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究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t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审题,就是审清题意,分析题目内容,弄清已知条件以及要求(求证)的结论。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之一,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好数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二、高中生审题存在问题
   很多学生态度上不重视审题,急于动手解题,结果出现遗漏或混混淆。有时看到题干茫然不知所措、没有方向。有时因为语文水平、概括水平、联想水平以及数学基础知识的限制,读不懂题意,或没有能力挖掘题目内涵,理解发生偏差,导致审题失败,从而不能解出该题。
   三、高中生审题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有些教师为节省时间,将教学任务设置得面面俱到,或者将探究过程设计过于详细、坡度太小,学生不用思考,致使学生产生思维惰性。有些教师教学过程过快,学生缺乏思考时间,甚至是教师读题、分析、解答一气呵成,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心理和思维特征、迁移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因素,丧失了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契机。有些教师想教好审题,但缺少办法。学生没有经历自己审题这一关键环节,即使听懂该题的解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还会因为不会审题导致解题失败。
   四、高中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1.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心理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善于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克服学生的急躁心理。教育学生题目要读两遍,先粗读,再精读。首先初步了解问题的大概,然后分句、分段逐字阅读,理解每句话的含义,边读边想,抓住与问题相关的量,对重要的字、词、量标上记号,提醒学生注意,细心体会含义,理解各种量的关系。通过认真细致阅读题目,多角度、无遗漏收集题目中的信息,发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明确题目的性质,掌握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
   2.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课本和有关数学材料。因此,多让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是从根本上提高审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指数函数问题中常涉及利率、复利、单利,对只能掌握几十元零花钱的学生来说是没有概念的。因此,在审题教学时,要对此进行铺垫,要先把题目中涉及的名词解释清楚,这样对题目的理解难度大大减小,阅读问题情境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3.加强审题方法的指导
   教审题离不开具体的怎样审题,常见的审题方法有:
   (1)寻找关键词。找出关键词,并将该词勾画出来。数学题的关键词有两类,一是题目条件与结论中涉及的概念,这常常是实词;另一类则是应予以警惕的一些词,往往是虚词。
   (2)缩句。数学里句子往往比较长,一些学生弄不清主语、谓语,弄不请修饰关系,导致题目完全弄不懂。缩句是个好方法。现在语文课本上很少讲语法,数学教师的任务更重,缩句的训练应该加强。
   (3)整理顺序,看清层次。有些题,叙述不分主次,不讲顺序,使人读了难以弄清来龙去脉。有时通过调整题中的逻辑关系就容易弄清楚。此外,在题目有多个小题的情况下,还要注意:第一。题干的条件也是小题的条件,但各个小题的条件不能共用,即第1小题的条件不是第2小题的条件。第二,如果第1小题的结论是在没有添加任何条件的情况下求出来的,那么第1小题的结论就可以作为第2小题的依据。第三,如果第1小题的结论是在另加了本小题的条件后得到的,那么第1小题的结论就不可以作为第2小题的依据。这些是我们审题是要注意的地方,一旦疏忽会让我们解题失败。
   (4)画图帮助理解题意。数学强调数形结合,以形助数和以数助形。在理解题意时,画个图对理解题意有很大帮助。既可画几何图,也可以画示意图。示意图比较具体、形象,直观性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
   (5)列表梳理信息。有的题目描述了很多的条件,有很多数据,一下子很难理清各条件之间的关系,很难在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建立关系。这时可以利用列表的方法帮助理清各条件和各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解题者审清题目,正确解答题目。
   (6)利用小问题梳理信息。有些题目条件比较复杂,为了弄清题目各条件之间或条件与要求的结论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设计填充题,或一步一步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题意的理解,从而找到恰当的解题思路。
   (7)自然语言符号化。从自然语言向符号语言的转化在解题中很重要,学生的转化能力亟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并加强。
   (8)符号语言自然语言化。有时符号语言太抽象,如转换为自然语言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9)挖掘隐含条件。不少数学问题的部分出条件并不明显给出,而是寓于某概念中,或存在于某性质里,或含于某图形中,但它们由常常是解题的要点。因此,在审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到解题的有效信息和突破口,为解题打下基础。
   (10)审视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在审题时也要注意对细节的审视,它对是否能成功正确解题起着重要作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题目各细节的审视,并正确处理,为解题服务。
   (11)分辨题意。注意让学生分辨相似习题题意的区别,避免上当。
   五、结束语
   对高中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必须有目的地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审题能力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数学素质的具体体现。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效的,必须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要有计划、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长期的渗透,使学生不断地、经常性地受到启迪,在潜移默化中,逐步领悟,以提高思维能力,以期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墫.《解题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章士藻.《章士藻数学教育文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陈永明名师工作室.《数学习题教学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4]邱若好.《数学审题及规范的步骤要求》[EB/OL].http://gz2010.qlteacher.com/Article/view/53960.
其他文献
古诗词的语言运用不同于其他文体,如语句浓缩、思维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在教学中,一线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理解和操作有所偏差,出现许多误区,造成古诗词教学的低效。   一、编剧表演——顾此失彼   笔者在听课中发现编剧表演存在两种偏差:一是在操作策略上顾此失彼。如有课前安排好的,是为演而演,课堂教学气氛虽能好一些,但有作假之嫌;也有课堂表演随意发挥而“故此失彼”。一位老师执教孟郊的《游子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