,会得到出乎预料的诗化意境,读出另一番韵味。
  3、利用特殊技法表现动感。在体育、社会等新闻图片拍摄中,也可以尝试使用追拍、变焦拍、多重曝光等拍片手法,以达到强化动感的目的。不同的技法能够赋予照片不同的动感,在拍摄时须根据拍摄的主题和意境来选择。2010年《羊城晚报》“花样亚运 花式影像”栏目中刊出的一幅动感极强的体育片——橄榄球比赛,就是典型的追随拍摄。摄影记者跟拍到了运动员攻防的精彩一瞬,攻方持球跃起,守方无奈只得死死抱住攻方大腿,图片突出了主体,把其中隐含的动感语言告诉了观者:唯有拼搏才能得胜利。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互联网等新媒体对传统的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产生了巨大冲击,报纸的生存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面对挑战,发挥报纸自身的优势而求得生存,是纸质媒体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报纸吸引读者的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生动的新闻图片,好的新闻图片又离不开新闻摄影的动感语言,这就要求新闻摄影每时每刻“求新”、“求变”,同时新闻摄影的报道观念和价值选择也必然要随之发生转变。
  (作者单位:合肥晚报社)
  责编:刘冰石
其他文献
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力,在创新体制、教育投入以及科技发展等传统因素之外,国家所处的宏观文化环境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滋养也不容忽视。本文结合Hofstede的文化价值观与
【摘要】本文以报纸新闻叙事为研究对象,文中所涉的叙事与新闻写作层面的叙事有区别,它突破了单纯经验层面的叙事范畴,借鉴和运用叙事理论来指导新闻运作,将新闻与叙事进行有机整合。  【关键词】新闻叙事 报纸 新闻文本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报纸新闻叙事是新闻叙事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报纸为载体叙述新闻事件,传播新闻信息,表达意见,体现了将新闻信息作为叙述内容,由叙述者(记者编辑和媒体)传递给
植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不断挖掘和探索其新用途,是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山杏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阔,开发潜力巨大.文章对山杏资源的开发、
文章首先分析了编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人工落叶松二元立木材积表的必要性,提出了编表原则,论述了编表方法和流程,最后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综合分析并给出
【摘 要】新闻图片作为一种视觉传达,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从新闻摄影实践和新闻照片传播规律来看,报纸和读者都需要具有视觉冲击力、亲和力、感染力以及富有思想性、趣味性的新闻照片。  【关键词】报纸 新闻图片 新闻摄影  新闻行业现在已经进入了多媒体时代,面对读者的信息和审美需求,报纸更应该发挥图片的作用,让读者通过读图来满足新闻需求。读图读什么?从传播效果上看,读图当然是读出新闻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