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我到职业高中任教以来,发现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令人头疼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在学生作文教学上可谓费尽心机,各出奇招,但每次作文下来,学生仍就千篇一律,把50多名学生的文章总结一下其实也就是五六篇,真正是自己写的就几个同学,剩下的全是复制粘贴的。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清代戴延年也曾有名句“推陈出新,饶有别致。”我觉得对于已有一定阅读积累和写作实践的职中生来说,他们总受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影响,用“旧酒装新瓶”,写出的文章缺乏独创性。
比如:某个学生半学期以来,作文本从头翻到尾只不过题目有些区别,内容大致相同。《读书乐》写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读课外书——》还是接着“炼钢”。所以,矫正学生的思维定势,鼓励作文创新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入手培养。
第一,创新立意。古人云:“文以立意为宗。”一篇文章,立意是“主脑”。而只有意能创新,才能与众不同,给人新鲜感。教师在选择作文题目之前要善于调动学生丰富的思维机智,从他人习以为常的材料中挖掘出新观点、新感受、新体验,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尚未发现的东西。
立意如何创新呢?一要与时俱进。写文章要有时代气息,反映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歌颂当前社会的新风尚,抨击当前社会的各种弊端,这样就能时写时新,也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因为它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2008年中国大事频出,抗震救灾、奥运盛会、神七飞天等,这些主题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二要有独特感受。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会有一些自己的独特感悟,只有反映的情感经历是独到的,才可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例如,要逆向思考。对一些常事常理,老师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可以作“反其道而行之”的思考,想前人之未想,说前人之未说,大胆标新立异,也会得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真理来,既立意出众,又符合真理。对学生新思路、新感悟、新观点,特别是那些与常理相对或相反的新意,只要言之有理,就应加以肯定。当然还是应该强调从相反角度去思考所得到的“新”和“异”一定要观点正确。
第二,创新选材。“吃别人吃过的饭没有味道。”因此,作文要使用新颖的材料做出佳品。现在学生的作文选材都是“陈芝麻、烂谷子”,且全班50多名同学有30多名选材是一样的,缺乏新意。
在选材上要有创新,要见他人之所未见,想他人之所未想,写他人之所未写。要选用紧扣社会节奏、把住时代脉搏、反映当代风尚的生动新颖的材料。如:同时写《老师》这篇文章,可以写大地震中教师如何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学生,还可以写现在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写老师让我考“他”普通话,老师给我们选“礼物”……从而反映师生之情。又如常写的一些文题《家乡变了》,可以写一次村长选举会,我家的两张选票投给谁……而避开那些写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等大众材料;写《风波》,可写一向被关在屋里的“我”向父母要点活动时间而引起的风波……而避写迟到、旷课等俗材招致的风波……
另外,在议论文中使用的论据也要创新。记得同学们的作文《贵在——》,文中使用的论据全是爱迪生、居里夫人、雷锋、陈景润……学生选取的材料不应只局限于这些中国的和外国的科学家,应该用上最近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或新闻等媒体中介绍过的典型人和事,让自己的材料不同于别人,使论述更切合实际,更有说服力。
第三,创新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文章的肌肤。因此,作文应在语言上下功夫。
语言创新可以在修辞上下手。如:鲁迅笔下的“杨二嫂”“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可见,这些比喻妙趣横生、独树一帜。另外还可用特殊语序来表达。
总之,要创新作文,就必须矫正旧的思维模式对创新立意、选材、语言的影响,使职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清代戴延年也曾有名句“推陈出新,饶有别致。”我觉得对于已有一定阅读积累和写作实践的职中生来说,他们总受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影响,用“旧酒装新瓶”,写出的文章缺乏独创性。
比如:某个学生半学期以来,作文本从头翻到尾只不过题目有些区别,内容大致相同。《读书乐》写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读课外书——》还是接着“炼钢”。所以,矫正学生的思维定势,鼓励作文创新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入手培养。
第一,创新立意。古人云:“文以立意为宗。”一篇文章,立意是“主脑”。而只有意能创新,才能与众不同,给人新鲜感。教师在选择作文题目之前要善于调动学生丰富的思维机智,从他人习以为常的材料中挖掘出新观点、新感受、新体验,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尚未发现的东西。
立意如何创新呢?一要与时俱进。写文章要有时代气息,反映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歌颂当前社会的新风尚,抨击当前社会的各种弊端,这样就能时写时新,也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因为它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2008年中国大事频出,抗震救灾、奥运盛会、神七飞天等,这些主题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二要有独特感受。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会有一些自己的独特感悟,只有反映的情感经历是独到的,才可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例如,要逆向思考。对一些常事常理,老师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可以作“反其道而行之”的思考,想前人之未想,说前人之未说,大胆标新立异,也会得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真理来,既立意出众,又符合真理。对学生新思路、新感悟、新观点,特别是那些与常理相对或相反的新意,只要言之有理,就应加以肯定。当然还是应该强调从相反角度去思考所得到的“新”和“异”一定要观点正确。
第二,创新选材。“吃别人吃过的饭没有味道。”因此,作文要使用新颖的材料做出佳品。现在学生的作文选材都是“陈芝麻、烂谷子”,且全班50多名同学有30多名选材是一样的,缺乏新意。
在选材上要有创新,要见他人之所未见,想他人之所未想,写他人之所未写。要选用紧扣社会节奏、把住时代脉搏、反映当代风尚的生动新颖的材料。如:同时写《老师》这篇文章,可以写大地震中教师如何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学生,还可以写现在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写老师让我考“他”普通话,老师给我们选“礼物”……从而反映师生之情。又如常写的一些文题《家乡变了》,可以写一次村长选举会,我家的两张选票投给谁……而避开那些写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等大众材料;写《风波》,可写一向被关在屋里的“我”向父母要点活动时间而引起的风波……而避写迟到、旷课等俗材招致的风波……
另外,在议论文中使用的论据也要创新。记得同学们的作文《贵在——》,文中使用的论据全是爱迪生、居里夫人、雷锋、陈景润……学生选取的材料不应只局限于这些中国的和外国的科学家,应该用上最近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或新闻等媒体中介绍过的典型人和事,让自己的材料不同于别人,使论述更切合实际,更有说服力。
第三,创新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文章的肌肤。因此,作文应在语言上下功夫。
语言创新可以在修辞上下手。如:鲁迅笔下的“杨二嫂”“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可见,这些比喻妙趣横生、独树一帜。另外还可用特殊语序来表达。
总之,要创新作文,就必须矫正旧的思维模式对创新立意、选材、语言的影响,使职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