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科学家形象建构的实证研究——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为例

来源 :教育导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的科学家形象影响着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认同感、未来职业定向以及对于科学本质的认识。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的实证研究表明,该教科书呈现了一种与学生刻板印象基本一致的科学家形象,同时陷入一种欧洲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义,书中的科学家时间跨度小,科学家形象不够饱满、立体。最后提出了面向教科书编写者和中学物理教师的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强强一边朝家里走,一边嘀咕(dí ɡu)着,“‘必须’‘必需’,读起来一模一样,可这道题目偏要你作出选择。这两个词语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强强正急得抓耳挠腮(zhuā’ěr náo sāi),突然想起了什么:“对!有困难找华医生。”于是,他拔(bá)腿就往“华医生字词诊所”跑去。华医生七十多岁,是退休多年的老师。他开这个“诊所”是义务的,完全是为了方便小区里上学的孩子们。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居民饮食习惯的改变,危险因素暴露减少,标化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
传统理论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界的活动,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单方面索取.轻视自然界对人类的制约.因而无法解决生态问题。笔者认为,生产力是人类为谋取生存条件而从事的变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