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节上做足文章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教师就要善于从文本细节入手,抓住一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引导学生感悟品味,使阅读教学更加精彩。
  一、品一个词
  在教材中,文本中的每个字、每个词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就文中的关键词语咀嚼、品味,从而使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如《生命的壮歌》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在教学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就“刚好”一词用心品味,并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在我的鼓勵下,有学生说:“我从中读出了老羚羊在时间上把握得非常好。”有学生说:“由刚好一词可以看出老羚羊的身子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不是一种巧合,是说老羚羊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是心甘情愿地为年轻羚羊牺牲自己的。”如此教学,在学生的用心品味感受中,平凡的词语焕发出了不一样的光彩。
  上述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品味的教学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学生也由此真正品味到了文本语言背后的意蕴。
  二、品一句话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在教材中,有些句子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对于学生真正深入文本,感受人物性格特征,以及理解文本主旨都可以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品味句子,以使语文的味道在课堂中显得更加浓厚。
  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在教学的时候,我让学生就这个句子反复品读,并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在我的鼓励下,有学生从“我差点仰面摔倒”中感悟到了母亲的体重与“我”想象中的体重有很大差别,以至于“我”差点摔倒,“我”很吃惊;有学生从“使劲一抱”中感悟到“我”为了抱母亲是用了很大的力气的,结果没有想到母亲太轻了……就这样,在学生对句子的品读中,真正走进了作者内心,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为了使学生对课文以及作者的内心世界有进一步的理解与感悟,在教学的时候,我主要采取了引导学生就文中句子揣摩品味的教学方法,凸显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三、品一些标点
  标点符号不仅可以表示停顿、语气等,还是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突破口。对于教材中的一些文章,有些标点符号往往承载着深刻的意义。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玩味标点符号,从而使阅读教学更加精彩。
  如《黄河的主人》一文的第3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在这句话中,不仅有逗号,省略号,还有叹号。在教学的时候,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句子,并且想想这些标点符号有什么作用。在我的鼓励下,学生通过对句子中的标点反复品味,感悟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震惊与惊奇,对小船上能够坐上6个人感到意外和吃惊。这样,学生对文本中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感悟得更加深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每个词、每句话,还要关注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领会文本内容所要表达的含义,演绎出阅读教学的精彩。
  在阅读教学中,文本教材中的字词、标点等就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它们凝聚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这些点滴细节入手,字斟句酌教阅读,使学生的阅读水平真正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瑞金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统编本教材中部分精读课文后面设有一个“资料袋”小栏目,它“占地”面积不大,每册书中的数量也不是很多,很容易被忽视。但是统观教材中所有“资料袋”的内容,可以发现里面“装”的都是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如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历史典故、补充材料等,呈现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文字,有的是图片,有的是图文结合。教师作为教材的实践者和执行者,当然不能对这些内容熟视无睹,要巧妙使用这些“资料袋”,最大程度地
对于习作来说,写人记事是其主要内容,而教材则是最好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写人情节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感悟文本人物形象,还能从中习得表达技巧。比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节选自《儒林外史》,讲述的是严监生临死前因油灯里点着两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直到赵氏挑掉一根才肯离世的故事。这一细节描写,主要是刻画了严监生视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教学片段如下:  师:严监生伸出两根手指,大侄子、二侄子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依据。制订具体、准确、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但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根据具体学情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没有提供保障目标有效落实的教学策略,从而使目标与实际教学出现两张皮的现象。笔者将从教学目标制订的现状、目标制订的依据以及措施等方面对这一教学现象进行探讨。  一、制订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1.重点难点不突出  
与传统教材相比,“和大人一起讀”是统编本教材在《语文园地》中新增的内容,目的是将课外阅读有效纳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之中,以便引导家长与学生高度重视课外阅读。从内容来看,阅读素材富有童趣,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中《谁会飞》这首儿歌浅显易懂、轻松活泼,适合学生阅读。但这一栏目的核心在于“读”,读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课标中关于第一学段儿歌教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诵读儿歌、儿
统编本教材中编有较多的叙事性课文,叙事可以说就是讲故事,叙事性课文的故事性都很强,以写实手法展开情节,具有鲜明的特征,给学生带来直观的阅读体验。教学叙事性课文需要我们教师去积极探究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以六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叙事性课文的教学探究。  一、创设阅读情境,走进课文真实世界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热情与课文进行对话,触摸、体验文本,形成
小班游戏(3岁~4岁)    目标:  通过游戏,让幼儿感知上、下两种方位。    玩法:  1.宝宝和父母面对面蹲下。  2.爸爸或妈妈发出指令:“电梯下降了(电梯上升了)”。宝宝听指令做出身体下蹲或上升的动作。  3.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中班游戏(4岁~5岁)    目标:  通过游戏,感知电梯的上升、下降与楼层之间的关系,学会正数、倒数。    玩法:  1.宝宝与爸爸或妈妈面对面蹲下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的童话单元,其单元目标为“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本单元安排了四篇童话故事《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习作“我来编童话”、综合练习《语文园地》以及“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其中的习作“我来编童话”,直指课标要求。为达单元目标,我让学生在童话世界里读、思、写,完成“我来编童话”的学习任务。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统编本教材对课文清楚地划分出精读、略读两个类别。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善于丰富阅读形式,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引导学生开展故事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与比较性阅读,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  在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其载体即为教材内的课文。在教材中增添发挥辅助作用的教学提示,可以为教学
统编本教材中不同类型的文本、不同的知识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编排梯度。陈先云理事长在统编本教材培训会上的主题发言《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提到了统编本教材对文体意识的重视,强调了课文教学要遵循文体特点,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  写景文指的是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来表达作者对景物的赞美或抒发自身情感的文章。教材中的写景文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
绘本图文并茂,由于它内容丰富多彩,图片鲜明生动,故事精彩有趣,所以不少低年级学生对它产生了阅读兴趣。课标提出在小学阶段要引导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绘本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展开绘本阅读,采用读写联动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  一、画面处,留出想象空间  在绘本中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