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心比黄金重要。对于创办名栏的大多数学报来说,都属于中小学报,同行之间习惯称之为“第三世界学报”,无论是争创名栏,还是评上名栏后需继续不断提高栏目的学术质量,破除妄自菲薄,提高学术自信心尤其重要。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小组会上提出“四个自信”,他说:“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四个自信”的提出,昭告天下,大气磅礴,掷地有声,洋溢着大国领导人对实现中国梦、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满满和壮志豪情。大到治国理政,小到做好某一部门的工作,都需要有抱必胜信心的那么一股气,一股劲。总结高校学报名栏建设十年的历史,联系当前期刊界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一定要坚持符合学报实际情况的“四个自信”。
第一,对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政策自信。中国当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人说,三十年,三百年,甚至三千年。了不起!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高峰。但我们的文化,并没有取得像经济建设那样的显著成绩。当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二者有如主人与狗,有时主人在前,有时狗在前。随着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随着中央领导对建设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新旧媒体融合发展时代的到来,我们期刊人所期盼的学术文化发展的大师辈出、名作纷呈的灿烂时代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是否即将到来?从2003年起,教育部推进名刊名栏工程建设,已资助了31家名刊和65家名栏。2012年,中宣部社科基金分两批资助了200家学术期刊,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些是很明确的信号,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学术期刊的建设,要按学术期刊的规律管理期刊,繁荣期刊,难道我们还要怀疑吗?
第二,对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办学术专题栏目符合当前学术文化发展大势的自信。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打破学科边界的学术专题是学术研究和学术管理中最有价值的关注点,也体现了当今学术文化发展的大势,体现了当今学术研究的趋向和特点:一是综合化,二是精细化。例如“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城镇化道路”、“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它们既是经济学者、政治学者、社会学者、教育学者、心理学者研究的综合,又是这些学者在自己学科领域按细化的原则所选择的一个学术专题或一个研究方向。学术专题一般是从“问题意识”出发的,总是和重大课题乃至社会热点联系在一起的,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是其基本属性,它既体现某一学科链的必要延伸,又体现多个学科生长点的有效聚合。办刊人选择某一、二个学术专题作为自己的倾力打造的重点,读者自然把它当作看点。不少学报以学术专题栏目作为期刊的眼睛,点睛之笔画好了,整本期刊皆活,在林林总总的期刊之林中收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
第三,对办专题栏目已达成广泛共识的自信。在大数据时代,在新媒体的迅猛冲击下,当下学术期刊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出路在哪里,办法在哪里,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分歧之大,争论之多,是业界从未遇到的局面。纸媒还要不要,还能存在多久,如果不走数字化道路就是坐以待毙吗?纸媒和数字媒体如何融合?专业化是发展趋向,那综合刊就无它的任何优长吗?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大学中一批大校、名校、老校创办的已经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综合刊是否都要改成专业刊?各抒己见,聚讼纷纭。这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众声喧哗的时代。然而,有一现象是值得注意的,也是可喜的,就是无论综合刊还是专业刊,无论是纸媒还是数字媒体,都要有学术专题栏目。走特色化办刊之路,精心办好学术专题栏目,是打破为社会长期诟病的千刊一面的唯一法宝。此点,办刊人、管理部门以及从事文献计量评价研究的工作者达成了广泛共识。办有特色的专题栏目,是学报同仁提的形形色色期刊改革创新的主张、办法、方案、对策中的最大公约数。
第四,对特色栏目高成长性的自信。如春笋般成长起来的特色栏目,大致可分为前沿课题类、新兴学科类、传统学科类和地域文化类四个大类,每一类都有各自特点,但其共同点是具有高成长性。学报界熟知的原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现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的“人类学研究”栏目,它的成长路线是:由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评的“特色栏目”→教育部的“名栏”→教育部的“名刊”→中宣部社科基金资助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社科报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该拿的奖项都拿到了,该得的荣誉都得到了,拿了满贯,这是怎样的成长速度啊!人们谁曾料到。还有,以南京气象学院为底子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其社科学报叫《阅江学刊》。该刊的“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一推出就给人眼睛一亮,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悠悠万事何为大?亿万老百姓衣食住行最关注的,莫过于环境生态,呼吸什么样的空气,饮什么样的水……这个栏目既属前沿课题类,又属新兴学科类,它的成长性谁都看好。或许有人要问,你举的是新兴学科的例子,那传统学科类栏目呢?传统学科类中有些栏目,既属过往,但也属现在和未来,其成长性也很强。例如滨州学院学报的“孙子研究”,脱颖而出,常讲常新,永远说不尽的孙子……,不仅从山东的一隅走进全国学术视野关注的中心,而且从中国走到全世界,“孙子学”赫然成为国际性的显学。中国股市中有“创业板”,美国股市中有“纳斯达克”,它们的特点是市值小而成长性快,股票价格可以成长几倍、十几倍、几十倍。虽然我明白任何类比都是危险的,但我仍要把一些中小学报办的特色栏目看成是中国学术界的“创业板”和“纳斯达克”,乐于为它们的成长和前景鼓与呼。
自信不是自满,而是一种执着和坚守,是成就一番事业不可缺少的品格。国家正举起“四个自信”的大旗,昂首阔步地前进。作为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员,我们踏着时代、国家前进的步伐,一定要坚持“四个学术自信”,办好栏目,办好期刊,为建设书香社会、文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龙协涛,原北京大学学报主编,编审,教授,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北京100871
第一,对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政策自信。中国当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人说,三十年,三百年,甚至三千年。了不起!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高峰。但我们的文化,并没有取得像经济建设那样的显著成绩。当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二者有如主人与狗,有时主人在前,有时狗在前。随着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随着中央领导对建设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新旧媒体融合发展时代的到来,我们期刊人所期盼的学术文化发展的大师辈出、名作纷呈的灿烂时代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是否即将到来?从2003年起,教育部推进名刊名栏工程建设,已资助了31家名刊和65家名栏。2012年,中宣部社科基金分两批资助了200家学术期刊,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些是很明确的信号,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学术期刊的建设,要按学术期刊的规律管理期刊,繁荣期刊,难道我们还要怀疑吗?
第二,对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办学术专题栏目符合当前学术文化发展大势的自信。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打破学科边界的学术专题是学术研究和学术管理中最有价值的关注点,也体现了当今学术文化发展的大势,体现了当今学术研究的趋向和特点:一是综合化,二是精细化。例如“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城镇化道路”、“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它们既是经济学者、政治学者、社会学者、教育学者、心理学者研究的综合,又是这些学者在自己学科领域按细化的原则所选择的一个学术专题或一个研究方向。学术专题一般是从“问题意识”出发的,总是和重大课题乃至社会热点联系在一起的,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是其基本属性,它既体现某一学科链的必要延伸,又体现多个学科生长点的有效聚合。办刊人选择某一、二个学术专题作为自己的倾力打造的重点,读者自然把它当作看点。不少学报以学术专题栏目作为期刊的眼睛,点睛之笔画好了,整本期刊皆活,在林林总总的期刊之林中收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
第三,对办专题栏目已达成广泛共识的自信。在大数据时代,在新媒体的迅猛冲击下,当下学术期刊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出路在哪里,办法在哪里,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分歧之大,争论之多,是业界从未遇到的局面。纸媒还要不要,还能存在多久,如果不走数字化道路就是坐以待毙吗?纸媒和数字媒体如何融合?专业化是发展趋向,那综合刊就无它的任何优长吗?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大学中一批大校、名校、老校创办的已经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综合刊是否都要改成专业刊?各抒己见,聚讼纷纭。这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众声喧哗的时代。然而,有一现象是值得注意的,也是可喜的,就是无论综合刊还是专业刊,无论是纸媒还是数字媒体,都要有学术专题栏目。走特色化办刊之路,精心办好学术专题栏目,是打破为社会长期诟病的千刊一面的唯一法宝。此点,办刊人、管理部门以及从事文献计量评价研究的工作者达成了广泛共识。办有特色的专题栏目,是学报同仁提的形形色色期刊改革创新的主张、办法、方案、对策中的最大公约数。
第四,对特色栏目高成长性的自信。如春笋般成长起来的特色栏目,大致可分为前沿课题类、新兴学科类、传统学科类和地域文化类四个大类,每一类都有各自特点,但其共同点是具有高成长性。学报界熟知的原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现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的“人类学研究”栏目,它的成长路线是:由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评的“特色栏目”→教育部的“名栏”→教育部的“名刊”→中宣部社科基金资助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社科报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该拿的奖项都拿到了,该得的荣誉都得到了,拿了满贯,这是怎样的成长速度啊!人们谁曾料到。还有,以南京气象学院为底子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其社科学报叫《阅江学刊》。该刊的“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一推出就给人眼睛一亮,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悠悠万事何为大?亿万老百姓衣食住行最关注的,莫过于环境生态,呼吸什么样的空气,饮什么样的水……这个栏目既属前沿课题类,又属新兴学科类,它的成长性谁都看好。或许有人要问,你举的是新兴学科的例子,那传统学科类栏目呢?传统学科类中有些栏目,既属过往,但也属现在和未来,其成长性也很强。例如滨州学院学报的“孙子研究”,脱颖而出,常讲常新,永远说不尽的孙子……,不仅从山东的一隅走进全国学术视野关注的中心,而且从中国走到全世界,“孙子学”赫然成为国际性的显学。中国股市中有“创业板”,美国股市中有“纳斯达克”,它们的特点是市值小而成长性快,股票价格可以成长几倍、十几倍、几十倍。虽然我明白任何类比都是危险的,但我仍要把一些中小学报办的特色栏目看成是中国学术界的“创业板”和“纳斯达克”,乐于为它们的成长和前景鼓与呼。
自信不是自满,而是一种执着和坚守,是成就一番事业不可缺少的品格。国家正举起“四个自信”的大旗,昂首阔步地前进。作为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员,我们踏着时代、国家前进的步伐,一定要坚持“四个学术自信”,办好栏目,办好期刊,为建设书香社会、文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龙协涛,原北京大学学报主编,编审,教授,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北京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