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三学生创新写作能力途径浅析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卷老师首先是一个读者,只有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作文,才能让其兴奋、获得肯定。如何引导高三学生主动求新,有意识打破程式化写作模式,是每个高三语文教师都面临的难题。高三学生课程紧、负担重,高三语文教师只有立足课堂,围绕提升学生独辟蹊径立意、新颖独特布局、清新流畅叙事的能力, 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立意;结构;表述;新颖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高三学生专门用于写作训练的时间有限,作文问题也较多,文章立意千人一面、结构平铺直叙、语言平淡乏味。高三语文教师只有依托课堂主阵地,围绕让学生写出“立意新颖、结构新奇、语言清新”作文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化训练,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强化创新思维训练,力促作文立意“独树一帜”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许多研究证实,“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学生习作作为一种积极能动的创造性活动,需要教师创设鼓励创新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第一,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树立鼓励创新的写作导向。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思想,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地把对生活独特的观察,创造性地表达出来,从心底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不良行为,对学生每一次略有创新的发言,每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不失时机地给予赞许、鼓励和欣赏,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见解是肤浅的,也不能粗暴否定,而是在指出错误的同时,肯定他的探索精神,并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追寻真理,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快乐,从而愿意创新、渴望创新。
  第二,突出发散思维训练,提升学生创新立意的本领。
  教学中,教师要做循循善诱的“主持人”,在指导学生立意时,不宜提过高、过死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发表真实、新鲜健康的见解。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幅大树根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供养大树的根须来提炼出默默奉献的精神;从根须的盘根错节入手,提炼出团结精神;从钻土破石的根须入手,提炼“钻劲”、“挤劲”和“拼劲”;从依赖大地的根须入手,提炼感激人民、报效祖国的情怀;从护卫土地的根须入手,提炼讴歌爱国主义者的动人业绩和高尚情怀。
  第三,引导学生正确取舍观点,把握创新习作的正确方向。
  教师首先要保护学生说真话的积极性,其次是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集中思维,从发散的角度中,经过比较、权衡,最后抉择出一个新颖、深刻、熟悉的最佳角度。发散思维能想出尽可能多的立论角度,但在众多的角度中该选哪个角度最佳,要靠集中思维。这两种思维互相制约、又相互依存,要搞好多角度思维训练,还要靠这两种思维的辩证统一。学生从众多角度中选准一个角度,是扩散思维转到集中思维的过程,但这个过程还未终止,如发现材料不足,还要在集中思维所确定了的角度范围内再进行扩散思维,展开广泛的联想回忆,寻找尽可能多的素材。接着,教师还要引导对这些素材进行再集中,这样从分散到集中再分散的循环往复,才可能选择出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根據来,从而进入构思,布局谋篇的阶段,最终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强化谋篇布局训练,力促作文结构“新颖独特”
  将文章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表现命题,是架构文章的基础,高三语文教师要重点训练学生并列、递进、辩证、比喻四种分解方式。
  第一,并列分解,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中心论点。以议论文为例,通常分为提出问题、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三部分。首先,是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并列分解“是什么”;其次,从因与果两方面并列分解“为什么”;最后,从解决问题的途径出发并列分解“怎么样”,学生不一定要将这三方面问题都阐释清楚,可以择取其中之一,着重展开。
  第二,递进分解,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或者分析、解决问题的顺序,逐步地完成对中心论点的论述,可以是由表及里、逐层剖析;或是步步推进、解决问题;也可以是以时间为序、纵深推移。例如《在荣誉面前》一文中,可将“荣誉”放在时间的链条上,着眼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视角安排分论点。
  第三,辩证分解,就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既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缺点,防止“一叶障目”或“过犹不及”。可以是分论点的对比展开,如05年北京高考作文《说“安”》,可以分论为我们喜欢安,渴望安;但我们又要提防安,不能因为暂时安逸而蒙蔽了双眼;人生、国家都要将“安”字慎选。也可以从内部辩证分析,如只有经历过“不安”的痛,才能真正体会“安”的乐;只有勇于主动打破眼前的“宁静”,主动进取,才能得到未来更长久的“安宁”; “安”与“不安”只是事物相对的两面,没有绝对的界限。
  第四,比喻分解,通过化抽象为形象的分解方式,论点不直接表明,而是用喻体表明观点,使文章显得含蓄又有底蕴。如话题“读”可以分解为:读,一把钥匙,一把可以打开心灵的钥匙;读,一把钥匙,一把可以理解别人的钥匙;读,一把钥匙,一把能打开心灵黑暗世界的神奇的钥匙;读,一把钥匙,一把探知未知世界的钥匙。
  三、强化语言表达训练,力促作文表述“自然清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缺少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高三作文教学要将语言表达训练,贯穿于教学始终。
  第一,强化演讲与口才训练。鼓励学生利用问题探究、群体辩论、活动演讲、课间谈说、师生对话、双亲交流、与外人接触的机会,磨练言之有物、物之有情、情之有理的个人口才。在课前开展“演讲”活动,将演讲活动作为一次口头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
  第二,强化学生仿写训练。指导考生精选出若干篇高考满分作文,尤其是语言清新自然的,然后进行仿写,实践证明这一训练在高考评卷时所获得回报常常是出人意料的。
  第三,指导学生加强写作素材积累。南宋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明了素材积累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重要性。高三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收集到的资料有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检查督促学生进行写作语言积累训练。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语文学习中,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则可以把学生的能力与潜力充分调动起来,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基于学生的初始阅读,探讨了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一些策略,并在其中强调了教师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个性化学习;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现今的学生作文,固定的模式、规定的写作内容成为了“包装”写作的时尚,这种风气的盛行与教师的功利性指导密不可分。作文贵在学生的真情抒发,教师指导学生“写什么”贵在求真,“真”就是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关键词】作文指导;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很多老师在写作教学中,总是套用“万能作文法”,强调写作如何赢得阅卷老师的好感,规定了写作
语境,即语言环境,本文主要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上下文语境、认知语境、虚拟语境、捕捉现场语境以及激活生活语境几方面展开阅读,从而使阅读教学走向深入。
【摘 要】中学生的阅读习惯来自于阅读教学,阅读不仅可以获取信息和知识,也能积少成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辅助作用,通过阅读提高的理解能力是其他学科进步的平台。据此,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论述,旨在为提升初中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做些有益的实践和尝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和理
<正>棕丝剪扎技法是树木盆景中传统的加工技法,即采用粗细不等的棕线,对树干和枝条进行攀扎弯曲处理,结合修剪,改变树木原先形态,使之逐步达到理想的造型。棕
期刊
目的比较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LISH)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LISH 58例、TAH 60例临床资料,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组无统计学意义,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