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大西洋的思想传递:从浪漫主义到超验主义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gage88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发起人之一,其思想对美国超验主义的形成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时代号召与个人追求的合而为一:当美国的基督教团体迫切需要打破原有的思想框架建立新的神学体系时,以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Emerson)为代表的超验主义学派以柯尔律治的哲学理念为基础通过不断探索而建立了适用于当时美国社会主流思想的超验主义思想体系。
  关键词:柯尔律治 爱默生 超验主义
  1.引言
  在19世纪初的美国,很多人不再满足于存在已久的上帝一位论(Unitarianism)、苏格兰常识哲学(Scottish Common Sense philosophv)、以及洛克派经验主义等理论思想,转而向欧洲寻求精神上的启发。赫奇(Hedge)、爱默生、以及里普利(RipleY)等人正是这个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这一时期对柯尔律治来说非常有利,因为他的作品里包含了浪漫主义三合体概念,既“神灵、自然、人性”三者相互关联,这对于那些超验主义者们来说至关重要:柯尔律治的作品不仅从欧洲浪漫主义思想的角度支撑了他们一直在摸索的理论,更为他们所思考的问题带来了全新的解释,这让柯尔律治在他们的群体中成了一位可敬的学者,同时又被看成是前沿思想的代表人物。这样,美国人在保有他们原本追求的同时又通过柯尔律治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思想。
  当初的美国教育曾是以类似强调死记硬背这样负担较重的方法为主的,这种教育理念的基础主要来源于洛克学派,该学派强调人的精神像一块白板,需要通过经历和感受来将知识“印”在上面。这一时期的神学理论和哲学思想多强调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规定了人类知识的明确来源和范围。但到了爱默生这一代,许多人都开始相信人的精神(spirit)是可以与神灵(divine)相联系的,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哲学框架来支撑这种观点。当时新理想主义进入到了新英格兰,让人们对人意识到了一种全新的看法,这种思想认为个人的精神可以直接与神灵世界相连,并从中获得真理,这正是后来超验主义思想在宗教领域的核心观点。由于当时美国人对欧洲浪漫主义思想普遍抱有较高的热情,很多欧洲的文献资料不断流入美国,而美国的读者又喜欢在阅读后加入自己的评论,这就使很多人读到的内容与最初的版本有所不同,而一些美国的学者也习惯在翻译和解释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从而加大了美国人对浪漫主义思想理解上的偏差。柯尔律治的思想强调人的经验是要建立在感悟之上,这一观点让他在当时的美国尤其受欢迎;另一方面,他在美国赢得了较高的名誉也是因为他扮演了欧洲思想传递人这么一个角色,当美国人通过柯尔律治了解欧洲思想的同时,他的个人思想早已融入了当地,并且被许多思潮运动所采用,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波士顿和佛蒙特超验主义学派,这些运动将柯尔律治的思想在广泛而深远的流传在了美国。
  在这两个学派中,分别有两个人对爱默生影响非凡,这两人都将毕生的努力投入在美国传播柯尔律治的思想上。一个是波士顿学派的詹姆士·马许(JamesMarsh),另一个是佛蒙特学派的弗雷德里克·亨利·赫奇(FrederickHenry Hedge)。两人对柯尔律治最初的唯心主义思想都十分熟悉,这对爱默生来说非常有用,因为柯尔律治早期的唯心主义思想来源于德国哲学,而爱默生在最开始缺乏对德国哲学的了解,只能通过一些经过他人翻译或者诠释的资料来进行学习。而马许和赫奇两人所做的就绝非一般的翻译工作:首先,他们两人都有渊博的知识,并且十分欣赏与柯尔律治的思想,甚至达到了与之共鸣的程度;另外,他们两人都根据美国的当时的特殊情况对他的思想重新进行了梳理,讓当时的美国大众更容易理解柯尔律治的作品,当时的美国人若想要了解欧洲浪漫主义思想就必须阅读他们两人编写的材料。这两人编写的作品让早期的爱默生学习了柯尔律治的思想,并通过他了解了康德及后康德理想主义,从而能够“站在超验主义的角度看待启蒙运动所提出的科学的世界。”尽管爱默生自称“超验主义”一词直接来源于康德,但柯尔律治对康德思想的诠释显然与爱默生后来的主张更为贴切。
  2.柯尔律治和爱默生
  作为超验主义思想的标志性人物,爱默生的思想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欧洲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因为他“不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哲学家,但是他作品中有相当部分专论形而上学和宇宙论的问题,仔细推敲爱默生文化和政治类的文章,就会发现他对于个人主义和其它关键问题的讨论在逻辑上都依赖于其形而上学层面的思想建构。”
  “每个人的成就都标志着他老师的成功,老师通常都具有卓越的影响力,但最终却让位给新的一代。”柯尔律治在英国乃至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然而世人并没有将他的作品摆上神坛,相比之下,受柯尔律治启发的爱默生却代表着美国超验主义成为了一颗璀璨的巨星,并在美国神学及思想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爱默生对柯尔律治的评价极具诗意:“他虽算不上是个伟大人物,但却具有非凡的灵魂及渊博的知识。我愿邂逅这些相信精神是世间一切事物的观察者、问询者的人们,他们的思想与其他人的相比就好像天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然而文学中很少有像柯尔律治的作品那样极富个性却又在时间广泛流传的。”从这些评价中不难看出爱默生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给予柯尔律治高度的赞扬,因为包括爱默生自己在内的许多思想家都是受柯尔律治影响而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美国超验主义学派。
  在19世纪初,欧洲的一些作品逐渐漂洋过海登上美洲大陆,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柯尔律治的作品,爱默生就是在这个机缘下了解到柯尔律治,并通过阅读他的散文来熟悉欧洲浪漫主义思想的。然而柯尔律治对爱默生的影响远不止提供一些阅读材料这么简单——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柯尔律治教会了爱默生如何运用方法论进行哲学思辨。柯尔律治的思想不仅引导爱默生建立了他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且还影响了当时美国一些主要的思潮运动,包括相对并不十分知名的佛蒙特超验主义学派,这一思潮对美国的现代高等教育、出版业以及实用主义的起步与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柯尔律治对美国的影响之大可以套用一句他曾对自己做的评价:“我在英国是个卑微的诗人,在美国却是个伟大的哲学家。”爱默生与柯尔律治在思想上有这样一些共同点:他们都希望个体与整体、精神与自然之间存在的诸多矛盾能够和谐统一,他选择柯尔律治作为学习对象是因为他希望能够达到一种自身与“普遍真理”相统一的境界,这恰与柯尔律治所主张的“同一性”思想相似,同时也是超验主义中“超灵”概念的核心。   到了1867年,爱默生已完全树立了自己的名誉,他在一篇题为“引用与原创”的随笔中公开谈论了柯尔律治对他的重要影响:“人们的原创能力背后通常都伴随着他人的影响:我十分重视柯尔律治的原创作品,同时更加重视他卓越的知识和他所引用的经典。如果有人向我提供了独特的想法、启发的课程或富有想象力的诗歌,那么它们原本属于谁并不重要……”爱默生在这里表明自己借鉴柯尔律治作品的同时也为这种借鉴行为作了解释,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柯尔律治对他的深入影响。
  3.超验思想的传递
  柯尔律治对爱默生的影响主要在于两方面:独特的哲学词义辨析(distinction)和开放性的方法论(method),这两个思维策略指导了柯尔律治和爱默生两人毕生的成果,包括他们的哲学和神学观点,以及他们在文学上的理论与实践。柯尔律治的哲学词义辨析强调“辨析而不划分”,而思维方法则更注重在动态过程中不断提高思维层次。这两种思维策略都旨在扩展人类精神的感知和思考能力并引导人们通过自己的理智去认识自然和精神世界。爱默生在他早期的讲稿当中曾用柯尔律治的这些观念去解析浪漫主义思想中自然、精神和人性之间的一些复杂的甚至矛盾的问题,“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一个旋转楼梯:精神是核心支柱、自然是外观、人的理智则是不断上升的一节节台阶。”
  柯尔律治的哲学词义辨析“逻辑严谨而又涉及广泛、表现庄严而又代表前沿,最主要的是它能帮助人们进行从精神层面进行思考。”不仅带给爱默生更复杂的哲学词汇,更提供了一套能激发他潜能的思维和写作方法,这套方法在同一时期也激发了一些美国的思潮运动。在对爱默生的影响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词义辨析当属“理性与理解”(Reason and Understanding)和“物质性自然”与“创造性自然”(Natura Naturans and Natura Naturata),这些哲学含义的辨析直接体现了浪漫主义思想中自然、神灵、精神之间的关系。
  柯尔律治认为掌握理性和理解的哲学词义辨析对明晰哲学思想至关重要,对爱默生来说,这个哲学词义辨析确让他克服了一个核心难题,即如何在理想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找到一个折衷点:人脑中的知識原本似乎是分为理性和理解两层单独运作的,理解这一层所代表的多是感知和常识,理性则是建立在信仰之上的直觉层,而柯尔律治的哲学词义辨析就像架在它们之间的梯子,让两者能够协调统一。通过理性和理解辨析人们也就能够将“同一(oneness)和差异(difference)、现(phenomenon)和实体(noumenon)以及自然和精神这些意思相对的词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理性和理解的辨析对爱默生早期的创作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他之所以把这个辨析看成“自成一套的哲学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这个辨析同时容纳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2、它所呈现的人类思维是分高低的,而世界既包括物质世界也包括精神世界;3、通过不断整理并提高自身的感知力,人的思维可以捕捉到人性、自然、神灵三者之间短暂的结合。依靠这一辨析方法,爱默生可以在通过直觉进行认知的同时不必去否认自然经验的真实与价值,这一点也正是当时超验主义者们所追求的。
  爱默生曾引用了柯尔律治《古舟子咏》中的“活着死亡”(Death in Life)这个形象。在《古舟子咏》这首诗中,老水手使用暴力手段杀死了一只信天翁,破坏了自然地整体法则,因此身边不断发生奇怪的事情,再也无法理性地去决定自己的命运,理性的力量也因此漂浮在一场超自然幻想的恶梦之中。爱默生采用了这个概念,认为“实际的人”(practical man)只强调通过经验获得的理解,并不懂得从精神的层面找到真正的自我,从而整日“在梦境中徘徊”。相反,那些依靠纯粹理性去感知事物的人却能够“站在了同类中的顶端”,从而“心神合一”,达到一种精神与神灵相通的境界。理性对于爱默生来说是一种精神意象,也是他认为最高级的认知形式。由于柯尔律治当初在学习德国的康德唯心主义思想时就是将宗教信仰与理性主义思想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因此他所提出的概念从一开始就适用于美国的社会需求;而爱默生本人亦是徘徊在理性与信仰的十字路口的,这一点和当初的柯尔律治非常相似,两人的思想也因这种偶然的特殊性而彼此熔合。
  4.结语
  从历史角度看,18世纪末的英国与19世纪初的美国都处于理性主义思想与宗教神学观碰撞的特殊社会时期,这种大环境之下的柯尔律治与爱默生二人亦具有许多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对知识、精神、和文学各方面取得进步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另一方面,他们二人的共同出发点都是宗教信仰:无论是柯尔律治还是爱默生,他们的根本追求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为自己的宗教信仰寻求出路。而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的神学思想体系却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们从过去的教条主义束缚下解脱出来,开始寻求自我价值,继而实现对“美国梦”的探索。就如魏教授所述:“爱默生的观念更新从根本上看是来自宗教、为了宗教——从神学的根本问题出发,探讨宗教思想如何跟上时代的发展。然而,他在形成自己独特思想体系的同时,却瓦解了加尔文教的神学基础,从依赖上帝走向信任人的自立。”历史的脚步让柯尔律治的思想跨越大西洋到达了美洲大陆,而独特的宗教哲学追求让爱默生跟随柯尔律治的脚步走上美国超验主义学派的最前沿,并摘取了“超验主义代表人物”的荣誉。如果没有柯尔律治,那么美国的超验主义,甚至“美国梦”理念的出现恐怕都要再向后推迟了。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教学课堂用语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联系起来的重要载体。根据对中国知网文献的解读,发现国内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课堂用语随意性大,课堂用语不规范,课堂用语单调乏味和课堂用语复杂晦涩等问题。本研究致力于研究课堂用语在苏州地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现状,并通过分析当前课堂用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解决方案,逐步引起社会及有关部门的关注,加速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用语 解决
无法丈量的钟声  系着旋转的经轮缭绕的香火  引我站在佛前  佛在殿上 我问  如何卸下尘世的身心疲倦  当我双手合十磕了一个响头  菩萨依然肃穆 庄严  不肯開口  走出寺门 两手空空  只见寺门广场上坐着一个乞丐  伸出一只黝黑皱裂的手  任来来往往的风
内容摘要: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在不同时期文学史中的评价各具特点,“左翼”话语策略下因其阶级意义而受到高度赞扬,抗日战争时期则被边缘化,至新中国成立后其价值得到重估,《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所受的评价始终难以脱离阶级与意识形态的范畴。同时,此诗普遍地被文学史视为艾青创作之开端,在艾青的创作中占有极高地位。  关键词:诗歌 阶级 文学  艾青作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代表,其诗歌自
一、问题提出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推进评价改革,“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
落叶有很多方向  腐烂只有一种可能  从繁华到空城  从遮蔽到真理  一棵树始终站着  站在应该站立的地方  風不在乎谁的解说  也不迎合谁的天性  它吹走了  该吹走的东西  光秃秃的大地真干净
【摘 要】本文就中考目标实施问题化教学的探索这一主题,分别从“目的:思政课中考目标实施问题化教学之源”“任务:思政课中考目标实施问题化教学之本”“步骤:思政课中考目标实施问题化教学之技”“成果:思政课中考目标实施问题化教学之实”四个方面阐述了笔者在该领域的初浅探索。  【关键词】初中思政课;中考目标;问题化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
马相村  走吧,回西藏去,在2018年  我们都是天涯的游子,在命运的方舟上  那个叫高原的地方,模糊了你我的家乡  我今年要回去看看,尽管在那里时没心去看  我回去已没有太多相识,大昭寺前仅有棵柳树  我要看看布宫金顶的日出,望望东山升起的月亮  玛吉阿米们都醉老了,但当初的容颜挥之不去  我该回趟日喀则去,年楚河是条美丽的河流  珠穆朗玛真的爬不动了,应到山南看两座湖  大湖告诉我世界不小,小
一、抓好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目前农村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由于农牧民居住分散,教育文化落后,育人信息闭塞,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认识不高。群众将孩子自小从遥远的山乡一隅送到送到乡镇寄宿制学校,由于部分孩子过早离开父母,再加有的年龄偏大,有的年龄偏小却入学过早,大多数孩子刚刚才能用自己的母语表述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想,又开始学习汉语,从而导致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出现,两种语言相互穿插使用的怪现象,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传统小说,由于文化语境的差异,在艺术呈现上各具特色。中国古典小说深受史传文学的影响,而西方传统小说受神话与史诗的影响,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同,使得中西小说在创作上有各自的特点。本文试从叙事视角出发,对中西小说之间的这种异同做出比较分析。  关键词:小说 叙事视角 叙事结构  从叙事学的纬度来看,叙事的主体与叙事者所站的角度是叙述方式的核心。从19世纪后期开始,叙事文学研究的
引 子  2019年3月底西藏航空宣布将开通拉萨至南宁、武汉等城市的直航。按照西藏航空每年开通几个省会城市的航线速度来看,实现拉萨到全国各省会城市之间全部通航的目标指日可待。这将极大地方便西藏人到祖国内地,也方便全国各地人进入西藏。西藏航空事业从无到有,从几条航线到实现所有省会城市的通航,正在历经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样的发展速度比起我国的其他省市稍显缓慢,但是西藏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加之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