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教育”不可缺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ng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苦耐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加上趋甜避苦是人的天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家长宁肯自己吃千般苦,也不让孩子受一丁点儿累。在教育孩子上往往表现为“四过渡”:即过渡宠爱、过渡保护、过渡照顾、过渡期望,导致了现在大多数孩子因为“温室效应”,从小便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缺少自立性和吃苦精神。
  當然,孩子不愿吃苦,拒绝吃苦,并非是孩子的过错,而是父母没有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的结果。有些父母想当然地认为,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具备自立能力和自强精神,现在学习成绩好比什么都强。这种想法是极不足取的。请父母们想象一下:上了小学甚至初中的孩子不会洗自己的袜子,尚未成年就已想好将来由保姆服侍自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怎么可能独立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呢?
  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可见,“吃苦耐劳”的美德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培养、自我锻炼的结果。吃苦教育的缺失,如果不及时补正,对家长的期盼、孩子的健康成长、社会的进步,都将是有害无益的。
  而且,从孩子的成长规律看,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家长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艰难困苦和曲折坎坷,在孩子的人生基础阶段,给他们开设吃苦教育这堂课,能磨砺他们的德行品质,升华他们的人生境界,增强他们的生存生活本领。
  不过,对孩子的吃苦教育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虎妈”、“狼爸”不足学。让孩子吃点苦,不是一本正经地对孩子说:“今天,我就要让你尝尝吃苦的味道。”这种吃苦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做法是家长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后才行吃苦之教,要尊重孩子意愿而不搞强迫命令,要在孩子玩得最高兴的时候,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他吃点苦,受点折腾,孩子能做的,父母绝不要包办代替。吃苦教育对孩子的意志教育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让孩子吃点苦,就是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稳顺畅加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6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
面向市场的企业营销策略,最根本的是面向顾客需求。怎样满足及引领顾客的需要是企业进行营销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从顾客价值的角度研究了企业应该怎样创造顾客价值,传递顾
这次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以后,最大的反应就是部分老百姓购房信心不足、有些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我觉得这些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