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高年级作文存在几方面问题:内容空洞贫乏;篇幅短,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语句不通,错别字较多,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导致作文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有很多,最为重要的是教师“重文轻语”的教学思想,即只追求学生笔试成绩,不关心学生口语能力。在此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关键词:口语教学;附属能力;朗读
一、教师要起到表率作用
口语教学,教师的言谈举止就是最好的示范和教育。课堂教学时,我很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教学语言鲜明、简洁、生动,语速适合学生的年龄,引发他们对语言艺术的欣赏。
二、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复述课文是培养学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好途径。它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又能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我在每学期初钻研教材时,先考虑好哪些课文需要学生简要复述,哪些课文宜于详细复述,哪些课文又可创造性复述。这样,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复述练习,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故事性强、情节发展有头有尾的课文最宜于学生复述。如第一册的《小壁虎借尾巴》,第二册的《难忘的一天》,第三册的《西门豹》等。
对于情节较复杂的课文,教师在分析全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先编写段落提纲再复述。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可分为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和被害四个环节。按这个提纲复述,学生就能掌握课文的记叙顺序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从而复述得有条不紊。
运用课文的插图或挂图,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它能使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想象和描述场面情节。如第二册课文《江雪》有一幅插图,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环境,然后让学生在图上寻找鸟、路、行人,以此启发他们想象当时寒冷的景象。最后让学生对图复述这幅画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复述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想象力也丰富了。
三、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引导他们向书本学习,多读好文章,使学生受书中语言的熏陶,使话讲得生动、准确、通顺。
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音,同时还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这对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很有作用。
四、多读书,多背诵
课文读得多还不够,还要记得多。学生读得多、记得多了,许多词汇和句型也就能牢固地记住了,说话能力、写作能力也自然会提高。例如:小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如故事类读物、教育类读物,遇见好的故事可以背诵下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也随之增多,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也会增强。日积月累,学生在作文方面肯定会有大的提升。
五、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按座位次序,每堂课前让2~3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四分钟的小演讲,教师讲评一分钟。
演讲内容自由发挥,不受题材限制,如报纸、书籍、电视、科普知识、历史故事、谜语、笑话、寓言、自编故事等都可以。学生自由取材,自行设计和组织材料。这大大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力性,有利于他们充分展示个性。教师也从中了解到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该训练一定要持之以恒,并且要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并组织好。要充分利用一分钟讲评,对学生的演讲内容进行评价,切中要害,明示道理,引导学生多讲健康向上的内容,帮助学生辨别是非。同时要针对不同年级段,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
此外,平时要有意识地和学生进行谈话,如故事会、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都是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活动形式。
总之,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阅读量的增加是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基础,只有长期积累和总结,通过大量的读、说、背诵,有了量的增多,学生的口语能力才能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何俊.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2]李夏.近二十年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综述和反思[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3]向舒.4-6岁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评估及促进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4]李昊昊.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口语教学;附属能力;朗读
一、教师要起到表率作用
口语教学,教师的言谈举止就是最好的示范和教育。课堂教学时,我很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教学语言鲜明、简洁、生动,语速适合学生的年龄,引发他们对语言艺术的欣赏。
二、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复述课文是培养学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好途径。它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又能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我在每学期初钻研教材时,先考虑好哪些课文需要学生简要复述,哪些课文宜于详细复述,哪些课文又可创造性复述。这样,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复述练习,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故事性强、情节发展有头有尾的课文最宜于学生复述。如第一册的《小壁虎借尾巴》,第二册的《难忘的一天》,第三册的《西门豹》等。
对于情节较复杂的课文,教师在分析全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先编写段落提纲再复述。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可分为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和被害四个环节。按这个提纲复述,学生就能掌握课文的记叙顺序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从而复述得有条不紊。
运用课文的插图或挂图,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它能使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想象和描述场面情节。如第二册课文《江雪》有一幅插图,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环境,然后让学生在图上寻找鸟、路、行人,以此启发他们想象当时寒冷的景象。最后让学生对图复述这幅画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复述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想象力也丰富了。
三、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引导他们向书本学习,多读好文章,使学生受书中语言的熏陶,使话讲得生动、准确、通顺。
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音,同时还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这对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很有作用。
四、多读书,多背诵
课文读得多还不够,还要记得多。学生读得多、记得多了,许多词汇和句型也就能牢固地记住了,说话能力、写作能力也自然会提高。例如:小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如故事类读物、教育类读物,遇见好的故事可以背诵下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也随之增多,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也会增强。日积月累,学生在作文方面肯定会有大的提升。
五、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按座位次序,每堂课前让2~3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四分钟的小演讲,教师讲评一分钟。
演讲内容自由发挥,不受题材限制,如报纸、书籍、电视、科普知识、历史故事、谜语、笑话、寓言、自编故事等都可以。学生自由取材,自行设计和组织材料。这大大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力性,有利于他们充分展示个性。教师也从中了解到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该训练一定要持之以恒,并且要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并组织好。要充分利用一分钟讲评,对学生的演讲内容进行评价,切中要害,明示道理,引导学生多讲健康向上的内容,帮助学生辨别是非。同时要针对不同年级段,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
此外,平时要有意识地和学生进行谈话,如故事会、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都是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活动形式。
总之,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阅读量的增加是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基础,只有长期积累和总结,通过大量的读、说、背诵,有了量的增多,学生的口语能力才能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何俊.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2]李夏.近二十年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综述和反思[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3]向舒.4-6岁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评估及促进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4]李昊昊.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