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置外国文学作品导读课的思考

来源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u_ja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国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课,是学生专业学习中的重要一环。由于课时少、学生阅读面窄、教师难以处理文学史与文学作品的内容等原因,导致目前该门课的教学困难重重。作品导读课的设置,具有特殊的意义。实施导读课应处理好教材的选择与使用、导读课与文学史、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其他文献
战后,日德两国政要对侵略历史的不同态度,主要表现在对战争性质和侵略罪行的认识、历史教育、战后赔偿等问题上.如果包括部分政要在内的日本右翼势力为侵略战争翻案的行径得
国家意识是指生活在同一国家的居民在长期共同的生活、生产、斗争中形成的对整个国家认知、认同等情感与心理的总和.战前由<大日本帝国宪法>所标榜的神格天皇国体意识,随着日
<俘虏记>是日本战后文学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反映日本侵略战争的作品之一.小说中,作家以主人公"我"没有向美国士兵开枪为主要情节,说明作为侵略士兵的"我"是"善良的"和"有人性的
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表现力非常丰富的民族弹拨乐器,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席”。它的音域较宽,技法丰富,表现力极强。其中“弹挑”是其最基本、最常见、最重要
本文通过对夏目漱石、森鸥外和芥川龙之介三位日本明治末年和大正年间的著名作家与汉文学的渊源的叙述和分析,试图说明尽管明治时期以后欧风美雨差不多席卷了整个日本,日本的
小说<行云>写的是一位上京求学后又返回故里的青年的故事.青年的情感经历揭示出了由甲州大藤村至东京的空间距离.文中衬以路途之险,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甲州人呼吁中央线铁路建
对农药发展中的问题、农药副作用进行分析,展望农药的发展方向。指出农药是现代农业生产尤其是高效农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21世纪农药将向高效、安全、经济和使用方便方向
一、东亚社会发展进程中"危机论"的特殊涵义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强烈地意识到人类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