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化生存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民间企业包括所谓的大企业,今天几乎都面临着“被中小”的生存状态
  
   前年筹办《创业家》的时候。一位广东的朋友曾经和我说:你要是能把《创业家》办成反映“中小生存”状态的杂志就好了——没想到,短短两年,中国的民间企业包括所谓的大企业,几乎都面临着“被中小”的生存状态了。 举几个行业例子: 地产:10多年来,民营企业及市场化国企一直是房地产业活跃的主力军,可这一轮经济危机下来,央企“地王”层出不穷,前仆后继。时势变换,用微博上一位媒体同行的话说:好多以前口若悬河的腕儿,现在自嘲变成(给央企)拎包捡漏的了。
   投资:大部分VC也在发愁同一件事,巨额央企股权投资基金纷纷成立入市,有权力后盾的基金来势汹汹,市场上不少VC顿时变成了“基金行业的民间中小企业”。一无权力资源,二无资金规模优势。以前看的想上创业板能上创业板的潜在被投企业,全在犹豫:除了钱你能帮我打通上市通道吗?
   互联网:这个过去10年中国最开放最草根也最有活力的行业,这个培育出了腾讯、百度、阿里、盛大等几大名旦和千万草根网站的行业。这个唯一一个本土企业在本土市场上打败了所有跨国巨头的行业,如今也面临极大的机遇极大的危险——小网站的大整顿不说,就是前景诱人的三网融合。究竟是谁融合谁?市场化的互联网企业,在中移动、广电等巨头及变化莫测的行政管制面前,只是随时可以下口的几根小萝卜头。
   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生物科技这些所谓战略性技术领域,以前主要是民间的市场化力量在冒风险“第一个吃螃蟹”。现在,政府一旦开始重视和号召,央企巨无霸和国有大投资很快会进入,第一拨儿民间探险者面临边缘化命运。
   于是,一个悖论出现了:越是政府重视和鼓励的行业,往往会成为中小企业大批被死亡被退出的行业,幸存的业者也整体“被中小化”。
   从行业看是如此,从地区看呢?有资源的中西部省份,一个接一个驱逐江浙地区来的中小矿主;东北地区的大钢厂大汽车厂,也不再欢迎外来的民营并购者;草根经济最发达的浙江,在经济危机中也公开欢迎央企来参股收购当地民企。
   很多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国进民退”,其实小企业的大批消亡、中型企业逐渐边缘化的趋势,也很令人担忧。不想再创新,不敢再做大,退守国资看不上做不好的消费产业,这种心态在民间企业人群中已经弥漫开来。
   《创业家》是想办成服务广大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杂志,但我们最希望中小企业在我们国家复兴的路上仍然能有开阔的上升通道。由小变大。《创业家》希望自己反映的是一种朝气勃勃、健康向上的“中小化生存”状态。而不是消极颓废艰难维持的“中小化生存”。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