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微生物学会共同承办,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院、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协办的“2011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定于2011年10月21-25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大会热忱欢迎全国从事微生物学研究、教学和开发的专家、学者与会进行学术交流和展示各自研究成果。会议热忱欢迎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微生物学会共同承办,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院、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协办的“2011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定于2011年10月21-25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大会热忱欢迎全国从事微生物学研究、教学和开发的专家、学者与会进行学术交流和展示各自研究成果。会议热忱欢迎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生产厂家、公司赞助会议,并前往会场展示自己产品。
其他文献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其感染主要引起患者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个别患者可引起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自1998年EV71在中国台湾暴发以来,EV71病毒在亚洲的流行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症状的EV71病毒性疾病的暴发可能与毒株间的差异等因素有关[1].为了解EV71病毒的遗传和变异特征,本实验室对
目的 制备人组织激肽释放酶(human tissue kallikrein,HK)单克隆抗体(McAb),并研制检测人尿中HK含量的ELISA试剂盒.方法 以一段HK特异多肽和血蓝蛋白(KLH)的耦联物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并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HK的单克隆抗体.然后建立快速检测HK含量的间接竞争ELISA试剂盒.结果 获得了8株可分泌抗HK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产生的抗体效价为1:25 6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最显著的特点是其高度变异性,HIV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相对独立基因序列特征的组和亚型,对我国最为重要的是M (main)组,M组可以分为A~D、F~H、J和K这9个亚型[1]和若干流行重组型.亚型研究可以了解HIV流行毒株的种类、来源和流行时间,对了解HIV传播规律和流行趋势、指导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重要
为促进学科人才成长和培养,并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根据中华医学会2011年学术活动计划,决定于2011年11月4日至7日在天津召开“第二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青年学术论坛”。届时除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外,另将组织青年英语学术演讲。现面向全国征集论文,欢迎从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相关科研、教学、临床、疾病预防控制、检验检疫及产品研发等工作的青年科技工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s,VLP)具有独特的颗粒型结构和免疫学特性.近30年来,人们利用其自身免疫原性、载体蛋白特性和免疫佐剂特性,对HBcAg-VLP在疫苗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就上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耐药机制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肠杆菌科细菌18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检测细菌对常见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MIC),纸片法检测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酶、碳青霉烯酶的情况,并用PCR扩增、DNA测序确定所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耐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目的 建立可同时进行艰难梭菌分离株菌种鉴定和毒素检测的多重PCR方法。方法 用于多重PCR中的3对引物分别为艰难梭菌的种特异性的磷酸内糖异构酶(triose phosphate isomerase,tpi)基因、毒素A基因部分序列、毒素B基因部分序列。艰难梭菌ATCC 9689等21株标准菌株和47株临床分离艰难梭菌分别被应用于多重PCR最低检出限、特异性评估试验和验证试验。同时,应用ELISA对
目的 研制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基因芯片。方法选择gyrB、ISR、16SrRNA、23SrRNA、hlyA、lap和pffA作为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靶基因,研制一种Oligo探针基因芯片,对18个不同种属来源的已知参考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和鉴定,并且采用对比试验、重复性试验、灵敏度试验和特异性试验对该j芷:片进行验证评估。结果通过对比发现IDT合成的70merOligoj告片探针在芯片打
目的 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对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刺激的THP1/CD14细胞产生TNF-α和IL-8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人MBL预处理THP1/CD14细胞2 h后,再用热灭活的酵母相C.albicans和/或菌丝相C. albicans刺激细胞24 h,收集培养上清,以ELISA从蛋白水平分析其TNF-α和I
目的 构建变形链球菌(变链菌)表面蛋白可变区(extended-v)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SrV+,并转架哺乳动物细胞293T,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报道变链菌OMZl75的srv+基因序列,化学合成SrV+的编码基因srv+,将真核载体质粒pEGFP—N1和srv+基因片段分别用KpnⅠ/XhoⅠ双酶切,连接获取重组质粒pEGFP-N1-Srv+,并对其进行PCR、酶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