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促使主题教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运用“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将一些相对松散或者零碎的教学知识点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进行整合和掌握,从而进一步点燃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积累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并且能够助推他们早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有效策略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影响着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日趋完善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稳妥地渗透“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遵循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促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和充实,能够大幅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对学生核心价值观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明确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教学,同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拓展知识面,积极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实施“语文主题学习”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时期,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孩子的重要性肯定是不可轻视的,但是现在的个别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仍然是喜欢对学生照本宣科,由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专心听和记笔记,让学生机械地接受学习。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通常会把一篇课文分解成几个部分进行讲解,加上学生们尚未形成全局的把握能力,对课文的认识往往只注意到某一个局部,对课文的深层内容和结构没有融会贯通,仍然是表面的、零散的认识。很明显,孩子们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更谈不到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这堂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往往不容乐观。这种推行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违背的,因此很多語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更加适应主流学习的方法,于是“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便顺势而生了,并且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
二、实施“语文主题学习”的有效策略
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实施“语文主题学习”的有效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明确学习单元的主题及内容
现阶段,小学语文的主题学习应当与课本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时,通常是紧扣一个主题的“四五篇课文 百花园”的形式集合成的单元,这就对教师实施主题学习模式提供了便利条件。当然,教师在采用主题学习模式之前,应当对这一单元的导学提示和课文内容进行系统地梳理,找到每篇课文的切入点和内在联系,才能进一步归纳和提炼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单元主题。教师在完善单元主题的时候,还应当考虑其学习和探究的价值所在,从而让主题教学所具有的实用性、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以便更加精准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比如,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七颗钻石》《倾斜的伞》《礼物》《一串红璎珞》四篇课文主要叙述了生活中的一些平凡小事,却蕴含着浓浓的情感,其主题学习是“懂得关心、理解、感恩他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课文的时候,要适时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和感恩他人,人与人之间才会得到友好和谐的相处。
2. 引导学生收集整合与主题相关的课外文本
小学主题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的课文,还应当适当拓展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这样既有助于增长学生的学习视野,又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在收集整合课外文本时,教师应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文本内容,以不断增强主题学习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收集整合资料能力比较差,教师可以适度提供学习主题、阅读清单和学习资料,以便帮助他们开展好主题学习。然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要求他们自己去搜集一些材料,以便增强对主题学习的理解。比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稻草人》《寓言两则》《卖火柴的小女孩》《刺猬汉斯》《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等五篇课文都是围绕童话寓言的主题编排,这几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和耐人寻味的哲理,并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童话寓言的无穷魅力。
3. 以新的学习模式促进主题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上课前,教师可以科学设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让他们逐步养成预习习惯。同时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和理解课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借助字典来认识、理解生字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教学《詹天佑》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理解课本中的10个生字,并结合课文掌握“争夺”“争持”等词语的意思。接着,在课堂上让小组成员分别交流预习的结果。然后,围绕“爱国”这个主题,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进一步探究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是怎样解决遇到的困难。课本中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詹天佑是一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起讨论交流,更加深刻地感悟出詹天佑所具有的爱国情感和不怕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
4. 营造课后主题学习平台
新课程改革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当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应当在注重课堂学习的同时,还应当营造课后学习的平台。有一部分小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循规蹈矩,过度拘束,但是在课后表现欲就变得强了。因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课后深入开展主题学习实践活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有效方法。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爱我中华”主题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搜集“中国的世界之最”、举办“祖国在我心中”的手抄报比赛等有关主题学习活动。几天以后,很多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把收集的资料和手抄报展示出来,有效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主题学习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实施“语文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正是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稳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教师应当灵活恰当运用好“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加强引导、注重阅读、拓展探究,让每一个“主题学习”活动都能够得到优化有序实施,全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文娟.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J].广西教育,2016(13).
[2]赵良毅.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开展策略探讨[J].课外语文,2016(11).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有效策略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影响着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日趋完善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稳妥地渗透“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遵循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促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和充实,能够大幅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对学生核心价值观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明确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教学,同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拓展知识面,积极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实施“语文主题学习”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时期,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孩子的重要性肯定是不可轻视的,但是现在的个别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仍然是喜欢对学生照本宣科,由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专心听和记笔记,让学生机械地接受学习。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通常会把一篇课文分解成几个部分进行讲解,加上学生们尚未形成全局的把握能力,对课文的认识往往只注意到某一个局部,对课文的深层内容和结构没有融会贯通,仍然是表面的、零散的认识。很明显,孩子们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更谈不到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这堂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往往不容乐观。这种推行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违背的,因此很多語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更加适应主流学习的方法,于是“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便顺势而生了,并且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
二、实施“语文主题学习”的有效策略
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实施“语文主题学习”的有效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明确学习单元的主题及内容
现阶段,小学语文的主题学习应当与课本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时,通常是紧扣一个主题的“四五篇课文 百花园”的形式集合成的单元,这就对教师实施主题学习模式提供了便利条件。当然,教师在采用主题学习模式之前,应当对这一单元的导学提示和课文内容进行系统地梳理,找到每篇课文的切入点和内在联系,才能进一步归纳和提炼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单元主题。教师在完善单元主题的时候,还应当考虑其学习和探究的价值所在,从而让主题教学所具有的实用性、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以便更加精准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比如,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七颗钻石》《倾斜的伞》《礼物》《一串红璎珞》四篇课文主要叙述了生活中的一些平凡小事,却蕴含着浓浓的情感,其主题学习是“懂得关心、理解、感恩他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课文的时候,要适时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和感恩他人,人与人之间才会得到友好和谐的相处。
2. 引导学生收集整合与主题相关的课外文本
小学主题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的课文,还应当适当拓展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这样既有助于增长学生的学习视野,又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在收集整合课外文本时,教师应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文本内容,以不断增强主题学习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收集整合资料能力比较差,教师可以适度提供学习主题、阅读清单和学习资料,以便帮助他们开展好主题学习。然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要求他们自己去搜集一些材料,以便增强对主题学习的理解。比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稻草人》《寓言两则》《卖火柴的小女孩》《刺猬汉斯》《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等五篇课文都是围绕童话寓言的主题编排,这几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和耐人寻味的哲理,并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童话寓言的无穷魅力。
3. 以新的学习模式促进主题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上课前,教师可以科学设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让他们逐步养成预习习惯。同时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和理解课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借助字典来认识、理解生字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教学《詹天佑》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理解课本中的10个生字,并结合课文掌握“争夺”“争持”等词语的意思。接着,在课堂上让小组成员分别交流预习的结果。然后,围绕“爱国”这个主题,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进一步探究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是怎样解决遇到的困难。课本中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詹天佑是一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起讨论交流,更加深刻地感悟出詹天佑所具有的爱国情感和不怕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
4. 营造课后主题学习平台
新课程改革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当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应当在注重课堂学习的同时,还应当营造课后学习的平台。有一部分小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循规蹈矩,过度拘束,但是在课后表现欲就变得强了。因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课后深入开展主题学习实践活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有效方法。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爱我中华”主题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搜集“中国的世界之最”、举办“祖国在我心中”的手抄报比赛等有关主题学习活动。几天以后,很多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把收集的资料和手抄报展示出来,有效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主题学习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实施“语文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正是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稳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教师应当灵活恰当运用好“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加强引导、注重阅读、拓展探究,让每一个“主题学习”活动都能够得到优化有序实施,全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文娟.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J].广西教育,2016(13).
[2]赵良毅.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开展策略探讨[J].课外语文,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