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知识》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同志:
  我打心眼里喜欢上你们的《烹调知识》这一杂志,因为她不仅成了我的良师,而且还成了我的益友。话,得从头说起。
  我走出校门后,一直在乡镇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吃饭在机关食堂;回家,老伴做现成的,一辈子下来,没搞过炊事。退休后为陪女儿实习、儿子读书而进了城,这倒给我带来了一个难题:为他们烧饭做菜。淘米下锅熬粥煲饭这倒容易,可买回的鸡鱼肉蛋怎么烧,油盐酱醋怎么搭配?如何投放?我都一窍不通。弄出来的菜肴不是咸,就是淡,孩子们都不高兴吃,我的心也烦。一次一个老同学建议我说:“这个不难,你可到邮局买本《烹调知识》杂志看看,学习学习不就行了嘛!”2005年10月25日,我去邮局买回一本《烹调知识》杂志,打开一看可真把我乐坏了,想不到这本杂志内容如此丰富,设置的栏目如此广泛、全面,尤其是《居家烹调》、《食客杂谈》、《膳食养生》等栏目,很适合城乡百姓们学习、应用。平素,我通过《烹调知识》杂志,边学边干,真的慢慢学会了配菜、调料、操作等技术。一次我在家烧一道杂烩和烩豆腐,孩子们一尝,高兴得跳了起来,边吃边问:“爸爸,你投的是哪个厨师呀?”我听了也很高兴,我顺手把《烹调知识》杂志一扬说:“她就是我的老师。”从那以后,我每月去邮局买回一本。2005年底,我索性订了全年《烹调知识》。其实你们的杂志很便宜,全年60元,不够3、4包香烟的。但她给人们带来的知识和效益,却是无法计算的。
  说《烹调知识》是我的益友,这也有因。我的34年文化生涯,几乎都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机会很少,从35岁开始就患上了高血压病。医生告诉我说,高血压患者一旦服药,就要终身服药。平时还好,服药后血压基本保持稳定,可每到春节后一段时间总是居高不下,服药也无济于事,每年初春都得发作一次,住院花钱受痛苦,具体原因,医生也说不清楚。恰好2005年12月底,我收到了2006第一期《烹调知识》,我连忙翻阅栏目,一下子看到《食客杂谈》栏目中一篇《新春佳节巧饮食》文章。此文虽篇幅不长,但文中道理说得非常透彻,作者善意地告诉人们,春节期间必须合理安排好膳食,决不能盲目乱吃,或不限量地猛吃。这对我是个很大的启发,今年春节我就照此执行,想不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春节后至今血压一直稳定,体质、精神很好,还做了几家新闻代理。又如今年《烹调知识》第4期《食疗烹苑》介绍了《降压美味汤六款》,也使我增加了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真是不要钱的医生。古人云:“开卷有益。”作为我一个从未接触过的烹调行业的人,通过几期《烹调知识》的阅读,学习实践,既学会了烧饭做菜,又学会了食疗养生,真是受益匪浅。
  江苏读者:张德功
其他文献
炒是中式烹饪最常用的方式,家庭厨房中多采用生炒、熟炒、软炒、干炒等4种方法。    生炒    也叫做火边炒,以不挂糊的原料为主。先将主料放入沸油锅中,炒至五六成熟,再放入配料,易熟的配料可迟放,不易熟的与主料一齐放入,然后加入调料,迅速颠翻几下,断生即可。这种炒法,汤汁很少,原料鲜嫩。如果原料的块形较大,可在烹制时兑入少量汤汁,翻炒几下,使原料炒透,即可出锅。  要点:加汤汁时,需在原料本身的水
宜兴紫砂壶艺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融入天地精华,秉承人类智慧,以其独有的紫砂文化、特殊的成形技法、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段、千姿百态的造型艺术为世人所推崇与喜爱,吸引着海内外世人的眼球,是陶瓷界一颗璀璨的明珠。  宜兴紫砂历来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说。紫砂壶的造型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在方圆之间变化。紫砂艺人结合自身的艺术修养、审美观念,不断地增添紫砂壶新的艺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蒜苔中的“ 细丝”、芹菜表面上的“ 小筋”都要清除,生怕吃的时候被夹进牙缝里,不太舒服。还怕吃进肚里,肠胃不易消化。而宾馆、饭店加工蔬菜时,去除这些“ 筋”、“ 丝”为了使菜肴制作美观,上档次。孰不知这些“ 垃圾、废物”乃是除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热能、水、维生素外人体所需的另一种营养素—— 蔬菜纤维。营养学家建议,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纤维素摄入量以10~30 g 为最佳。
肝硬化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在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患者往往有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酗酒、血吸虫病、胆道疾病、药物性肝病等病史,以病毒性肝炎最多见。早期患者症状隐匿,常缺乏特异性。典型者表现为:①消化道症状有食欲减退,腹胀不适,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等;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