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德育导师制:一所高中的实践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全员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学生成长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改变以往任课老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形成学校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育人。2009年,在学习借鉴外来经验的基础上,我校总结了以往优秀的德育方法,全员德育导师制被提出并正式启动。在实践过程中,我校逐渐将导师制定位为一种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任课老师为成员的德育导师组,在品德、心理、学
其他文献
政府、社会、高校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的三个主体,在评估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政府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中发挥主导作用;社会评估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滇中地区特定的社情、林情和地理、气候、植被类型,决定了该地区已成为云南省森林火灾的高发区和敏感区,一旦发生森林火情,如果扑救不及时,往往小火会酿成大灾,在处于滇中腹地的玉
计算机网络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给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带来了诸多变化。如何适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流通工作的新变化,更好地做好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是每个图书馆工作者必须面
德育导师制起源于西方,作为学生事务领域中的一种专门制度,国外对德育导师应具备的基础素养以及德育导师的工作要求都有详细的论述。我国的德育导师制处于发展阶段,在关注个
都本伟先生的诗集《和风细雨集》收入了他所创作的一百余首古体诗和今体诗,他以诗畅情达志,吟诵山水,表述情怀。在第一辑"感悟生活"中,都本伟书写亲情友情,情感至真至切,折射
中小学德育导师制正在成为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抓手,但在德育导师队伍建设、指导工作的实践、受导学生的主体性方面存在不足。建立德育导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
<正>抗日战争时期,国府内迁重庆,随之而来的许多文化界人士也暂时集居在重庆的沙坪坝、磁器口两镇。在这段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迁居重庆的文化人中所产生的文化就叫沙磁文化,其
期刊
<正>说到班级文化建设,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说到班级文化建设涉及的各种关系,很多人也自然地将重心放在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上。而在班级
发达国家一方面倡导农业贸易自由化 ,急切要求中国开放农产品市场 ;一方面又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采用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近来 ,我国输往发达国家的农
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德育导师制已被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践行。在实践中,德育导师制面临角色缺乏认同感、成就感、幸福感与归属感等困境。实施德育导师动态化、班科联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