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叔同,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谱名文涛,字息霜。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著名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戏剧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早年留学日本,回国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他的一生,充满着诗意和神秘色彩,以出家为界,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出家前,他是名扬四海的风流才子,“二十文章惊海内”,会书法、会作画、会写诗、会填词、会篆刻、会音乐、还会演戏……不得不让人感叹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是李叔同所创作的歌曲,传唱至今,几乎家喻户晓。他在日本发起话剧社,亲自饰演茶花女,开创了中国话剧事业。他是中国最早画西洋画和教授西洋画的人之一……
  38岁后他剃度为僧,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曾经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的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瘦,眉目疏淡,成为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他的法名演音,号弘一。
  弘一法师后来卓锡庆福寺,在温州一住十二年,他是一位律己至严的“苦行僧”。弘一法师世事不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更无挂碍于心,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他彻底抛却了一切世俗尘缘。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成为“至人”,才能得之。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必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他持斋甚严,每日早午二餐,过午不食,饭菜极其简单。他的被子、衣物,还是出家前置办的,补了又补,一把洋伞则用了30多年。所居寮房,除了一桌、一橱、一床,别无他物;24年里,均以衣服代枕。有官员请他赴宴,他回字条曰:“为僧只合住山谷,国士宴中甚不宜。”他致力于律典的整理,写出《四分律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等重要著作……他成为誉满天下的佛界大师,中国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出家24年,他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李叔同先生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曲、文学等造诣于一身,在多个领域有开创之功。他说:人的生活可分为三层;一层是物质生活,就是衣食;二层是精神生活,就是艺术;三层是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他认为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所以,他不满足于一二层的生活,不断攀缘,终于做了一个真正的和尚——弘一法师。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是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
  弘一法师的学生丰子恺曾说:“弘一法师不是‘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是为了人生根本问题而做和尚的。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赵朴初评价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弘一法师的书法教育主张为初学书法的人们打开一道法门,他认为:
  学字先从篆字学起
  可以顺便研究《说文》。对于文字学,便可以有一点常识了,因为一个字一个字都有它的来源,并不是凭空虚构的。关于一笔一画,都不能随随便便乱写的。若不学篆书,不讲究“说文”,对于字学及文字的起源,就不能明白;简单可以说,是不认得字啊。所以写字若由篆书入手,不但写字会进步,而且也很有兴味的。
  我以前看到养正院几位学生所抄写的稿子,写错的字,很多很多。要晓得写错了字是很可耻的。这正如学英文的人一样,不能把字母拼错了一个,若拼错了字,人家怎么认识呢?写错了我们自己的汉文字,更是不可以的。
  我们若先学会了篆书,养成写字时一笔一画的习惯,再由篆书到写楷字时,那就可以免掉很多错误。学会了篆字之后,对于写隶书、楷书、行书就都很容易,因为篆书是各种写字的根本。若要写篆字的话,可先参看“说文”这一类的书,有一部清人吴大澂的《说文》部首,那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这部书很好,便于初学。如果要学写字的话,先研究这一部书最好。既然要发心学字的话,除了写篆字而外,还有大楷、中楷、小楷,这几样都应当写。这是书法必需的童子功。我以前小孩的时候,都通通写过的。
  写大字的妙招
  至于要学一尺、二尺的字,有个很简便的方法,那就可用大砖来写。平常把四块大砖拼合起来做成桌面的样子,而且用架子架起来,也可当桌子用;要学写大字,却很方便;而且一物可供两用了。大笔怎样得到呢?可用麻扎起来做大笔,要写时就可以任意挥毫。大砖在南方也许不多,这里倒有一个方法可以替代,就是用水门汀拼起来,成为桌子;而用麻来写字,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既可练习写字,而纸及笔,也就经济得多了。
  篆书、隶书乃至行书都要写,样样都要学才好。一切碑帖也都要读,至少要浏览一下才可以。照以上的方法学了一个时期以后,才可专写一种或专写一体,这是由博而约的方法。
  用笔用纸
  至于用笔呢?算起来有很多种,如羊毫、狼毫、兔毫等。普通是用羊毫,兔毫及狼毫亦可用,并不限定哪一种。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写大字须用大笔,千万不可用小笔,用小的笔写大字那是很错误的,宁可大笔写小字,不可以用小笔写大字。
  还有纸的问题,市上所售的油光纸是很便宜的,但太光滑,很难写。若用本地所产的粗纸,就无此毛病了。我的意思,高年级的同学可用粗纸,低年级的可用油光纸。此地所用的有格子的纸,是不大适合的,和我们从前的九宫格的纸不同。
  写字的习惯
  以我的习惯而论,我用九宫格的方法,若用这种格子的纸,写起字来,是很方便的。这样一来,每个字都有规矩绳墨可守的。如写大楷时,两线相交的地方,成了一个十字形,就不致上下左右,不相对称了。要晓得写字总不能随随便便,每个字的地位,要很正,要不偏左,不偏右,不上不下,要有一定的标准。因为线有中心点,初学时注意此线,则写起来自然会适中,很“落位”了。   平常写字时,写这个字,眼睛专看这个字,其余的就不管,这也是不对的。因为上面的字,与下面的字都有关系的;即全部分的字,不论上下左右都须连贯才可以;这一点很要紧,须十分注意。不可只管写一个字,其余的一切不去管它。因为写字要使全体都能够配合,不能单就每个字去看的。
  再有一点须注意的,当我们写大字的时候,切不可倚在桌上,须使腕高高地悬起来,才可以运用如意。写中楷悬腕固好,假如肘部要倚着,那也无妨。至于小楷,则可以倚在桌上,不必悬腕的。
  写字的基本法则
  现在顺便讲讲关于写对联、中堂、横披、条幅等的方法。我们写对联或中堂,就所写的一幅字而论,是应该有章法的。普通的一幅中堂,论起优劣来,有几种要素须注意的。
  现在估量其应得的分数如下:章法五十分,字三十五分,墨色五分,印章十分。就以上四种要素合起来,总分数可以算一百分。其中并没有平均的分配,我觉得其差异及分配法当照上面所分配的样子才可以。
  一般人认为每个字都很要紧,然而依照上面的记分,只有三十五分。大家也许要怀疑为什么章法反而分数占多数呢?就章法本身而论,它之所以占着重要地位的原因,理由很简单。在艺术上有所谓三原则,即一、统一;二、变化;三、整齐。这在西洋绘画方面是认为很重要的。我便借来用在此地,以批评一幅字的好坏。我们随便写一张字,无论中堂或对联,普通将字排起来,或横,或直,首先要能够统一。字与字间,彼此必互相联络,互相关系才好。
  但是单止统一也不能的,呆板也是不可以的,须有变化才好。若变化得太厉害,乱七八糟,当然不好看。所以必须注意彼此互相联络,互相关系才可以的。就写字的章法而论,大略如此。说来虽甚简单,却不是一蹴可就的。这需要经验,多多地练习;多看古人的书法,以及碑帖,养成赏鉴艺术的眼光。
  自己能常去体认,从经验中体会出来,然后才可以慢慢地有所成就。所谓墨色要怎样才可以?即质料要好而颜色要光亮才对。还有印章,盖坏了,也是不可以的。盖的地方,要位置适中,很落位才对。同时印章当然要刻得好;印章上的字,须写得好。至于印色也当然要好的。盖用时,可以盖一颗两颗。印章有圆的方的,大的小的不一,且有种种的区别。如何区别及使用呢?那就要于写字之后再注意盖用,因为它也可以补救写字时章法的不足。
  以上所说的,是关于写字的基本法则,可当作一种规矩及准绳讲,不过是一种呆板的方法而已。
  “是字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写字最好的方法是怎样?用哪一种的方法才可以达到顶好顶好的呢?我想诸位一定很热心的要问。我想了又想,觉得想要写好字,还是要多多地练习,多看碑,多看帖才对,那就自然可以写得好了。
  诸位或者要说,这是普通的方法,假如要达到最高的境界,须如何呢?我没有办法再回答。
  曾记得《法华经》有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我便借用这句子,只改了一个字,那就是“是字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了。因为世间上无论哪一种艺术,都是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的。即以写字来说,也是要非思量分别,才可以写得好的;同时要离开思量分别才可以鉴赏艺术,才能达到艺术的最上乘的境界。
  记得古来有一位禅宗的大师,有一次人家请他上堂说法,当时台下的听众很多;他于登台后,默然坐了一会儿以后,即说“说法已毕”,便下堂了。所以今天就写字而论,讲到这里,我也只好说:“谈写字已毕了。”
  假如诸位用一张白纸,完全是白的,没有写上一个字,送给教你们写字的法师看,那么他一定说:“善哉,善哉!写得好,写得好!”
  《送别》诞生记
  李叔同年轻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这年的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纠结徘徊,最后无奈地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李叔同还没来得及挽留,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就消失在茫茫大雪中,李叔同走到门外深情地凝望远方,雪花染白他的头发,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呼唤声,仿佛也没听见。他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随后,李叔同忽然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
  怜虫摇椅
  李叔同去学生丰子恺家,每次坐木藤椅时总要摇摇椅子才肯下座。丰子恺刚开始不好意思问,但见他多次如此,就开口问他为何这样。李叔同答道: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着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这样摇一下,慢慢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这些小生命就跑开了,坐下去后不至于杀生。
  生死馈赠
  画家黄永玉回忆,未满17岁的他在福建一座山庙前盛开的玉兰树上摘花,有个老和尚在树下问他:
  “嗳!你摘花干什么呀?”
  “老子高兴,要摘就摘!”
  “你瞧,它在树上长得好好的…”
  “老子摘下来也是长得好好的!”
  “你已经来了两次了。”
  “是的,老子还要来第三次。”
  “你下来,小心点,听你讲话不像是泉州人。”
  黄永玉口咬花枝,跳下树来,老和尚邀请他到屋里坐坐,这个老和尚就是李叔同。
  屋内很简陋,法师笑着问道:“平常你都干什么呢?”黄答道:“老子画画,唔!还会别的,会唱歌,会打拳,会写诗,还会演戏,唱京戏,嗳!还会打枪,打豺狗、野猪、野鸡……”于是两人聊了起来,谈美术知识、拉斐尔、达尔文、米开朗琪罗……知道弘一的身份后,黄永玉向李叔同求字。法师答应了,让他四天后来取。一周后,回到泉州的黄才得知,李叔同圆寂了,给他留下一幅书法条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黄永玉手拿这份生死馈赠在庙中号啕大哭。
  世间没有不好的东西(夏丏尊)
  云水堂中住着四五十个游方僧。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李叔同住在下层,我见到他遗憾地说:“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罢。”而李叔同笑答:“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他又和我说了些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话。
  我惘然了。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见我坚请,他也就欣然答应。
  到了白马湖后,他就自己打开铺盖,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粉破的席子包的。那粉破的席子庄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再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然后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哪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了的。第一日未到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萝卜缨、白菜之类,可是在他却几乎是佳肴,他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夹起一块萝卜缨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斋菜,我也同席。其中有一碗咸得厉害,我抱怨地说:“这太咸了。”李叔同答道:“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事的话。“那么逢天雨仍替你送去吧!”我说。“不要紧!天雨,我有木屐哩!”他说出木屐二字时,神情上竟俨然是一种了不得的法宝。我总还有些不安。他又说:“每日走些路,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我也就无法反对了。
  在他,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小旅馆好,统舱好,挂褡好,粉破的席子好,破旧的手巾好,白菜好,莱菔好,咸苦的蔬菜好,跑路好,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得。
其他文献
薛芮
期刊
【摘 要】在《有趣的点》课堂教学中强调,基本点轻轻起笔顿笔收,变化点位置不同点会变,组合点不拥不挤相呼应。整节课“书中有法,法中求变”,落实了写字指导,彰显了书法教育,体现了生本理念。  【关键词】书法教学;点;课堂实录;评析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0-0077-04  【作者简介】李珊珊,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江苏镇江,212
摘要:本文以“伏安法测电阻”为例,用“三助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并对该课堂教学案例进行了反思,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和群体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  关键词:“三助式”教学模式;课例分析;伏安法测电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2(S)-0028-3  目前我区正在进行“三助式”教学的探索实践。三助即学生自助,生生
[摘要]中央路小学的学生,生长在“互联网 ”时代的“新新儿童”,为何会爱上“书法”这项传统的、沉静的学习活动?或许得益于近年来学校以培育儿童“书法核心素养”为旨归,创意建构了“立体、多元、整合”的独特课程范式,初步形成了中华书法文化融入课程的实现方式:融于课程设计,为儿童建构“汉字魔方”课程;融于课程实施,让儿童期待“笔尖上的旅行”;融于课程文化,领儿童走向“诗与远方的田野”。  [关键词]书法文
摘 要:“牛顿第三定律”在力学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教材有关“牛顿第三定律”的编写与旧教材存在较大不同。对人教版新旧两版教材中的“牛顿第三定律”进行比较,发现新版教材的章节结构、教学逻辑、具体内容都做了调整和优化,更注重知识的统一性、层次性和科学性,重视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实。  关键词:人教版;牛顿第三定律;比较分析;高中物理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7
摘 要:要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必须充分把握学科特质,了解“单元设计”的意图,将课时设计进行前后联系,从而整体把握知识的建构过程。尤其是在初三复习课中,需要以此为基础建立“目标—学习—评价”三位一体的学习架构,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单元设计;初三物理复习;学习架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1-0019-5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全
2007年9月1日,IBM公司的科学家们在美国《科学》杂志宣布了两项原子尺度的科学突破:第一项是在了解单个原子保持一定的磁方向、从而使其具备适合未来数据存储应用的能力方面所迈出的重要一步;第二项是一个分子内不同原子之间及不同分子彼此之间的一个逻辑开关,它们是分子计算机的潜在构造单元。这两项重大突破为研制原子尺度的结构和装置奠定了基础。  虽然这两项突破性研究成果的最终应用与实践还将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 要】经典汉隶风格多样,且每类皆有一定历史地位。暂不论论者所在阶层、所持理论之高低,但《礼器碑》的“君子象”历来为士人所重。其瘦劲风骨给隶书学习者在线条质量的提升上能带来多面提升的启示。  【关键词】瘦劲;笔法;结构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5-0013-03  【作者简介】庆旭,江苏省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苏州,21
作者简介:陈宗荣,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物理学科教研员,福建省物理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研员,福建省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厦门市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厦门市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厦门市高中新课程指导组成员、市初中物理学科指导组组长、市名师讲学团成员。近几年主编或参与编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情景要素教学资源库·物理》、《初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物理学科知识
摘 要:学习是获得体验感悟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从事某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发生与能力培养相关的行为,然后在新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加强和深化,成为他们学习素质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只是关注学生在该过程中所获得的结论。在过程中体验,在思考中领悟,自觉、主动、有效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过程;体验;思考;领悟;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