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年级计算机教学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mo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不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人列入功能性文盲的行列。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中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所以,我在对中年级的计算机教学时,作了一些尝试:
  一、选好内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中年级计算机教学既不同于低年级的计算机教学,低年级的计算机教学侧重于智力拼图、智力游戏,适当让学生认识一些常用键;也不同于高年级的计算机教学。中年级计算机教学正处于过渡阶段,它是小学阶段计算机教学的垫基石。我在教学实践中,把以下二项操作作为教学内容:
  1、键盘操作训练
  键盘操作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它是一项复杂且具有一定难度的技术,要掌握好这项技术,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对键盘上各个键位形成深刻的键位印象。作为老师应该正确地示范、耐心地指导。那么如何进行键盘操作训练呢?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步进式训练:先训练打基准位,再加入中指上下移动击键,接着再加入无名指,再加入小指……,然后补齐各排各键位进行练习,最后加入常用的功能键进行全键盘练习,在教学功能键的运用时,应重示范、多操作,举一反三,各个击破。
  (2)差异性训练: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进行分类练习,基础差的同学进行字母键的练习,基础扎实的同学要求他们进行综合练习。
  (3)周期性训练:在教学其他内容时,应再回顾键盘指法训练,这样周而复始,逐步过渡到盲打,为以后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基础。
  2、文字输入训练
  在学生熟练地掌握指法后,再学习文字输入,文字输入是为高年级计算机学习奠定基础。在进行文字输入训练之前,首先让学生了解word的基本操作,如启动、输入文件名、文件存盘;其次,让学生了解输入法的几种类型,中年级注重介绍智能abc输入法。正式进行文字输入时,先进行短句输入,并教会学生简单的文章排版,当输入熟练后,再进行短文输入。
  二、随机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房内上课,学生上机局限于两人一机,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时采用了以下做法:
  1、精选软件,诱发学生兴趣。
  每个人对新事物都会感兴趣,对于计算机这一新事物,学生尤其感到好奇。可是长期进行键盘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先前的那份好奇。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时,选用了金山打字通这一软件,这种软件声情并茂,可欣赏精彩的画面,聆听优美的乐曲,直观而形象,常常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学生使用后爱不释手。
  2、穿插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乐于玩游戏,金山打字通这一软件提供了多种训练键盘操作的练习、测试及游戏;金山画王这一软件,趣味性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还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穿插这类游戏软件,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把计算机教学寓教于游戏之中,这样就会使枯燥变为生动,乏味变为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兴趣,才能把“苦学”变为“乐学”、“愿学”。
  3、组织竞赛,强化学生兴趣
  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针对这一特点,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定时的进行竞赛,既活跃了学习气氛,也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达到了“练”的目的。我在计算机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竞赛:有键盘操作比赛,如文字录入比赛,当学会智能abc后,进行一段文章的汉字输入比赛;有游戏类比赛,如“看谁跑得快”、“谁第一个过河”等等。这样,不仅使学过的内容得以理解和消化,还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中年级计算机教学要重视实践操作,教师要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多实践,我在教学时,根据两人一机这一情况,为了让学生人人参与动手,在每张桌上让学生自制一张纸键盘,一人操作计算机键盘,另一人操作纸键盘。另外,在实践操作中,要注重多鼓励、多表扬,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信心。中年级计算机教学还要重视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与提高。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教好中年级的计算机是很不易的,必须充分运用小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俗话说,教无定法,教师需要多动脑筋,需要不断地探索,选择最合适的方法,选择适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使每堂课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和谐的家长、学生、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谐的家长、学生、老师能有效提高教师自身人格的感召力,有利于教师的良好品德向学生迁移,能有效塑造学生的品行;和谐的家长、学生、老师有利于师生情感交往,产生共振效应,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和谐的家长、学生、老师能有效促成和谐校园的创建。  关键词:家长会 孩子的爱 家长的感言 心与心的碰撞 感恩之心
摘 要: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群体的文化氛围,是班级群体所有成员的信念、思想、态度、价值观的复合体。共同价值观是指群体共享的价值观念,贯穿着整个教育过程,带动整个群体发展。对于班级文化的构建而言,共同的价值观是班级文化生成的基础,任何一个群体组织都离不开良好的共同价值观引领。为了使教育更有效,班级文化建设中需要正确、有序的价值导向,从而内化为一种精神力量。   关键词:共同价值观;班级文化;培育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新课程呼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校本研究正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只有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建立以反思、合作、研究为途径,形成由专家引领、个人自学、同伴互助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制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一、当前校本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校
期刊
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作为从事小学低段教学工作的教师,在进行新课程理念下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在此,结合小学阅读教学谈自己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要转变观念,重塑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是按照知识的结构和认知的特点来编排的。整本书由若干章节来组成,章与章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节与节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相辅相成,而每小节内容是授1—3节课时,在授课时间的安排上,中学阶段每周5—7节课。在传统的综合课教学中,一节课都要完成复习引入、讲解新课、练习巩固、小结和布置作业几个环节,每节课都可作为一个完整的内容。这样各个内容逐次解决,有利于教学的规范有序,但如果从学生的学习
期刊
数学知识具有的高度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相矛盾。如何在新课一开始就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只有巧妙地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有效的教学情境,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品尝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一、巧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
期刊
新教师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如何提高新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摆在教师培训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各级教师进修学校都将新教师试用期的培养培训工作纳入教师培训长期发展规划之中,做到“规划科学、模式创新、多元参与、培训实效”,有效地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了解特点,明确培训目标  要做到培训有效,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一个师训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新教师的基本特点,明确新教师的培训目标。新教师是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