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悲剧命运下的社会现实——简析曹保平《追凶者也》和《李米的猜想》中的小人物形象

来源 :剧影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保平作为一个注重现实主义题材的导演,在其导演的影片中没有恢弘大气的场面,也没有极尽炫酷的特效,反而注重的只是当下社会不受重视的"小人物"。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物形象塑造,让人既能为电影中人物的悲惨命运而感到惋惜,同时又会品味导演所想表达的影片内涵对于现实社会的意义,以及对于人性的真实探究。本文主要通过曹保平导演的《追凶者也》和《李米的猜想》两部作品,分析导演曹保平对于"小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以及社会存在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在青年培养中应提升劳动教育实效,弘扬劳动精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环节,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
伴随"弘学"不断体系化,弘一法师李叔同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议题,近年来针对李叔同学术研究的文章更是层出不穷。其中艺术才子、教育家、高僧头陀、不食人间烟火似乎已成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