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诊科是保障急、危、重症患者获得连贯医疗可及性的首诊场所,其资源、通道均为抢救生命、提高治愈成功率而配备设定的。若一些无须紧急救治的患者占用急救资源、抢占急救通道,造成急诊科拥挤现象,将会直接影响急诊医疗体系的安全,导致真正的危重患者无法及时得到妥善救治。然而,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急诊科快速诊疗、全年无休、24小时开放等特点,已然成为现代人“便捷就医”的首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急诊拥挤的现象。有调查显示,在急诊就医的患者中,非急症患者比例占30%~50%。
急诊不该成为门诊的“后门”
作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第一线,急诊科是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战场。病情不急的患者,以及长期有相关症状、需要随访或明确病因的患者,应去门诊就诊,不要到急诊“凑热闹”。一方面,门诊与急诊医生的临床思维和诊治方式有差别。与急诊的“保命”目标不同,门诊医生着重于对病因进行详细检查及治疗。另一方面,不占用急诊资源,可以把时间留给那些真正需要急救的患者。
急诊,从不问先来后到
每一位患者都希望自己能早些看上病,但病和病是不一样的。普通感冒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谁先就诊?皮肤挫伤和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谁先就诊?哪种情况去急诊,哪种情况去门诊?在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前,必须明确急诊与门诊就诊规则的不同:对真正意义上的急症患者,医生是不按排队先后顺序救治的,而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进行分级,遵循从重到轻、从病情迅速变化到相对稳定的原则,优先处理危重患者。
急诊接诊的多是急性发病、慢性病急性加重或突发的意外伤害,包括:①突发、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多发伤、中毒等会引起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②与基础疾病相关的急症,如胸痛、卒中、高血压危象等;③无明显诱因下突发的身体不适、疼痛、功能障碍等,如腹痛、便血、呕血等。
急诊分级分诊指标体系由症状(体征)、客观指标、综合指标三个维度组成,将患者分为Ⅰ级(急危症患者)、Ⅱ级(急重症患者)、Ⅲ级(急症患者)、Ⅳ级(亚急症或非急症患者)。比如急症包括休克、胸痛、腹痛、呼吸困难、气道异物、呕血、咯血、意识障碍等,危重症包括心搏骤停、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竭、重症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急性脑血管病、癲痫大发作、坠落伤、急性中毒、急性过敏性反应、颅脑损伤、胸部损伤、急产、宫外孕等。
延伸阅读
除急诊外,还有与急诊相关的几大专科诊室,患者若能知晓其作用与功能,可在就诊时快速地“摸清门路”。
● 发热门诊
急诊不该成为门诊的“后门”
作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第一线,急诊科是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战场。病情不急的患者,以及长期有相关症状、需要随访或明确病因的患者,应去门诊就诊,不要到急诊“凑热闹”。一方面,门诊与急诊医生的临床思维和诊治方式有差别。与急诊的“保命”目标不同,门诊医生着重于对病因进行详细检查及治疗。另一方面,不占用急诊资源,可以把时间留给那些真正需要急救的患者。
急诊,从不问先来后到
每一位患者都希望自己能早些看上病,但病和病是不一样的。普通感冒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谁先就诊?皮肤挫伤和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谁先就诊?哪种情况去急诊,哪种情况去门诊?在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前,必须明确急诊与门诊就诊规则的不同:对真正意义上的急症患者,医生是不按排队先后顺序救治的,而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进行分级,遵循从重到轻、从病情迅速变化到相对稳定的原则,优先处理危重患者。
急诊接诊的多是急性发病、慢性病急性加重或突发的意外伤害,包括:①突发、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多发伤、中毒等会引起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②与基础疾病相关的急症,如胸痛、卒中、高血压危象等;③无明显诱因下突发的身体不适、疼痛、功能障碍等,如腹痛、便血、呕血等。
急诊分级分诊指标体系由症状(体征)、客观指标、综合指标三个维度组成,将患者分为Ⅰ级(急危症患者)、Ⅱ级(急重症患者)、Ⅲ级(急症患者)、Ⅳ级(亚急症或非急症患者)。比如急症包括休克、胸痛、腹痛、呼吸困难、气道异物、呕血、咯血、意识障碍等,危重症包括心搏骤停、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竭、重症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急性脑血管病、癲痫大发作、坠落伤、急性中毒、急性过敏性反应、颅脑损伤、胸部损伤、急产、宫外孕等。
延伸阅读
除急诊外,还有与急诊相关的几大专科诊室,患者若能知晓其作用与功能,可在就诊时快速地“摸清门路”。
● 发热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