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内造“人设”,镜头外丢公德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1985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镜头里初识老君山美景,确实让人惊叹:大雪过后,银装素裹的山岭点缀着金碧辉煌的楼阁,绝美景色恍如天宫。然而,一句“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顶吃泡面”,竟然引来众多“网红”奔赴老君山顶直播吃泡面,终使这人间仙境垃圾满地,难以清理。
  直播完吃泡面,将泡面盒随手一扔,“网红”当然知道这是错的。何以见得?因为在他们的镜头里,永远只有妆容精致的个人形象,永远只展示热气腾腾吃泡面的场景,却屏蔽了自己随手扔泡面盒的动作,也把满地垃圾屏蔽于镜头之外。
  人们在镜头内外呈现出不同的面目,这一点并不难理解。社会学家戈夫曼就把社会生活分为“前台”和“后台”。当人们在正式场合扮演正式角色,他们的行为模式就类似于舞台上的“表演”;当人们退居幕后,他们就会卸下面具,把在“前台”小心克制的情感和行为释放出来。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正常的社会角色扮演,在一些人身上异化为表演性的人生和生活,呈现出一个迥异于自身的虚拟自我。在社交媒体的围观者面前,他们按照这个“人设”的要求和内在逻辑,时时刻刻处于一种表演状态。真实的自我可以没有观众,但表演必须有观众,虚拟自我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于展示,主要目的就是“被看见”。在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处处可以看到手持直播设备的“网红”在打卡。
  但社会毕竟不是舞台,人生也不能全靠演技。法律规范、公序良俗、社会公德,都对真实的个体提出了规范要求。既然事发公共场所、事涉公共利益,那么“直播吃泡面”时候,镜头就不该仅仅展示他们精心剪辑之后的热气腾腾和喜气洋洋,而让他们随手乱扔泡面盒的动作成为镜头之外的“隐秘的角落”。
  表演的生活毕竟不是生活本身,虚拟的“人设”也不是真实的自己。正如“凡尔赛文学家”写完一掷千金的“凡尔赛文学”之后,转头就得面对令人头痛的房租和水电账单,镜头前永远光鲜亮丽的“网红”,也有必要凝视一下自己的品德和素质。在表演的镜头里,固然可以把真实一面屏蔽于“隐秘的角落”,但是,品德素质审视这个“镜头”,却永远凝视人们最真实的一面。
  (编辑:關晓星)
其他文献
面对一个个熟悉的话题,怎么也想不起能够支撑起写作中心的素材,这是很多考生在考场之中体验到的焦灼。课间老师讲,课下自己看,感觉积累了很多素材,但真正进考场,还是会手足无措。2017年高考作文阅卷,我再一次见识了考生在素材运用方面的灵动思维,也发现了一些失误之处。  佳作示范区  1.点面结合  所谓“点”,就是某一个具体素材;所谓“面”,就是具有普遍性的现象。点面结合,就是由点到面或者由面到点,选用
美国著名作家卡森·麦卡勒斯23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肋膜炎、链球菌喉炎和肺炎,她时常徘徊在痛苦的边缘,几次动过轻生的念头。  一天,麦卡勒斯去附近公园散心,一位五十多岁的妇人从她身边经过。麦卡勒斯知道这位妇人就住在附近,她的丈夫身体不好,需要照料。麦卡勒斯见老妇人脸上笑眯眯的,吃惊地问道:“为何您脸上完全看不出一丝愁容?”妇人反过来问她:“你摔跤后会怎么做呢?”“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继续往前走。”麦
俗话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怎么拉开的呢?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大脑、两只手、两条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是一个社会层次或者在同一所学校读书的人,最后的距离也会越拉越大,有的人走向平庸,而有的人则走向成功。  昨天看到一则案例,说一位HR在面试应聘者时,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每天下班后的3小时,都做什么?  我想起自己毕业时,应聘某个心仪单位,面试官也问过我:可不可以单拿出来
西西熊做事总是丢三落四,不是起床  找不到袜子就是开门找不到钥匙,不是写作业找不到笔就是坐公交车找不到零钱。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星期天早上,大个子老鼠在等小个子猫,他们约好一起去爬山的。但大个子老鼠没等来小个子猫,等来了小个子猫的电话。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啾啾先生:  你好!最近我好怕上学,班上几个同学很坏,总想打我,可我爸爸妈妈总叫我不要跟别人吵架,打架,要好好学习,但是我要是没反应的话那几个人就更坏了,我真的很想打他们一顿,我该怎么办啊?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我喜爱的故事书是《爷爷一定有办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小学开设英语课,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开阔儿童的视野,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但目前,有的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好像是学到了很多单词、很多语法、很多“语言点”,但一离开课堂、离开考场,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却似是而非,几乎说不出几个正确的句子,这就是“聋哑英语”的弊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加强“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技能和良好的说话习惯,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
“用一根线条去散步”,这是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清楚地道出了幼儿线描画的特点:随意性、游戏性,同时, 也告诉我们它会带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那么,在大班线描画的实践教学中,怎么让幼儿感受到这一点?怎么激发幼儿对线描画创作的热情呢?我觉得幼儿的自由表现和灵活创造最为重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
阿叮,你帮我钉钉子盖房子好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