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风景线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etimes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上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逐步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起点,给予他们美好的学习起点体验,才会令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学生学习更主动有效。
  系统分析教材,掌握逻辑起点
  从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来看,其学习中主要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学生的生活经验见识大同小异,关键点在于逻辑不同。所谓的逻辑起点就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备的知识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关注学生会怎么“学”,而不是把学生学习当作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教师要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逻辑基础和生活基础之上,从教材入手,系统分析教材,掌握学生的逻辑起点。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首先要研究教材,分析知识点。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各个领域的知识结构以及内在联系、分布情况都要有所了解,如此才能明确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图形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面积运算知識,然后再拓展到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这样就能明确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从而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认真分析学生,抓住现实起点
  所谓的现实起点就是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上已具有的知识基础。关于学生的现实起点,教师可以根据课前调查来确定,通过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如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访谈调查、问卷与访谈结合调查的方法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教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圆》这一内容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对于“圆”的概念、半径、直径、圆心等是否足够了解,再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调查结果显示,有96%的同学可以用圆规画圆,但对于圆心的确定,如半径、直径、面积计算等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知识经验后,教师可针对圆的半径、直径、面积、圆上的点等知识点展开教学。如此一来,学生在初步了解圆的概念知识之后就能够更深入地掌握圆面积计算等知识,且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立足课堂教学,寻找学习起点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先在课前了解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只有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所了解,才能设计出与学生现实知识水平相当的课堂教学,从而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除了课前做调查,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随时观察,可以尝试在练习中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例如在教学《分数加法和减法》这一内容时,在尝试练习环节设计如下题目:2/5 3/5=( ) 4/9-2/9=( ) 7/10-3/10=( ) 1/6 5/6=(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来决定下一步的教学。观察发现,学生对于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掌握不够熟练,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法则不熟练。为此,教师可以确定本次教学的重点难点为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设置问题“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3/8张饼,妈妈吃1/8张饼,求爸爸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让学生列式、计算,最后得出答案。这样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起点上,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结合课本教材,挖掘学习起点
  一般来说,小学数学的教材更多关注知识的逻辑起点,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使得教材更加完整。如果学生的现实起点远高于逻辑起点,教师可适当调整教材的顺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起点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所教的课本教材,挖掘出学生的学习起点,调整好教学顺序,让教学更适应学生的学习。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内容时,教材中是先让学生辨认图形,再让学生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对于这种一眼就能看明白的图形,学生觉得没必要再继续深入学习,于是学习兴趣不高。这时,教师可以打破原有的教学顺序,在教学伊始就列出几道与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相关的判断题让学生判断。由于知识的缺乏,学生自然不能很好地判断出来,只能靠课本上的知识,或者等着教师解惑,如此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能初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起点。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来进行,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给学生带来美好的学习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更能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富有活力,学生学习更主动、有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与任务均发生了相应变化,为了进一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加大构建小学语文快乐课堂的力度,为学生们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本文以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策略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从下述几个方面加以展开论述与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快乐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构建策略  长期以来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源遠流长,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国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进程逐步发展演变而来,成为华夏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1918年10月14日至11月2日,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学校长会议上通过决议:全国中学一律添习武术。这一决议通过已近百年,但从执行效果上看只是一纸空文,执行武术教学的中学寥寥无几。2015年两会期间,教育部将足球、武术、田径、游泳、篮球、排球、体操确定为七大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发展,广大的青年成为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促使着教育更加多元化、艺术化。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会议中,习近平主席就提出文艺的作用至关重要,体现了当今社会的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并引领时代的风气。“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实现,同样需要艺术的参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顺应社会发展及学生需要,借鉴了多种传统艺术,发扬传播文化精神,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同时
[摘 要]对“同课异构”之“异”提出质疑,认为教师应学会“教学言语”“教学行为”“回首”,走进学生心里,从学生立场出发,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能够数学地思考生活,过数学生活,从而越过教学的表象,贴近数学的本质,享受好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同课异构;回首;数学教育;理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5-0028-02 
教材呈现的教学内容并不复杂,甚至多数问题不用教学生也能解决,那么我们到底该教什么,学生到底该学什么?基于此,对现在使用的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沪教版、青岛版等六套教材进行梳理、分析和思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些许线索。  六套教材例题部分学习素材的比较  例题的呈现往往决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同的例题素材预示着不同的教学路径,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六套教材的例题部分进行比较,得出
从小学到大学,体育都是一门必修的课程,从来不会因为它的课时比语数英等其他课程少就不重视。体育课能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让同学们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更加努力地学习。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趣味,很难让同学们融入其中,同学们对田径或者其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课程教学效率非常低。  趣味教学法是一项有利于学生们在轻松减压的学习气氛中高效率学习的教学方法。趣味教学法最直接的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看图写话教学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培养学生讲图片、写图片的能力。”看图说话用绚丽的色彩、和个性的想象,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写作世界。巧妙地利用看图写话,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看图说话;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众所周知,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版块,也是小学生必须扎实掌握的一项技巧。在众多语文写作教学技巧中,看图说话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
童话是一种充满趣味性的文学体裁,它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进行创作,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够感受快乐,也能够感受到童话带来的知识与教育启发。低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发育和认识提升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学生们对童话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童话教学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未能真正发挥童话在低年级学生教学中的作用。童话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童话有助于培养学生
[摘 要] 数学教学要生动、接地气,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最好的方法是因地制宜设计教学。教师选用江苏省各大城市和旅游景点作为教学素材,通过认读面积等方式,使学生感到大数读写的麻烦,催生使用大面积单位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文献古籍;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6-0035-02  《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激发幼儿参加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