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不全症家系COL1A1/2基因的大片段缺失突变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y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 OI)家系中进行COL1A1/2基因内大片段缺失突变的鉴定。

方法

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方法对46例PCR-测序未见COL1A1/2基因突变的OI患者进行COL1A1/2基因大片段缺失突变检测,进一步应用荧光定量PCR或Gap-PCR-测序法对MLPA方法检测到的缺失突变进行验证。

结果

通过MLPA分析,在46例OI患者中检测到2例杂合性大片段缺失突变,先证者A为整个COL1A1基因的杂合缺失,先证者B为COL1A2基因第20外显子的杂合缺失;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先证者A携带整个COL1A1基因的杂合缺失突变;Gap-PCR、DNA测序和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证实先证者B存在COL1A2基因内第17~23外显子的杂合缺失,断裂点区域有一个来自于5号染色体、长度637 bp的DNA插入片段;先证者B家系成员突变验证显示其母亲为同一突变的杂合子。

结论

在中国人OI患者中发现了COL1A1COL1A2基因的大片段缺失突变。本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人群I型胶原相关OI致病基因突变谱,也为患病家系的产前基因诊断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肠梗阻对于临床医师并不陌生,认识和处理并非十分困难.而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t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认识却显不足,此类型的肠梗阻在临床表现及处理上均有其特殊性,如若认识不足,处理不当,则易造成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提高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以及提高治愈率,现将我院5
目的 为从文献学角度了解广东地区各医疗机构及各医疗专业领域1999-2008年10年间医学科研的发展情况.方法 本文以SCI数据库为统计源,统计了广东地区各医科大学、医学院、医学研究所、医院等医疗机构1999-2008年10年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迅作者身分发表的被SCI收录的医学论文篇数,并分析了这些SCI论文的年代分布、单篇最高被引频次、机构分布、专业领域分布等.结果 广东地区1999-2008年1
近十年来,我院对能及时入院的3例开放性心脏损伤施行了急诊心脏修补术,存活2例,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例1,男,17岁,学生.于1994年7月以"胸部刀刺伤流血30 min"之代诉入院,血压0/0 mm Hg,心率46次/min,心前区第4肋间有一长2.7 cm伤口,有活动性出血.诊断开放性心脏损伤,急诊剖胸探查,右室有一长2.0 cm裂口,术中心脏停搏,修补心脏并复苏,手术台上死
自2003年以来,笔者运用四妙汤加味治疗湿热痹80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3年至2005年,我院运用四妙汤加味治疗湿热痹80例.80例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2岁,其中20岁以下2例,21~岁6例,31~岁31例,41~岁38例,51岁以上3例;病程最短10 d,最长3年.临床特点:一处关节或多处关节疼痛,局部肿胀,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屈伸不利,或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