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以“敬畏生命”为例

来源 :思想政治课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m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一课为例,阐述生命教育的内涵,并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等三方面对初中德育课中生命教育的实施展开深入剖析,以期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Taking the lesson of the seventh grade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the PEP edition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of life education and insists on the concept of “putting people first” so a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death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nection of theory Actual and other three aspec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n life educatio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with a view to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life education.
其他文献
2012年,德国导演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凭借《芭芭拉》赢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佩措尔德近年来开始关注女性题材,2007年以《耶拉》捧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并为其御用演员尼娜·霍斯赢得最佳女主角奖。有意思的是,两部影片均以女主角在动荡不定的车厢内的镜头开始,似在暗示人物有着一颗驿动的心。  《芭芭拉》节奏舒缓,镜头非常克制,像柏林墙倒塌前的东德一样沉闷、压抑,凄清的风景、枯燥的工作,如影随形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