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警惕风湿热偷袭儿童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追问病史时,发现在儿童时期都得过风湿热,只是记不清楚什么时候得过。这些患者当时的症状只是咽痛、发烧、关节疼痛,以为是重感冒,根本不知道患的是风湿热,也不知道心脏的瓣膜已经受到损伤。直到成年后出现心悸、胸闷、气促、全身疲乏等症状,才明白自己得了风湿性心脏病。
  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风湿热的发病率已逐渐下降。然而,儿童风湿热是导致风湿性心脏病的罪魁祸首,由风湿热所致的心脏瓣膜病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医疗和社会问题。
  风湿热常见于5~15岁学龄儿童少年。早春时节气候多变,忽冷忽热,链球菌最为活跃,经常在室外活动的孩子容易着凉,进而发生风湿热。此外,居住在寒冷、潮湿环境中的儿童或营养不良的儿童风湿热的发病率也较高。因此,在每年的早春时节,儿童应特别注意预防风湿病。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风湿热与A族溶血性链球菌中的某些特型菌株有关。溶血性链球菌不直接去破坏心脏,而是先引起风湿热,引起结缔组织病变,以皮肤红斑、关节痛等症状来作掩护,悄悄地向心脏侵袭,最后导致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包括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风湿热发作前1~3周可有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病人有发热、咽痛、周身关节酸痛、乏力等表现;之后1~3周为临床无症状的静止期;静止期过后病人再次出现发热、咽痛、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由于个别儿童发热不明显,而以局部关节肿痛为主,容易被误诊为骨科疾病。约1/3以上的儿童会出现各种皮疹、如环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多形红斑及皮下结节等。有的儿童还可表现为不协调、不自主、无目的性、木偶戏状的肌肉动作,临床称之为舞蹈病。在发病过程中,若发现儿童心率增快、心脏增大、心音改变,出现心脏杂音及心律失常等,提示已累及心脏。风湿热反复发作,可形成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等,造成永久性损害。
  预防儿童风湿热的关键,在于积极防止和控制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因此,在早春时节要搞好环境卫生,使居室空气清新通畅,防止细菌生长;应尽可能避免与链球菌疾病患者或带菌者接触,对链球菌感染的咽炎病人,用青霉素治疗可明显减少风湿热的发生。
  注意防寒防湿,避免着凉;加强体质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发生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时,应立即治疗;如能在24小时内开始治疗,则可避免风湿热发作。对儿童频发的扁桃体炎应引起重视,每年有两次以上的急性发作史者,可考虑在病情缓解时切除病灶。一旦临床确诊为风湿热,应及时治疗,卧床休息,直到风湿症状完全消失。
其他文献
孕期心脏病虽不多见但也不鲜见,发病率约为1%~4%,被妇产科大夫列为孕产妇死亡的三大因素之一(其他两大因素为产褥感染与产后出血),其危险性不容小觑。孕期心脏病一类是带病妊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另一类是孕期发生的并发症,如妊高症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等。  3个时段最危险  孕期心脏病的最大危险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造成孕妇死亡的直接原因。在整个十月怀胎期间,有3个时
甲亢是一种多发于中青年女性且与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有关的甲状腺疾病,20~50岁的女性是它青睐的对象。为何中青年女性容易被甲亢“盯”上?该如何及早发现和预防呢?  甲亢的信号:消瘦、心慌、多汗、脾气坏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简称,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过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度增高以及代谢亢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高代谢和神经兴奋增强症候群,以及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