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hen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校本化处理,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本文将对这两方面做法进行介绍.
  【关键词】 推测;经历;猜想;分析;验证
  “圆的周长”这一常规内容,我教过很多遍,有关“圆的周长”的典型课例也看过很多次了.如今,再次执教这一内容,我对这一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将“圆的周长”这一课的教学片段展示如下.
  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这里有一个用橡胶管做成的圆形呼啦圈,怎样才能知道做这个呼啦圈用了多长的橡胶管呢?
  1.测量圆的方法.
  (1)围的方法;
  (2)滚动的方法(课件演示).
  师:我们刚才是利用围的方法或滚动的方法求圆的周长的,如果求一个很大的圆形广场的周长,你还能用这两种方法吗?
  2.计算的方法.
  师:圆的周长与圆的哪些要素有关?
  二、初步推测,形成猜想
  猜测一:圆的周长与圆的哪些要素有关?是与圆心有关,与半径有关,还是与直径有关?
  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直径越短,周长越短.(教师可结合手中的4个不同大小的圆和学生一起探究)
  猜测二: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师:对于一个圆来说,周长和直径到底存在什么关系?(教师举起手中的一个圆)
  圆的周长与直径存在倍数关系.
  猜测三: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
  师:很明显,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都要大于它的直径,研究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应该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看看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那么,请你猜测一下,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多少倍?说出你猜测的依据.(小组讨论)
  三、设计方案,验证猜想
  观察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
  1.看到图1所示的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观察发现,半圆的弧线大于直径.
  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比直径的2倍还要多一些.
  2.观察图2中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观察发现,正方形的周长(直径的4倍)大于圆的周长.
  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比直径的4倍还要少一些.
  3.仔细观察图3中的图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通过观察发现,圆周上的每一条小弧线都大于正六边形的边长(半径).
  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比直径的3倍还要多一些.
  小结:一开始,我们认为圆的周长在直径的2倍至4倍之间.后来,我们确定圆的周长比直径的3倍还要多一些.
  这个结论是否可靠,我们需要进一步用数据来进行验证.
  四、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学生计算C÷d,并把结果填入表1中.(课件展示表1)
  师: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2.揭示圆周率的意义.
  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的值,叫作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虽然π是一个希腊字母,但它代表的是一个数)
  3.介绍有关圆周率的历史.
  (介绍过程略)
  4.推导圆的周长的公式.
  师:我们已经明确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C÷d=π,
  若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
  (C=πd)
  若已知半徑,怎样求圆的周长呢?
  (C=2πr)
  说明:在实际计算中,若无特别说明,则π取3.14.
  师:要求圆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直径或半径)
  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极好素材.我把这节课的课题确立为“探索与发现”.探索什么呢?就是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什么呢?就是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测、验证等探究活动,感知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自主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那么,教学这一传统内容,怎样才能体现一些创新性的教法呢?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在确立重点上有所突破
  以往教学这节课时,我们一般把教学重点放在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上.而今我们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其目的在于突出探索的过程.
  (2)在处理教材上有所突破
  对于教材,我们做了一些校本化处理.以往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这节课要从圆周长的意义讲到圆周率的得出,再讲圆周长公式的推导,最后讲公式的应用.而今,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会圆周率的推算过程,我们将“利用公式解决问题”放在下一节课进行.
  (3)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合理猜测—数据验证”的探索过程
  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在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进行了三次猜测:第一次是让学生猜测“圆的周长与圆的哪些要素有关”,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明确探索什么(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第二次是让学生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存在什么关系”(如加、减、乘、除,哪一种关系),进一步明确探索的目标;第三次是让学生猜测“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为学生提供了3幅图:第一幅是一个圆被直径分成两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上、下半圆的弧分别大于直径,于是得到第一个结论——圆的周长比直径的2倍还要多一些;第二幅是圆外切正方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圆的周长小于正方形的周长,而正方形的周长恰好等于圆直径的4倍,于是得到第二个结论——圆的周长比直径的4倍还要少一些;第三幅是圆内接正六边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圆的周长大于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而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恰好等于直径的3倍,于是得到第三个结论——圆的周长比直径的3倍还要多一些.从第一幅图的“2倍多”到第二幅图的“4倍少”,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结果是2点几倍还是3点几倍,是没有定论的.但是通过第三幅图,我们锁定“圆的周长比直径的3倍还要多一些”这一结论,从而确定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的区间,为后来的数据计算验证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得出圆周率的意义.
  事实上,我们从有关圆周率的研究史料中也能了解到,今天我们研究圆周率的过程与古人的研究过程是相似的.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从圆内接正多边形和外切正多边形两个方向推导,获得了圆周率介于22371和227之间的结论.后来,我国的刘徽和祖冲之利用“割圆术”对圆周率进行更精确的计算.虽然我们没有像古人那样精确地探索圆周率问题,但学生亲身经历了类似古人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得出与科学家基本一致的研究结果.学生因此获得了成功体验,增强了热爱数学的情感.
  (4)在介绍有关圆周率的史料方面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
  以往,我们在介绍有关圆周率的史料时,只介绍刘徽、祖冲之的成就,而忽略了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成就.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教育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中考复习课是以某一知识为基准,对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进行横向网构,对蕴含的数学思想进行纵向剖析的课.其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中考复习课围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使学生掌握“四基” “四能”,达到讲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  【关键词】中考复习课;核心素养;四基;四能  1 复习教学设计的思考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用代数的定
【摘要】在几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整理归纳出类型和方法,并把类型、方法和范例作为整体来积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当遇到一个几何图形问题时,学生能辨认它属于哪一类基本图形,或是由哪些基本图形复合而成.以此为索引,在记忆贮存中提取出相应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关键词】几何直观,逻辑思维,基本图形     数学核
【摘要】三角函数是初等函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单位圆上0°~360°角的六种常见三角函数的基础上,探究0°~360°角的六种常见三角函数的一些新的性质.  【关键词】单位圆;三角函数;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我们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y轴的交点为圆心,以1为半径画圆.我们把这个半径为1的圆叫作单位圆.[1]  如今,在现代教学中,我们常用的三角函数共有六种,分别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 正
【摘要】问题引领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在问题情境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将知识点变为训练点与问题点,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框架.问题引领可以良好地完成现代教学任务,挖掘数学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价值,训练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教师借助问题引领可以良好地解决以往教学存在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带领学生积极
【摘要】微课“短、小、精”的特征,能够满足学生在线和移动式学习需求,讲授式微课不仅可以引领学生高效预习,也可以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复习,随时随地学习等.本文以定积分求面积为例,阐述如何将微课应用于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微课;高等数学;定积分的应用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高等数学概念复杂,理论性强,表达抽象,推理严谨.那么教师该如何
【摘要】基于启发式教学思想,以“平行线的判定”为例,结合数学命题学习的三个阶段(命题获得、命题证明、命题应用),进行教学设计及其理论分析.  【关键词】数学命题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设计;平行线的判定  【基金项目】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研究项目(2018SFKC40).  一、引言  在初中教学阶段,加强数学命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十分重要的任务.数学命题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挖掘命题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对学生提出基础性、整合性、前瞻性的学习要求,也是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学习数学的本质要求,其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落实到小学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文章主要是以小学数学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提出对应的措施,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泰州市第十一期教研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双向的,即教师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实现师生互动.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学会在质疑中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分组操作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查漏补缺.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因为学生往往过于被动,只有与学生共同营造一种融
【摘要】笔者以参加优质课评比——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上“认识厘米”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谈一些体悟.整堂课用各种感官的参与和环节的精心设计进行数学学习,凸显重点,效果明显.通过这堂课的磨炼,笔者认识到了要突破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促进1厘米建模,就是要“让孩子们放慢脚步,使学习的足迹印得深一些,再深一些”.  【关键词】突出重点;注重过程;放慢脚步;加深印迹  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Ma
【摘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如何有效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成长是一线教师的当前任务.该文首先阐述了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然后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为例,论述了生活化教学导入、教学素材选取、教学问题研讨、丰富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拓展五个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最后分析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理论依据;教学实践;本真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