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生物炭对水中啶虫脒和噻虫胺的吸附特性

来源 :环境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中生物炭有多种产生途径,影响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为比较实验室和在自然条件下生成的生物炭的吸附性能,以杉木为原料,分别于马弗炉(700℃)和自然开放环境中制备了 2种生物炭(分别标记为BC1和BC2).运用氮吸附(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分析了生物炭的结构与性质,研究了其对2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ACE)和噻虫胺(CLO))的吸附行为,分别考察了初始pH、温度和共存离子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700℃下裂解制备的BC1吸附能力明显优于自然条件下制备的BC2.BC1对ACE和CLO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46mg·g-1和31.56 mg·g-1, BC2对ACE和CLO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13 mg·g-1和12.24mg·g-1.BC1和BC2对2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BC1的吸附较BC2存在更明显的3阶段过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结果表明,BC1对2种杀虫剂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BC2的吸附过程同时存在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BC1和BC2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过程.随着初始pH的升高和离子强度的增加抑制了生物炭的吸附能力,相同浓度Na+的抑制作用小于Ca2+.以上结果可为水中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去除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探究PDCA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的护理质量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于2019年5月-2020年6月期间内收治的100例小儿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
为研究漆酶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的潜力,选用毕赤酵母表达的担子菌Moniliophthora roreri来源的漆酶Mrl2,与小分子介体(1-羟基苯并三唑、藜芦醇、对香豆酸、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
丹江口水库陡坡型库岸曲折,沟谷深切,大坝加高后消落区面临植被消亡、生态退化等问题.恢复消落区植被,拦截阻滞沟谷径流,以及强化库湾净化能力是构建库岸生态屏障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