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是磨出来的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auseA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主要是想让学生经历画图整理信息的全过程,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感受价值”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画图整理信息的价值,并产生使用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进而形成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
  下面,我就如何在教学中突破本课重点,谈谈磨课历程。
  应用题教学着眼点在于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为了在传统教法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创造,我首先想到的是在创设情境时有所创新。因此,在教学时我曾创设以下情境:第一次是引入如何改造家里客厅的问题;第二次是创设小猫和小兔争论如何把一个长方形面积增大的问题;第三次是把课本中的例1做成录音播放……在反复尝试中,我发现虽然创设情境令课堂氛围活跃了,但在激发学生主动地运用策略去解决问题的意识上意义不大,甚至为此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随着对教材的进一步解读,我发现本课例题的呈现形式一改借助主题生活情景图导出例题的模式,而是用纯文字的形式出示,表面上显得不那么生动了,但细品之下却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数学气息:简练的例题呈现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感觉到数量关系的模糊,更快地将思维状态切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形式上的简约并不等于思维上的简单,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用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自主发现上。
  基于以上认识,我决定以文字直接出示例题:
  京山小学原来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例题呈现后,我组织学生审题、思考并自主解题。在巡视中,我发现学生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直接列算式解答正确的;2.受到课前游戏的知识迁移启发,借助示意图再列算式的;3.不知该如何解答的。
  以往教学时,我会请第二种“借助示意图再列算式”的学生分析示范,然后总结示意图的作用。虽然课堂时间控制得较好,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这次,我让所有学生暂时停下笔,然后选取两种不同解法进行展示。
  先让直接列算式的学生说解法,虽然这名学生讲解得相当详尽,但仍有学生目光茫然。接着,我让借助示意图再列算式的学生结合示意图进行分析,大多学生脸上都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再抓住这个时机进行点拨。教学到这个环节,学生均不同程度地领会到画示意图能帮助我们把题意理解得更清晰。为了进一步加深印象,我又回过头问没有做对的学生:“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会怎么做?”
  整个过程中,因为有对前面几次教学的反思,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方案,在多种方法的展示比较中,学生感受到画图独到的妙用,自然产生了运用画图策略的需求。特别是解题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在倾听他人见解中理解,并给予二次反思和选择的机会,对他们帮助较大。
  这样,在引导所有学生达成“画图好”的共识后,紧接着就能指导学生怎样“画好图”了。画好图后,我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示意图,学习如何用好图,特别让原先不会做的学生结合示意图汇报做法。最后,我再让学生反思,画示意图在解题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这时,学生都高高举手回答,“更清晰地看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
  在以往教学时,总觉得让学生说作用谈感受时,发言人数少,发言内容贫乏。为此我反思:“我给孩子们创设条件,让他们充分感受了吗?”带着这些问题再思考“为什么称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叫“解决问题的方法”,借用省教科院研究员刘莉老师的话来说,策略是不可传递的,也就是说策略不是可以教会的,而是让学生体会之后他们自主形成的一種意识,这种“遇到什么问题就想到要用什么合适方法的意识”就是策略。是啊,看看这些孩子有了切实的感受后,精彩丰富的表达就喷涌而出。
  一节好课是在一次次打磨中造就的,磨课的过程是教师历练、成长的过程。通过磨课,我发现,教师要始终站在一个引导者的位置上,要不断琢磨教材的真正用意,要眼中有全体学生,这样才能选择最合适的教学策略,让新课程的理念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
  (作者单位:京山县京山小学)
  责任编辑 严 芳
其他文献
《鬣狗之路》一片是以加拿大军队在阿富汗的作战行动为背景的,展现了一支现代化的职业军队与装备训练都非常落后的武装力量之间的较量。片中的塔利班武装人员仍然装备着标志性武器AK系列枪械,还出现了使用82mm无后坐力炮攻击瑞恩等人所在房屋的镜头(不过,影片的翻译者显然没有搞清楚无后坐力炮和迫击炮的区别,将其翻译成了迫击炮)。而加拿大军队作为一支以西方标准装备起来的军队,其武器装备也基本上是美式的。不过,加
诵读法是文言文的传统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体悟到语言的节奏美、韵律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感悟到文言文的人文内涵。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文言文诵读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反复吟诵,读通文律  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这句话指
手持M16A1步枪的美军队员,该枪加装有M4A消声器人体工程学实验室的参选消声器  为了给美军提供消声器,美国陆军的人体工程学实验室(HEL)首先推出了HELM2消声器。HELM2是一种试验性的消声器,安装在M16步枪上使用。消声器长14英寸(356mm),内部装有24个消声碗和1个膨胀腔。  之后,在1966年5月,美国陆军越南分部(USARV,UnitedStatesArmy,Vietnam)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得以落地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学习,必须追根溯源,找到深度学习的源头——文本,只有深度解读文本,才能让深度学习变成有源之水。此文所谈文本,是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范本,即教材选编的文章。本文以《猫》一文的文本解读为例,浅谈如何对文本进行有深度的解读,从而获取深度学习的源头活水。  一、基于文章体式解读文本,实现“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整个小学数学阶段的一个难点,历年教学这个内容都要超出计划的课时数。即便这样,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不好、掌握不好、运用不好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错。笔者列举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以期对比、发现、提升。  归纳法教学模式:  一、情境引入,积累经验  生1:(4 10)×25=350。  生2:4×25 10×25=350。  师:你能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吗?  生1:我先算一共卖出几个篮球
课程整合的本意在于将教学中零星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成意义丰富的整体,完成课程的意义化、内化、类化、简化。然而,现实中的课程整合往往只关注到其简化的一面:无论是从学科之间重复的内容切入,依据学段教学安排,调整教学顺序,以实现跨学科课程整合,还是从学科单元主题入手,将学科之间主题相近的单元整合,按照课程标准,分层次进行设计与训练,抑或是从设计开发校本课程出发,通过课题式、课例式等项目推进,有效地实现
“综合与实践”活动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正确诠释该课程的内涵?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四个关注”,才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诠释该课程的内涵,实现“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  一、关注问题——实施“综合与实践”的载体  “综合与实践”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因此,“综合与实践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组织学生实验、观察,让学生经历发现、猜测、推理、验证的过程,从而能够数学地表达和思维。当然,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承载数学知识结构的“实物原型”必须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思维特征的直观性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存在矛盾,数学教学需要有意识借助实物直观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语言。因此,要依据实物直观外部形状、内部结构等对比演示,多层次、多角度观察、操作、想象、对比,从静态到动态、从直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是戏剧的突出特征之一,它能让戏剧的矛盾冲突更激烈,文本结构更紧凑,文本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笔者以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威尼斯商人》《江村小景》《陈毅市长》《一厘米》)为例,具体谈谈。  一、利用巧合,读懂矛盾冲突  戏剧的矛盾冲突通常被称为戏剧冲突,它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戏剧理论中有
管建刚  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首届教学名师,苏州教育名家,2008 年度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自2005 年以来,管建刚先后出版了《魔法作文营》《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线教师》《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我的作文评改舉隅》《教师成长的秘密》《我的作文教学六讲》《一线表扬学》《管建刚和他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