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成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小学教学教学过程中,应多创设一些课堂情景,根据教学内容,依据大纲要求,学生特点,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出切合每堂课的教学情景。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认识的形象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多创设一些课堂情景,根据教学内容,依据大纲要求,学生特点,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出切合每堂课的教学情景。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也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诱发求知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我在教学0×5=?时,我先告诉同学们,今天是小猴的生日。我们班五名同学都为小猴准备了生日礼物,你看他们来了。接着小刚、小明、小红、小丽、小芳每人端着一个盘子,盘子里都放了3个桃子走上讲台,这时我说:“你们谁能一口说出他们一共为小猴准备了多少个桃子?”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15个”。“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谁能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算出得数?”我问。同学们很快地列出3 3 3 3 3=15(个),3×5=15(个)。接着戴着小猴面具的小朋友出现了,它热情地接待了五名小客人,然后从每个盘子里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我问:“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2 2 2 2 2=10(个),2×5=10(个)。”接着小猴以同样的方式从每个盘子里又拿了一个。再拿了一个。这时,我让同学们观察盘子里的苹果数量,同学们齐声回答:“没有了。”我说:“没有,可用什么表示,你能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吗?”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探究出0 0 0 0 0=0,从而得出0x 5=0。同学们合作热情高。探究欲望强,教学效果极佳。
  
  二、创设直观情境,激活探究欲望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测出圆的周长;接着我又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没人吭声。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喜欢去探究。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先用多媒体出示“迎新年联欢会。同学们给黑板装饰漂亮花边的情境”。笑笑说:“把我的花边装上去”“太长了”。淘气说:“把我的花边装上去”“太短了”。智慧老爷爷胸有成竹地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花边往上一装。不长不短刚好。小淘气不解地问:“智慧老爷爷,你的花边怎么就买的刚好呢?”这时我关掉多媒体问同学们:“你能帮小淘气解开这个秘密吗?”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交流与探究之中。经过讨论得出:求花边的长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这时我问:“智慧老爷爷的秘密你们已揭开一半了,那长方形的周长到底怎样计算你们会吗?”同学们的探究欲望又一次被激活。经过观察、测量、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很快地探究出了长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
  综上所述,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成功的数学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人文精神培养的弊端。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的数学情境,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及德育“渗透”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内容;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中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占重要地位。但现在有不少教师主观地认为德育教育应该是语文课和品德课的教学任务,而数学是自然科学,有什么德育可教呢?其实,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也要把德育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对此,结合本人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认
浅议了湘杂棉品种选育方要向开发.商提供高标准的杂交亲本种子和技术服务。开发商、经销商、制种棉衣要互相配合协作,向广大棉农提供优质的湘杂棉生产种子,以促进棉花生产的发展
用聚乙二醇(PEG-6000)作为渗透剂模拟水分胁迫,以水稻种子萌发期抗旱指数为依据,对10个杂交水稻品种及10个恢复系进行萌芽期的抗旱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水稻的各
【摘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初中数学新课标的主要特点之一,本文从新课标理念出发,从不同侧面列举了若干教学案例,分析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如何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关键词】主动探求;实践:体验
数列是高中代数的重点内容之一,与其他数学知识有着广泛的联系,所以在历届高考中都受到了命题者的青睞,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尤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和载体的等差、等比数列,就更需要正确地理解和掌握了。在解题时,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或稍有粗心大意,就会导致错误的出现。有时,这些错误还不大容易被发现。本文将列举在等差、等比数列解题中常见的几种错误并举例说明其解决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到底要不要讲?毋庸置疑,课堂上教师的讲永远不可能废除,关键在于应该怎样讲,笔者认为数学课堂应提倡“点讲”,“点讲”,既指少而精,又指讲到点子上,能起到启发、引领、纠正、激励作用的点拨、解释是也,适时介入,精当点讲,事半功倍,是遏制课堂漂浮的重要举措。    一、理解迷惘之时点讲,变“一知半解”为“豁然贯通”    于理解迷惘之时点讲,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走出迷惘、困惑。防止学生学
峨眉山区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是进行猕猴桃育种特别是红心猕猴桃育种工作的重要资源地。成熟猕猴桃种子需要低温冷藏破除休眠后才能萌发。根据这些习性,人们先后开发出层
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学习。有效的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创造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本文就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探究谈几点体会。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新课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的环节,新课引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导人,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欲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在教学中,我们从实际出发精心安排的新课导人,可以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学习、研究;可以为新课的教学需要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    一、灵活运用教材,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