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sl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生升入初三的时候,会接触到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化学这门学科是要将书本和实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在初中时期对化学的学习是整个化学学习阶段的基础。在进行这门学科学习的时候是要将理论联系实践的。曾经有人说过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不错,要想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必须要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只有让他们广泛的参加实验实践活动,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才会提高他们的能力。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把书本中的知识学活。学习化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将在书本中学到知识,然后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要想更牢固的掌握化学知识,就需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初中生在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时候是对它充满了好奇与兴趣的。他们是非常想亲手操作那些充满神奇色彩的实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为他们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实验结果的印象。那么要怎样才会提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呢?做好下面得几条是很必要的。
  一、认清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对于化学这门课程,实验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很多原理都是由实验得出来的结论。例如分解反应、复活反应都是实验得出的结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感兴趣,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而让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就是实验这部分。实验其实是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实验结果能够直接反映出书本中所列举的结论,能够让学生对书本上的结论记忆更加深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能让同学们了解化学,认识更多得化学物质和组成成分。我们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有助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为化学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而实验和化学又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说实验对学生是很重要的。提高实验的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化学成绩还能联系生活。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现在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弊病,那就是没有联系实际,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盲目的教条主义只会让学生更没有学习的劲头,要想让他们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必须要把书本和实际相联系,这样既能增加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化学成绩,增长知识,拓展知识面,将学习和生活相联系。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为了能让学生将书本和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习成绩,我们给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前提是在没有大试管和橡皮塞的情况下,让学生制取出H2;并且检验出它的纯度,我们准备了漏斗、导气管、烧杯、锌粒、稀H2SO4。在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学生要求我们能为他们提供大试管和橡皮塞等器具,后来,我们告诉学生就使所给的器具进行实验,抛开书本上的限制,最后,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和实验,有同学用所给的器具制取了H2,并且检验出了H2的纯度。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需要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要将学生放在整个化学学习的中心,他们将是化学学习的主体。如果有两个不同的学生,一个愿意学习,将学习化学作为他的兴趣,总是积极的学习化学。而另一个学生非常的厌恶化学,总是要老师监督学习,对化学没有一点兴趣。那么这将会有两种不同结果。因为一个是主动而另一个是被动,只有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1],让学生成为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做化学学习的主人。
  2.差异性原则
  在化学的授课中,教师通常会遇到不同的学生。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不一样的,有热爱化学学习的,也有不喜欢化学的,有听老师话的,也有比较顽皮的。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这就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老师在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心发展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分别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2]。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化学学科的实践性教学时,更要针对不一样的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实践的手段,好能够让这些有差异性的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在存在差异性的基础上,让初中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和兴趣得到提高。
  3.实验性原则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实验性原则也是很关键的原则[3]。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引导学生多多试验,让学生更近的接触一些化学物质,了解这些化学物质的特性。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所带来的快乐。实验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出学生的潜力。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的了解化学物质的特性,发现书本中没有的新知识。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在初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认清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遵循主体性、差异性和实验性原则。总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4]。要利用现有条件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让学生以后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社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5.
  [2]钟山.化学实验与探究[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6.
  [3]虎西林.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06).
  [4]崔爱莉.基础无机化学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建新中学)
其他文献
概述了信息时代信息素质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指出了高职图书馆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途径。
山西省以工代赈管理信息系统是从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工作实际出发、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技术为支撑建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了传统以工代赈的作业方式,提高了以工代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决策水平。阐述了"以工代赈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原理和方法,介绍了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关键技术。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在物理学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源于科学的猜想。在物理实验探究过程中,猜想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物理科学探究的技能之一,它渗透在每一个物理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猜想的方法,是否具有进行猜想的良好思维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效果好坏和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就
从矿井火灾的基本要素和煤炭自燃的条件出发,以煤层自然发火机理为理论基础,对有自燃倾向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灭火措施。
孩子学习走路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抱着走 ——牵着走——放手走。教给学生深度预习,也可以借鉴如此。  第一步:“抱着走”——激发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开始的引导示范很关键。六年来笔者的做法是:带领学生观摩高年级学生自主研讨的精彩课堂。让观摩的学生体会到课堂自主学习的乐趣。感受到高年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个环节让观摩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