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v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纵观小学作文教学,有可喜的地方,但也有值得深思之处。现在作文训练可以说是“老师怕教、学生怕学”,教师敷衍了事教,也不多进行反思,从而造成作文教学“疲软”的现象。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帮助学生将写作由难变易。
  一、利用阶梯式引导来辅助作文教学
  刚进小学的学生,虽然有些人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加深对写作的兴趣。即使他们达不到要求,也不要批评和指责,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提高要求。
  每多写一篇作文,就要对其字数提出要求;要增加学生对不同题材、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量,引导他们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描写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作文训练一定要有明显的梯度,每个年级作文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把这目标分解到每次作文训练中去,每次只训练一个知识点,且每次必须要训练到位。如写人物的文章,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等,每次只练一个点,把这个点要练到一个高度,从作品中去感悟,在生活中去体验,在写作中去实践。如肖像描写,笔者先让学生收集他觉得写得特别精彩的语句展示给大家,还要学生对自己推荐的作品进行点评,让他们从中悟出写人物外貌的一些方法经验,这不是一节课就能做到的,可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形形色色的人,总结出某类人的共性,抓住每一个人的个性,让学生明白,其实我们平常总爱觉得某人像什么人,就是因為这类人有其共性,只有让每一个人都有其特点,他才能活起来。每一次作文只解决一个问题,方向明确,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目标。面面俱到的结果是面面都未到,这样的作文教学成效不大。
  二、利用分数激励来辅助作文教学
  作文本一发下来,学生首先习惯于看老师给出的分数,然后交头接耳,相互比较各自的成绩。因此,教师在判定作文分数时应该更加灵活,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层次的不同,按要求从低到高,分类进行打分。尤其是优劣之间的分数不能相差太大,避免因分数过低,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利用课文来辅助作文教学
  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讲,课业负担较重,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有限,因家庭经济的关系,有些学生课外书籍很少,有些甚至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那么,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课文时,紧紧围绕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结合文章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去总结所学的知识,并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布置成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运用。这样以课文引路,迁移练笔,学生写起来就比较容易。每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总结、捕捉文章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认真揣摩,从中学习并积累各种写作手法,以便在自己的作文中灵活运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在自改互评中提高写作能力
  其实,评价和修改的过程也是写作的完善过程。学生写好作文后,要求他们回过头去修改,是对他们所写内容的再次熟悉。通过交换各自作文进行互评,既可以让别人去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又能通过别人作文中的不足来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这种对文章评改的过程就是一种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学生在评改中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概略、荐优、指瑕、升格”是作文讲评的一般模式,还有很多“变式”,限于教学时间,有时只能进行一项,或概略、或荐优、或指瑕、或升格。或生生互评、或班级互评。学生评价的时候,笔者也会发给他们“作文分项评价表”,填好后,班级交流,效果不错。要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在教学中,笔者将每次作文评改的方法和要求写在黑板上,如:题意是否审清,事例是否典型,详略是否搭配,重点是否突出,过渡是否自然,语言是否通顺,是否有美词佳句。同时,笔者还要求每位同学认真阅读后,根据以上各条分别写下自己对文章的评价,包括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要求进行评改。随着学生对写作方法的掌握,他们写出的作文评语也越来越精彩了。
  写作能力是小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之一,不容忽视。教师应该抓住机遇,不断学习,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提升学生作文的写作质量。(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城关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其他文献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于孩子的一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则更担负着孩子教育的重任,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如果不准,那么孩子的思想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班主任应该像是一个慈母一样给予学生关心爱护,还要充当一名严师,在孩子有缺点时及时给予引导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一、循序渐进低要求,良好习惯益终身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一年级孩子来讲,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所以,作为一年级的班主
期刊
小学语文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输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鼓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激励教育,不仅对学生全面综合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还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提升。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越来越受到学校及教师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到归属感与自信,对教学效率及教
期刊
在对我省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3+3模式”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物流资历架构,系统化构建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同时运用现代信息
就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文字积累量较少,思维水平较弱,在语文课堂中常常出现不知如何表达的现象。教师应善于采用一定的情境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使学生养成善于表达与倾听的能力,人际交往水平得到提升。  一、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情感共鸣,使其积极加入到口语交际互动中。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口语交际情境,使学生乐于表达,增强表达欲。比如
期刊
“陶瓷大省”曾经落伍陶瓷,曾是江西引以为傲的一大产业。作为中国产陶最早的省份之一,自唐、宋以来,江西一直是全国陶瓷大省、陶瓷强省。尤其是景德镇,千年不断的窑火,书写
调研发现,四川省计算机应用专业对口就业率较低,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需求。应科学构建四川省中职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制定与产业需求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应该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通过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将现实的工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内在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感受和理解。事实上,文本并非无情物,阅读教学需要在探寻情感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辨析、训练等方式,更好地实现与文本之间的建构,促进学生的认知视野及对文本的认知解读。  一、朗读感知,深入语言情感  小学生普遍缺乏朗读的技巧,要么读得结结巴巴,要么读得拿腔捏调,表演成分过重,难以展现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引
期刊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实践教学中具有很大的运用空间和实用价值。高职院校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符合一定情境的任务,把握“任务驱动”的向度,从教学情境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