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韩国醉汉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dong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孟郊在《邀人赏蔷薇》中写道:“醉红不自力,狂艳如索扶”,让人想象一个不胜酒力的美女,醉得满脸绯红,求人扶助的情景。唐代卢纶的《春词》又讲:“醉眠芳树下,半被落花埋”,大意为喝醉了的人卧倒在树下,被落下的花埋没了一半,也是颇有意境。而实际上,现实中的醉酒可难寻这样的意境,一个醉鬼踉踉跄跄,又呕又吐,画风实在不怎么雅观。在首尔地铁上,半夜凌晨经常能碰见醉醺醺的上班族赶末班车的身影。海鲜市场饭馆喝醉的人更多,三三两两把胳膊搭在伙伴的肩膀上晃晃悠悠走路,有时还放声大唱。
  很多来到中国的韩国人把喝酒的习惯也带了过来,韩国人在韩国喝醉不新鲜,漂洋过海,换了场地就成风景了,洋相百出,有时候还惹出一些争端来:有人喝醉后,三更半夜敲邻居家的门;有人醉卧街头,打呼噜;还有人借酒壮胆打人,破坏公共设施。由于我在天津韩国人居住较多的社区做志愿者的缘故,醉酒的韩国人惹事了,派出所片警就常常喊我过去。有一次,相熟的片警笑着跟我说:“喝醉酒的韩国人是韩剧里的标配镜头,满脸通红,摇摇晃晃,胡言乱语……现在居然有幸目睹。”我回应片警大哥说:“以后别叫我来了,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常常有韩国大叔问我来中国需要注意什么,我都会说,遵守交通规则、学几句汉语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不要在公共场所醉酒,尤其是那些不醉不归的人,不太适合来中国。韩国男人平日里行为举止比较斯文讲礼仪,可一旦喝上酒就把这些全抛到脑后了。
  韩国男人爱酒是出了名的。据统计,大米、烧酒、五花肉、方便面和猪肉,是20岁到65岁韩国男性的五大食品。烧酒排位第二,号称是韩国男人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足见韩国男性对烧酒的青睐和钟爱。说到这五大食品,是和韩国男人的生活轨迹密切关联的:早上上班,中午吃米饭和炒猪肉,晚上聚餐少不了烤五花肉和烧酒,第二天胃很难受,想喝点醒酒汤,时间又太赶,凑合煮个方便面了事。

  韓国人喝烧酒。韩国烧酒是当代韩国的国民酒,价格便宜,一瓶折算人民币十几元左右。朴正熙军事政变上台之后,大力推动出口产业,为保证劳动阶层喝得起酒,不允许上调烧酒的价格。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么多年来烧酒没涨过价。
  其实,烧酒是后来居上,韩国最早的酒是米酒。米酒是以谷物和酵母为主要原料的发酵酒,在传统的韩国农耕社会既可以填饱肚子,也可以当饮料喝,受到农民的欢迎。1965年,政府以大米紧缺为由,一度禁止酿造米酒,这一禁令一直延续到1991年7月才解除。这期间,面粉和进口陈米替代了大米,结果严重影响了米酒的质量。1970年代后期,米酒的销售量急剧下滑,烧酒和啤酒的销量开始上升。
  为了挽救局面,米酒酿造公司经韩国国税厅批准后,1983年把米酒度数从6度提高到8度。后来在一处地铁施工工地,民工们饭后喝了米酒,都醉醺醺地睡着了。民工酒后误工的消息传开之后,所有工地都下了禁米酒令。米酒是发酵酒,醉酒时间比较长,提高度数就更难醒酒了。从此,米酒一蹶不振。而烧酒是蒸馏酒,醉酒时间相对短,比较适合上班族和劳工阶层,既能过过酒瘾,也不耽误第二天的工作。
  韩国的饮酒文化是有历史的,也是近代军士文化的产物之一。上级劝的酒绝不能拒绝,就像军人恪守服从上级命令的纪律一样。韩国从第十四任总统金泳三开始,才有了文官总统,他的前任总统要么背后有强大的军事背景,要么是军官出身,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在无形中扩散了这种军士文化。在大学里,学长充当了军队上级的角色,代表权威和威严,学长劝的酒必须喝。拒绝上级或学长劝的酒,就意味着不服从组织或叛逆。韩国的酒文化基于这样一种上下级关系,是单方面要求的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不敢说“不”,更不允许说“不”的酒文化,喝得没命的也不新鲜。大学新生欢迎仪式上,喝酒喝死的情况也是时有报道。
  外国人很难适应韩国人的喝酒方式,特别是对于“轮杯酒”更为费解。一个酒杯全体轮流喝一圈,无论是从卫生上还是控制酒量上,都不是很舒服。而这对于韩国人而言恰恰是考验友情和归属感的试金石。如果酒杯没有轮到谁,他准会紧张,因为那意味着不受重视和关注。即使是初次见面,“轮杯酒”走几圈,传达的是善意和关怀,以此来消除陌生感。

  回韓国,给老爸带了中国白酒,想让他尝尝。妈妈平时管得严,爸爸在家喝酒时要经过报批的。有一天妈妈出去办事,爸爸趁机叫了几个伙伴分享53度的中国白酒,孰料还未开喝,妈妈就来电话说已在返程中,很快到家。爸爸和大叔们不忍酒局草草收场,不到一小时的工夫就喝光了三瓶半的白酒。当妈妈回到家,看到爸爸和三位大叔躺在客厅里,突然有位大叔起来给妈妈递了10万韩元,说是要结账——看来已经全然不知自己在何处了。
  韩国社会讲究人情,在喝酒谈事且能成事的社会,不喝酒似乎很难,除非有替代性的文化氛围。不少新一代的韩国年轻人对喝酒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拒绝喝酒的年轻人在网上组织了同好群,呼吁抵制酗酒劝酒的陋习。作为一名不喝酒的女性,我也希望韩国的酒文化有朝一日能改变画风。
  说到女性,按理说酒场是少不了女性的。不过韩国女性喝酒时,除了老公和父亲之外不能给别的男性倒酒,男上司不能要求女下属倒酒,否则会引火烧身,被视为性骚扰,因为韩国只有女招待才给没有亲属关系的人倒酒。可见,韩国的饮酒文化也有保护女性的传统。
其他文献
位于美国加州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虽然不属于人们所熟悉的“常春藤大学联盟“,但其在全球的声誉和影响力却已经远远超过了联盟内的一些会员院校,和历史悠久的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大学并列为世界一流的教育机构。对于我这个有着名校情结的学子而言,不仅在刚下飞机看到斯坦福校园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她,如今在学习生活近一年之后,更是深深迷恋于这里特有的文化魅力。  斯坦福大学的英文全名并不是简单的“Stanford
1837年,美国著名反奴隶制出版人伊莱贾·洛夫乔伊在捍卫自己的印刷厂时遭暴徒枪杀,这一事件在美国后来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1964年,伊利诺伊州的州参议员保罗·西门为洛夫乔伊作传,称其为“自由的殉道者”。1994年,已荣升为联邦参议员的西门将《自由的殉道者》改名为《自由的斗士》,再次出版,一时洛阳纸贵,成为当时的畅销书籍之一。从此,争取公民出版自由权的洛夫乔伊被传作英雄,在美国的言论
美国电视剧《越狱》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全球。在我们沉迷于其变化莫测的情节、精彩迭出的故事中时,不知是否会注意到,《越狱》已不仅仅是一部警察与罪犯、国家与公司之间的智斗与追逐,它同时向我们展示了美国人的生活状态,尽管是一种极端的展示。    一    作为主人公们活动的基本场所——监狱,暗示了美国人对世界的基本看法,那就是,世界是一个处于丛林法则支配下的世界,要想在这里生存,就必须拥有必要的手段和力
2011年8月19—21日,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中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2030名专家学者齐聚天津外国语大学,共襄第十届世界日语教育研究盛会。  “世界日语教育研究大会”始于1998年的日本东京,旨在促进日语教育者间的交流与沟通,探寻各国间相互理解的最佳途径,力求共建多文化共存的和谐社会。在2009年澳洲悉尼大会上,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获得第十届世界日语教育研究大会举办权并由
全球最大在线旅游公司Expedia近日公布一项有关世界海水浴爱好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最喜欢赤裸日光浴的当属德国人,约17%的德国人表示曾有在公共海滨浴场做过全裸日光浴的经历。此外,加拿大人和美国人喜欢赤裸日光浴的比例也分别高达15%和8%。  另一方面,欧洲最难接受袒露胸部或赤裸日光浴的是法国人。从全世界范围看,对于海滨浴场的赤裸日光浴,印度人、韩国人、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日本人也难于接受。  
普希金(1799—1837)的一位女友曾这样评价他:“在他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是他最喜欢的:诗与满足自己的强烈的爱欲。在这两方面,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对普希金的最中肯评价。在诗歌方面,普希金创作了八百多首抒情诗、数十首叙事诗,还有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诗歌乃至民族文学的基础,成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在爱欲方面,普希金更是天生的情种,激情如火——他的同学谢·德·科莫夫斯
简·福伊尔曾说:“歌舞片的仪式性功能就是重申并阐明娱乐在其观众生活中所占的地位。”  歌舞片以其最擅长表现技巧反映浪漫主义情感,表达喜悦、忧伤、欢乐、悲哀等情绪,已经成为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宣泄人类愿望和梦想的影片类型。而印度歌舞电影,以宏大华丽的布景,缤纷灿烂的色彩,悦耳动听的乐曲,轻快活泼的舞蹈,以及歌舞片独有的梦幻机制,为我们营造了一道道丰富的视觉盛宴。    一    初识印度电影,很多人
Something was pouring out. Filling the field  and making it vacant. A wind blowing them  sideways as they moved forward. The crying  as before. Suddenly I understood why they left  the empty bowls on
翻阅新出版的《丝路盛开友谊花》,看到我国前驻叙利亚文化参赞王贵发同志回顾中叙两国文化交往的文章中提到,他1998年去叙利亚履新时,曾专门去看望首位毛主席诗词的阿拉伯文译者、叙利亚著名学者马姆杜哈·哈基博士,不禁思绪翩跹,将我又带回上世纪六十年代,同马姆杜哈·哈基博士相处的日子……  那是我第一次出国工作。那时,在国内学习外语远没有今天这样好的条件,加上阿拉伯语的书面与口头语言之间差别较大,初出国门
引言日语教育的定位与未来展望  思考日语教育的全貌。  在日语教育中,该学什么,教育的内容、方法绝不是唯一的。与其它研究领域顺畅对接的也尚未看到可喜的效果。我们应该努力开展解决日语教育专家、教师自身课题的研究。  1.重视学习者学习目的的重要性——在ICU领悟到的  担任初学者训练班和高级班(第二年)的经历,给我后来的工作莫大的启示。那是在一个叫做“visiting”的班上,我和学生一起参加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