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自从本刊开展“考试与评价”争鸣讨论以来,此栏目一直受到老师们的热情关注,本期杂志,我们特别提出关于“课文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杨平、黄元虎和彭爱珍老师分别谈了自己的认识,希望老师们读后把自己的见解,告诉我们,以便开展更深入的探讨。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发挥评价的激励、调控、导向、诊断等功能,用理想的课堂教学评价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好的积极向上的和谐课堂。
一、 多方关注评价的角度
1.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评价标准也应该是多层次的,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基础要求,也要尊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处境及发展的不同程度,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通过对学生注意状态、参与状态等方面观察了解学生,评价学生,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满足、成功、喜悦等感受,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1) 对优生的评价,应重在激励他们挑战自我,探究创新。为让这类学生体会到获得更多知识的乐趣,教师的评价,不能停留在简单肯定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使其他同学从优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中体会到些什么。我们从下面课例中可得到一点启示: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滔滔黄河的雄姿,领略了沉稳艄公的风采。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那些乘客,老师就是那位老艄公,即将上岸了,你们有话跟老师说吗?
生1:艄公,你在惊涛骇浪中如履平地,不愧为黄河的主人!
师:谢谢你的高度评价!
生2:艄公,下次我再来这里的话,还要坐你的羊皮筏子!
师:谢谢你的信任。咱们有缘,会再见面的!
师:你们都那么艄公长艄公短地叫我,我好像觉得不太顺耳。
生3:爷爷,我真想在黄河边搭个帐篷,天天坐你的羊皮筏子!
师: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看来,你们都爱坐我的羊皮筏子,这是为什么呀?
生3:因为在浊浪排空的黄河中乘风破浪,惊险刺激但又有惊无险。
师:你们坐我的筏子只感受到惊险刺激吗?
生4:不,我还感受到了你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还有对他人的责任心。
师:你真是我的知音啊!这么多年,我就是凭着这些闯过来的!能跟你握握手吗?(师真诚地走向学生与之握手)
(2) 对中等学生的评价要重在激励他们进取,争先。中等的学生有向优生靠近的愿望,评价时,我用丰富、生动的语言让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同时,他们也需要听到恰如其分的评价,以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课堂评价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等待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让其充满信心,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3) 对学困生的评价,要重在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正视自己。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大多数老师抱怨“启而不发”“屡教不改”“无可救药”。其实,只要适宜鼓励,仍能将其改变。一次我到外校借班上课,课前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我让学生按顺序每人读一段课文,当进行到中间时突然停住了,一个孩子涨红了脸,坐在位子上。我走到他跟前,微笑着说:“该你了。”他很无助地看着我,他的同位站了起来:“老师,他不能读书,他结巴。”他的脸更红了,“没关系,”我略微沉吟了一下,“结巴是小毛病,自己注意克制一下就好了,著名的演员周迅据说也有一点结巴,可她说台词的时候一点也不结巴,老师看你刚才练读课文的时候表情非常投入,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好。你愿意试试吗?”他站了起来,用响亮的声音读了起来,那段话不长,不知是因为他练读得很充分,还是我刚才那段话的作用,他真的没有出错。当他的话音落下的时候,我带头鼓起了掌,同学们也都鼓起掌来,掌声里我大声说:“你克服了困难,战胜了自己,老师为你骄傲,同学们为你自豪。”他的眼睛里似乎有泪光闪动。
2.针对学习习惯的评价
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长期正确的引导。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落花生》一课,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但并没有全部解答,而是说:“老师喜欢你们,你们肯动脑筋,会提问题,有很大进步。老师不可能在一堂课解决这么多问题,希望你们把问题带到课外,带进家庭,带入今后终身成长中去,去思、去想,进步会更大。”针对学习习惯的评价,点燃了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花,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针对学习方法的评价
从学习方法进行评价:如知识面广的学生,可启发:“你知道的可真多,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知识?”引导学生说出好的学习方法,可供其他同学借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发现一些可取的做法,马上肯定:“第一组组长按照题目的难易程度,给本组同学分了工,而且组织本组同学模拟训练。很有工作方法。”“第二组同学的合作意识很好,大家共同进步。”“第三组同学讨论得非常深入,他们善于动脑思考,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观点,大胆发表不同见解,通过辩论,对问题理解更深刻。”
4.针对情感态度的评价
激励时的情感要投入,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有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甚大。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动机的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应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二、 巧妙运用评价的策略
1.统一性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
为使课堂评价具有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孩子,其评价也必须具体化、准确化。即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实现由概括性评价到有针对性评价的转变。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这种评价起点低,目标小,评价勤,反馈快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
2.批评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老师的调动,学生发言的欲望需要老师的激发。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每一个学生都想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比如,老师要学生设计朗读脚本,再进行朗读。 一位学生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得磕磕绊绊,但很认真很投入。这时老师评价说:“这位同学确实读得不太流利,有些字读错了。这可能和老师没有叫大家预习有关。但是这位同学身上有一种很好的朗读品质,那就是感情非常投入。要知道,有感情是朗读成功很重要的因素。”这极大地激励了这位同学,后来他的手一直高高地举着。
3.单一性评价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以多样性评价为主
在评价学生时,标准要参照学生个体,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量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围绕学生的个性组织内容,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着独特个性的人,只有准确的评价出学生的特点,学生才会从内心体验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内化为进步的动力。写学生评语最为突出,让学生看了知道“这是教师心目中的我”,家长看了知道“这是老师眼中我的孩子”,而不是“模式化”评语敷衍学生和家长。
4.结论性评价与层次性评价相结合,以层次性评价为主
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多采用单一式,也往往是终结性的评价,简单地对学生一句“真好”,学生进一步思索的欲求就被抹杀,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变小,这无疑是教师即兴评价的失败。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层次性评价,使学生给自己当时的思维成果正确定位而不停止,继续探求。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当把一些诸如“好——更好——真好——好极了”这样的层次性评语给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5.即时性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以即时性评价为主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优秀的课堂评价不仅对知识技能进行评价,也关注于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请看看虞大明老师的即时评价语:“这一个字没有一个人写错,令我非常敬佩!”——表扬学习态度。
“你会换词,说明你理解了。”——激励积极发言。
“我相信,我心中的疑问,你们一定能帮我解决。”——暗示学习目标。
“那么多人提问,在预习时能提问是会学习的表现。”——提示学习方法。
“要想好两个‘行’怎么读。”——暗示朗读方法。
“是啊!这可是许许多多的小生命啊!”——感同身受。
6.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评价为主
学生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借助评价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形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完善自我。要求学生说出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在欣赏他人中,不仅提升了别人,也提升了自己的境界。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充分共享的天地,和谐的精神家园。教师的控制性、预设性、权威性要减弱,学生的自主性、共享性、创造性、鉴赏性、合作性要在评价氛围中增强。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更是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智等于一身的教学智慧;它是对教师知识内涵、素质修养和智慧灵性的全面考验;是因人而异,随机应变的智慧体现,是组织、推动、深化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理想的课堂教学评价就是要通过巧妙的铺垫、点拨、引导、深化,让学生在求知、增智、冶情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作者单位:徐州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发挥评价的激励、调控、导向、诊断等功能,用理想的课堂教学评价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好的积极向上的和谐课堂。
一、 多方关注评价的角度
1.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评价标准也应该是多层次的,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基础要求,也要尊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处境及发展的不同程度,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通过对学生注意状态、参与状态等方面观察了解学生,评价学生,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满足、成功、喜悦等感受,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1) 对优生的评价,应重在激励他们挑战自我,探究创新。为让这类学生体会到获得更多知识的乐趣,教师的评价,不能停留在简单肯定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使其他同学从优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中体会到些什么。我们从下面课例中可得到一点启示: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滔滔黄河的雄姿,领略了沉稳艄公的风采。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那些乘客,老师就是那位老艄公,即将上岸了,你们有话跟老师说吗?
生1:艄公,你在惊涛骇浪中如履平地,不愧为黄河的主人!
师:谢谢你的高度评价!
生2:艄公,下次我再来这里的话,还要坐你的羊皮筏子!
师:谢谢你的信任。咱们有缘,会再见面的!
师:你们都那么艄公长艄公短地叫我,我好像觉得不太顺耳。
生3:爷爷,我真想在黄河边搭个帐篷,天天坐你的羊皮筏子!
师: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看来,你们都爱坐我的羊皮筏子,这是为什么呀?
生3:因为在浊浪排空的黄河中乘风破浪,惊险刺激但又有惊无险。
师:你们坐我的筏子只感受到惊险刺激吗?
生4:不,我还感受到了你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还有对他人的责任心。
师:你真是我的知音啊!这么多年,我就是凭着这些闯过来的!能跟你握握手吗?(师真诚地走向学生与之握手)
(2) 对中等学生的评价要重在激励他们进取,争先。中等的学生有向优生靠近的愿望,评价时,我用丰富、生动的语言让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同时,他们也需要听到恰如其分的评价,以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课堂评价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等待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让其充满信心,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3) 对学困生的评价,要重在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正视自己。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大多数老师抱怨“启而不发”“屡教不改”“无可救药”。其实,只要适宜鼓励,仍能将其改变。一次我到外校借班上课,课前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我让学生按顺序每人读一段课文,当进行到中间时突然停住了,一个孩子涨红了脸,坐在位子上。我走到他跟前,微笑着说:“该你了。”他很无助地看着我,他的同位站了起来:“老师,他不能读书,他结巴。”他的脸更红了,“没关系,”我略微沉吟了一下,“结巴是小毛病,自己注意克制一下就好了,著名的演员周迅据说也有一点结巴,可她说台词的时候一点也不结巴,老师看你刚才练读课文的时候表情非常投入,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好。你愿意试试吗?”他站了起来,用响亮的声音读了起来,那段话不长,不知是因为他练读得很充分,还是我刚才那段话的作用,他真的没有出错。当他的话音落下的时候,我带头鼓起了掌,同学们也都鼓起掌来,掌声里我大声说:“你克服了困难,战胜了自己,老师为你骄傲,同学们为你自豪。”他的眼睛里似乎有泪光闪动。
2.针对学习习惯的评价
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长期正确的引导。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落花生》一课,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但并没有全部解答,而是说:“老师喜欢你们,你们肯动脑筋,会提问题,有很大进步。老师不可能在一堂课解决这么多问题,希望你们把问题带到课外,带进家庭,带入今后终身成长中去,去思、去想,进步会更大。”针对学习习惯的评价,点燃了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花,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针对学习方法的评价
从学习方法进行评价:如知识面广的学生,可启发:“你知道的可真多,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知识?”引导学生说出好的学习方法,可供其他同学借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发现一些可取的做法,马上肯定:“第一组组长按照题目的难易程度,给本组同学分了工,而且组织本组同学模拟训练。很有工作方法。”“第二组同学的合作意识很好,大家共同进步。”“第三组同学讨论得非常深入,他们善于动脑思考,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观点,大胆发表不同见解,通过辩论,对问题理解更深刻。”
4.针对情感态度的评价
激励时的情感要投入,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有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甚大。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动机的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应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二、 巧妙运用评价的策略
1.统一性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
为使课堂评价具有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孩子,其评价也必须具体化、准确化。即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实现由概括性评价到有针对性评价的转变。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这种评价起点低,目标小,评价勤,反馈快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
2.批评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老师的调动,学生发言的欲望需要老师的激发。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每一个学生都想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比如,老师要学生设计朗读脚本,再进行朗读。 一位学生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得磕磕绊绊,但很认真很投入。这时老师评价说:“这位同学确实读得不太流利,有些字读错了。这可能和老师没有叫大家预习有关。但是这位同学身上有一种很好的朗读品质,那就是感情非常投入。要知道,有感情是朗读成功很重要的因素。”这极大地激励了这位同学,后来他的手一直高高地举着。
3.单一性评价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以多样性评价为主
在评价学生时,标准要参照学生个体,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量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围绕学生的个性组织内容,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着独特个性的人,只有准确的评价出学生的特点,学生才会从内心体验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内化为进步的动力。写学生评语最为突出,让学生看了知道“这是教师心目中的我”,家长看了知道“这是老师眼中我的孩子”,而不是“模式化”评语敷衍学生和家长。
4.结论性评价与层次性评价相结合,以层次性评价为主
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多采用单一式,也往往是终结性的评价,简单地对学生一句“真好”,学生进一步思索的欲求就被抹杀,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变小,这无疑是教师即兴评价的失败。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层次性评价,使学生给自己当时的思维成果正确定位而不停止,继续探求。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当把一些诸如“好——更好——真好——好极了”这样的层次性评语给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5.即时性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以即时性评价为主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优秀的课堂评价不仅对知识技能进行评价,也关注于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请看看虞大明老师的即时评价语:“这一个字没有一个人写错,令我非常敬佩!”——表扬学习态度。
“你会换词,说明你理解了。”——激励积极发言。
“我相信,我心中的疑问,你们一定能帮我解决。”——暗示学习目标。
“那么多人提问,在预习时能提问是会学习的表现。”——提示学习方法。
“要想好两个‘行’怎么读。”——暗示朗读方法。
“是啊!这可是许许多多的小生命啊!”——感同身受。
6.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评价为主
学生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借助评价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形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完善自我。要求学生说出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在欣赏他人中,不仅提升了别人,也提升了自己的境界。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充分共享的天地,和谐的精神家园。教师的控制性、预设性、权威性要减弱,学生的自主性、共享性、创造性、鉴赏性、合作性要在评价氛围中增强。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更是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智等于一身的教学智慧;它是对教师知识内涵、素质修养和智慧灵性的全面考验;是因人而异,随机应变的智慧体现,是组织、推动、深化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理想的课堂教学评价就是要通过巧妙的铺垫、点拨、引导、深化,让学生在求知、增智、冶情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作者单位:徐州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