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哮喘的临床治疗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x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重症哮喘;临床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99-01
  重症哮喘指的是哮喘急性发作,常规平喘药物不能控制,是呼吸内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哮喘患者虽经吸入糖皮质激素(≦1000μg/d)和应用长效β受体激动剂或茶碱类药物治疗后,哮喘症状仍持续存在或继续恶化,或哮喘呈暴发性发作,从哮喘发作后短时间内即进入重危状态,临床上常难以处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資料选取重症哮喘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5岁-78岁。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制定的危重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1.2诊断多有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加,730次/分。多呈极度严重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浅,呼气延长且费力,强迫端坐呼吸,不能平卧,不能讲话,大汗淋漓,焦虑,表情痛苦而恐惧。病情严重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典型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可有明显三凹征。常有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胸锁乳突肌痉挛性收缩,胸廓饱满。重症哮喘患者均有中等度的低氧血症,甚至是重度低氧血症。重症哮喘时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也常见。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可能存在阻塞性感染。胸部X线检查常表现为肺过度充气,也可有气胸,纵膈气肿,肺不张或肺炎等。
  1.3治疗可选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低流量给养(1-2L/min),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目标是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0%以上,PaCO2在60mmHg以上。选取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β2激动剂:予沙丁胺醇5mg或特布他林5mg的雾化原液经雾化后用面罩吸入。症状缓解后予吸入型长效β2受体兴奋剂沙美特罗或福莫特罗,每次2喷,每日2次,并按需使用吸入型短效β2受体兴奋剂沙丁胺醇。抗胆碱类药可给予异丙托溴铵50μg雾化原液与β2激动剂同时雾化吸入。症状缓解后给予吸入型异丙托溴铵,每次20-40μg,每日3-4次。茶碱类可用氨茶碱0.25-0.5g加入5%葡萄糖250-500ml中静滴,监测血氨茶碱浓度,以确定氨茶碱应用的量及速度,一般认为,最适合的浓度为10-20μg/ml,低于此量则药效较差。糖皮质激素可用甲泼尼龙40-160mg静注,剂量根据病情及个体情况而定。亦可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300-600mg静脉滴注。
  2结果
  50例患者经以上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3讨论
  目前,哮喘尚不能根治,但只要严格按照哮喘防治指南对病人实施长期管理,绝大多数病人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重症哮喘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治疗不及时,没有及时就诊;没有遵从医嘱正规用药,如对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各种吸入剂顾虑重重。对茶碱类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剂量应用不足,或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伴有咳嗽、咳痰时只强调使用抗生素,而忽视了舒张支气管和祛痰。此外,有相当数量的哮喘患者不会正确的使用各种定量雾化器治疗,病情稍缓解即停药。对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患者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多过快,由于发热、呼吸加快,氨茶碱的利尿作用,补液量不足,造成脱水,气道内形成粘液栓。没有及时脱离过敏原,包括居室内或工作环境中持续吸入过敏原。病人情绪紧张。此外,由于哮喘发作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而误用心得安等药物,或感冒后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合并肺不张、自发性气胸或纵隔气肿而没被发现和相应处理。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对扶贫90岁以上高龄患者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安全性、临床性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1年对白内障患者中90岁以上超高龄老人28例(32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手
对某型直升机蜂窝夹层结构抗弯刚度进行了深入探讨,给出理论上分析计算蜂窝夹层结构抗弯刚度的一般方法,得出了影响弯曲刚度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Nastran对一典
(接上期)12 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 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学名Cossus orientalis,为鳞翅目木蠹蛾科。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国外的俄罗斯、朝鲜、日本也有。除为害法国梧桐
脑面部血管瘤又名Sturge-Weber syndrome,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先天性疾病。此病临床特点为一侧颜面的血管痣,对侧肢体抽搐、偏瘫、偏盲、智力减退和患侧青光眼。按照Poser等的
插花造型分为对称和不对称2种类型,对称造型采用五花定位法和三花定位法确定花体位置,不对称插花有直立式、倾斜式、悬崖式和平卧式等4种基本造型方式,作为4种基本方式的扩展
目的对剖宫产术子宫裂口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2008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术(出现术后子宫裂口)的产妇共90例,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
综述国内外花色基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从创造新花色、淡化原花色和加深原花色三方面分析总结其研究现状,提出花色基因工程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