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心理探析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red0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逐年增长的艺术类学生数量以及艺术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深入了解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心理特点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类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了初步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艺术类;就业心理
  
  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高校人才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占据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一半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其就业形式更不容乐观。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1万人,2010年达631万人,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使得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而在这其中,艺术类学生作为近几来高职高专院校招生的新兴对象和不断庞大的群体,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和个性差异,面对当前就业形势也形成了种种颇具特色的就业心理。为切实了解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心理特点,为今后高校就业工作提供更多参考,笔者设计了相关问卷在江苏某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
  (一)问卷构成
  问卷共30题选择题,其中单选题21题,多选题9题。问卷内容涉及自我剖析、就业心态、择业标准以及就业支持等几个方面。
  (二)调查程序
  鉴于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专业以应用艺术为主,即各种设计和制作类专业,故本次调查在该学院计算机系进行,以在校生(主要为非毕业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同一份问卷,在艺术类和普通类学生中分别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艺术类学生发放70份,回收65份,有效问卷62份,有效率95.4%;普通类学生发放130份,回收129份,有效问卷127份,有效率98.4%。问卷发放与回收过程有严密监控,普通类学生专业分布比较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较性。
  二、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结果,笔者对艺术类和普通类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将各个问题进行归纳综合,探究原因,形成初步结论。
  (一)具体问题分析
  1.对本专业的态度
  学生对所学专业满意程度的高低和对专业的认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态度和就业信心。在调查中发现,艺术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肯定程度要超过普通类学生。在“专业满意度”一项中,61.29%的艺术类学生觉得“满意”或“较满意”,而普通类学生选择“满意”的比例明显低于艺术类学生,大多数学生觉得“一般”或“较满意”。这与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预期有着直接关系。艺术类学生普遍对专业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选择“很有信心”和“较有信心”的占69.81%,而只有3.94%的普通类学生表示“很有信心”,同时有41.73%的学生感到“信心不足”。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和近几年就业市场的大环境以及专业本身应用性有很大关系。计算机系普通类学生因IT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迅速,加之专业课程系统性较强,很难在非毕业班时期就明确就业岗位;与之相比,同系的艺术类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独立性、针对性和应用性更强,而目前人才市场对艺术类人才特别是应用艺术类毕业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只要学好学精专业中的一门或几门课程,就基本能够明确就业方向,这使得绝大多数艺术类学生相信自己所学专业能够“学以致用”,因而比普通类学生更看好就业前景。
  2.求职基本心态
  在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系列主观因素中,目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毕业生就业心态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认为毕业生对就业岗位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作岗位的选择。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高专院校的应用艺术类学生求职的基本态度端正,毕业后求职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非其他如寻求心理安定等原因。对于预期职业和专业的契合度学生也有比较理性的认识,66.13%的人认为将来从事的职业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与专业相关但不完全对口”,25.81%的人认为“基本专业对口”,说明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就业市场的复杂性,并没有盲目强求专业对口。在就业面临的主观问题方面,高职高专艺术类学生普遍认为“毕业生缺乏工作和实践经验”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就是“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合理”,这反映了学生在思想上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主观上能够承认大学生群体在就业时确实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
  3.具体择业意向
  调查显示,虽然学生求职的基本心态良好,但涉及具体择业问题时仍会出现不切实际的想法。本次调查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和小城镇,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中,有44.93%的艺术类学生希望将来的就业地区是“经济发达大城市”,成为该项目中选择率最高的一项,很少有人选择“中西部地区”。列居第二位的是“无所谓工作地点在哪儿”,第三位才是“东部其他中小城市”,这和普通类学生第二选项“回家乡发展”有很大差异。在选择上述就业地域的原因上,两类学生存在明显不同,选择“生活条件好,物质水平高”的艺术类学生不占少数,而普通类学生所占比例却很小。此外,绝大多数普通专业学生在求职困难的假设下,对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表示出积极乐意的态度,而艺术类学生意愿不高,态度相对消极。这些都反映出艺术类学生在择业意向上比普通类学生更显随意性、自我性和功利性。
  4.自我就业能力认知
  高职高专院校比普通高等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这使得学生在择业时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一定信心。但在社会经验和实习经历方面,艺术类学生尤感不足。据个别访谈,笔者了解到艺术类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参与热情没有普通专业学生高,节假日实习、兼职经验也不丰富。更多的艺术类学生寒暑假更愿意自我消遣或参与家庭活动,外出寻找实践锻炼机会的学生并不多,调查中也发现不少学生认为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不足。
  5.自主创业意愿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在政府鼓励和有关政策的支持下,各高校均有部分大学生愿意在毕业时选择自主创业道路,整个社会的自主创业群体也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在这一意向上,调查结果显示艺术类学生自主创业热情比普通专业学生高出12.43%,这与他们平均家庭生活水平相对较高有很大关系。此外据统计,全系在校生中正在进行或曾经进行过电子商务创业(如经营网店)的大多数都是艺术类学生,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自主创业的渴望和喜爱。
  6.对学校就业指导的看法
  高校就业指导在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缓解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卷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艺术类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指导内容仍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要求,他们最希望学校能够多提供与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信息和就业渠道,其次希望掌握更多的应聘技巧,此外,专业出路和求职心理辅导等相关知识对他们来说也较为缺失,需要在今后的就业指导中加强拓展。
  7.就业心理依赖对象
  学生就业心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亲朋好友的观点、生活环境的改变等等都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调查显示高职高专艺术类学生比普通类学生对他人的依赖性更强,独立性较弱,63.38%的艺术类学生认为自己在就业方面会优先考虑家人的意见,并会从家人那里获得较大帮助;而想依赖父母为自己求职作决定的普通类学生仅占32.58%。按影响作用大小排列,仍是家人亲戚的意见对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紧随其后的便是学校老师的意见。
  (二)综合分析
  综合调查问卷结果,笔者发现目前高职高专艺术类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度以及对自己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视度在不断提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们已经能够意识到自身择业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但在行动上又不能完全克服,在择业问题上仍存在理论认知和实际操作上的矛盾心理,在遇到问题时易出现疲倦心理、自卑心理、逃避心理和依赖心理。部分艺术类学生由于家庭条件较好,决策力和执行力都比较弱,但个性化要求较强,一方面极其依赖他人为其就业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又不满意平凡岗位、基层岗位,攀比欲望强,就业期望高,个人定位不准确。但同时,这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发展前景的认可和适度自信能为他们将来在专业领域中择业起到积极的作用,家庭的经济保障又使他们的就业创新意识不断涌现,这些都是高职高专艺术类学生就业心理的突出特点。
  三、高校应对措施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心理特点,笔者认为学校除了平时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深化就业指导内容、及时疏导就业心理问题等基本工作外,还可从以下几点尝试深入。
  (一)改进教学模式,深化专业思想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高专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高职高专院校应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将企业对应用艺术类人才的技能要求和课堂教学内容密切融合,在课程实训中模拟企业实习环境,并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团队精神进行有意识地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心理,激发对职业的热爱情绪,从而能够深入理解职业的内涵,结合自己的能力水平进行准确定位,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同时要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方向、出路等,多提供应用艺术类方面的就业招聘信息,依托网络平台及时更新。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以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感染学生,从艺术类学生入校时就注重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组织他们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并给予制度支持,组织艺术类学生参观企业,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锻炼他们为人处世、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综合能力和信心。
  (三)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艺术类学生和普通类学生的就业心理有同有异,艺术类学生之间的就业心理也不尽相同。在做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时均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家境较贫困的艺术类学生,可重点从增强自信、择业技巧等方面指导;对于素质较高、综合能力较强的艺术类学生,可从挫折教育、自主创业等方面指导;对于依赖性较重的艺术类学生,可从心理素质、主动意识等方面进行指导。
  (四)密切师生关系,合理利用影响
  鉴于家长的意见对艺术类学生就业心理发展的影响最大,高职高专院校的老师特别是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家长了解到学生的就业心理变化轨迹,便于找出问题根源并给予帮助。老师要进一步与学生培养感情,在师生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老师才能根据学生特点给予合理具体的指导,学生才能较容易接受,高校的就业指导才能真正深入学生内心。
  
  参考文献
  [1]于翎平.对南京艺术学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查[J].江苏社会科学(教育文化版),2006.
  [2]林秀元,王春晓.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难探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10.
  [3]杨秋君.高职生就业心态解析及应对处理[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4]姜楠,陈彬.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注:本文为江苏省2008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苏教社政[2008]9号,项目号:08SJD7100038)。
其他文献
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短距离出行中一种独立的出行方式,又是中长距离出行中衔接机动化出行方式不可或缺的部分.慢行网络规划是慢行交通规划的基础,本文阐述
当前A股的赚钱效应仍然显著,国企改革等主题近期比较抢眼。  4、5月工业增加值小幅向上,显示国内经济有所企稳,主要是制造业与房地产投资企稳的贡献。在工业增加值小幅回暖的同时,发电、钢铁、水泥等多项工业品增速仍在零以下,说明国内经济仍有较大的下行压力。从5月的信贷数据看,企业中长期借款同比减少较多,说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不强,或者换句话说,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减弱。但无论怎样,信贷传导不畅,至少说明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也是学习难度较高的学科.因此,为了可以进一步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保证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在具体的教学期间,教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这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纺织业的清晰定位。  随着纺织业的新发展,以及日益渗透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现实,中国纺织行业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仅仅关注自身的制造环节,还是在更广阔的领域思考下一步的发展,让社会对纺织业有一个新的认识?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近日提出,纺织业的新定位要研究好三大关系,一是要在提高劳动生
期刊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关键,高中学生的词汇量直接影响英语水平.作为农村中学,我校学生的词汇学习也面临很多困难.因此,笔者针对本校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主要困难进行了调查研究,根
县级政府行为应以公共服务为主,但从目前来看其经济倾向性较为突出,参与市场活动意愿也较为明显,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理念相悖,不利于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本文将从县级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提高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敢于先行先试;2、狠抓循环经济;3、实施项目带动;4、共谋经济一体化.长株潭的做法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具有启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价值取向、政治观念、语言体系也会受到互联网影响.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学生网络素养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多渠道宣传、传播正能量、营造校园文化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