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bg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启发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适合新课标、新理念及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并详细探讨了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环节。
  关键词 启发探究式 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
  近年来,随着对化学教学研究的深入,在化学教育实践中涌现出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虽说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还需建立起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且能促进学生知识及各项能力同步发展,便于教师实际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历,重点探讨启发探究式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互渗透形成的,其具体内容是以问题为出发点,以化学实验为核心,以教师启发和学生探究为主要形式,把教师的“讲和做”与学生的“讲和做”有机融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同时突出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就是把我们习惯使用的平铺直叙的导课情境化,并且把待解决的问题蕴含在情境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专注力和求知欲,使学生迫切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从内心里关注一个问题、情境或事件。
  例如:在学习“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节时,我的设计如下:用酚酞试液浸泡过滤纸,做成纸花,先喷无色液体A,再喷无色液体B。让学生观察现象:大白花喷液体A后变红,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喷无色液体B,红色消失,又变为白色,此时学生必然会产生液体A、B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等疑问。同时也给学生在设计实验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以启发。
  (二)收集资料,精选方案
  收集资料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但基于学生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学校图书资源不充足,网络资源不便利的条件下,课外收集资料难以实现,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需要的相关资料由教师直接提供。
  另外,针对问题,学生根据自己以有知识或获得的信息做出不同的假设,并对于需要实验验证的假设提出设计方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仪器准备不切合实际,所以应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精选。当然,学生的假设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错误的;对于学生提出的假设,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而要学会倾听,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议”、“读”。这一过程经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借助现有的工具书(指教材或带到课堂的辅导用书),讨论与交流自己的猜想,提出验证方案,自主的把不平衡的知识分解开并逐渐趋于平衡。
  比如:在学习“酸和碱”之前,学生习惯于根据有没有明显的现象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使学生的原有经验与这一现象不符合,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根据现象判断化学反应发生),以启迪思维,使学生产生质疑。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选出最佳实验方案后,师生进入“做”实验的阶段。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相互合作与交流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演示学生实验中易错的操作,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化,保证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通过对实验方案的分析、对最佳方案的实验操作,使学生积极思考,发现规律,获得问题的最终结论。这一层次主要是构建新知,突出重点,使学生不平衡的知识重新达到平衡。教师引导学生把从“探究”和“研讨”中获得的新知进行提炼加工,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诉说与表达,可以使学生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价值得到肯定,对于学生概括出欠合理的结论,教师不求全责备,尽可能地给更多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
  (四)知识应用与迁移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层层递进。通过练习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教师或学生间给与及时矫正,使教学过程中突出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和迁移,联系旧知,再一次整理成知识体系。
  比如: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第一课时结束时(学习了催化剂概念、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解反应概念),给出以下练习题:请帮助解决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问题,并画出装置图。①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如何选用并组装仪器?②若选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何选用并组装仪器?③你认为用过氧化氢溶液与用氯酸钾制取氧气,仪器的选择和组装有何异同?
  可见,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逐步认识催化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解反应,以达到获取新知的目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只是接受知识,没有学生思考问题、迁移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三、总结
  总之,启发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适合新课标、新理念及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受到各学科、各层次的教师的关注。从建构主义理论来分析,启发探究式教学并不是让学生随意建构知识,更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根据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调整和修正知识的不平衡,达到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焕阳.“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云梦学刊,200,(S1).
  [2]倪灵娇.启发探究,培养创新 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3).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亭湖区桂英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对地形、地质等变化情况进行了解,并在结构设计中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受力部分着重管理,以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设计方案的合理.在结构设计中充分加强
随着改革开放来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我国电力工程在开始的设计规划及以后的技术运行都进行的较顺利,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也都运转流畅,但安全事故仍然屡见不鲜,成为制约电力方
日前,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承担的四川省冕宁县方家堡稀土矿普查项目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成果验收,估算稀土资源量18.18万吨.
现阶段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存在较为繁复的管理程序,并且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必须在整个项目中管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内容.建设深基坑支护,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施工技
期刊
20世纪以来,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得人类在地球上的足迹迅速扩张,人类居住环境也因为人类活动加剧而受到广泛的影响.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条件下出现的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并
摘 要: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本文结合笔者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经验,把小组合作理念渗透于德育教育,把“合理分工”、“合作公约”、“合作评价与激励”、“多样化合作实践”等多种策略运用于班级管理与学科教育中,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养成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提高德育教育的效能。  关键词:小组合作;德育教育;班级管理;效能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
对于物资采购管理而言,事业单位由于自身管理机制的缺乏和管理理念尚有不完善之处,所以造成事业单位在物资采购管理方面困难重重,使整体管理效果还与预期目标有很大一段差距.
油气运输在工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管道是油气储运设备的一个重要组件,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在储运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火灾、管道腐蚀、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