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第一辆车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feng11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已很少见的老飞鸽自行车


虽然现在看着条件艰苦,可那时一家三口有辆自行车是幸福满满

  每当看到小区里一辆接着一辆出出进进的汽车,或者是假日里一家人走出门就坐上家门口的私家车,尤其是看到他们关好车门,随着车轮子转起来,一溜烟儿开走的那一刻,心中总是不由得一阵感慨,脑海里更是时时浮现出北京胡同里曾经一辆接着一辆的自行车……
  是啊,从自行车到汽车,提起现如今咱们北京人的出行,说起来真不是一星半点儿的变化。所以提起很多人在为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感到知足和幸福的同时,也经常会说起当年北京城满大街自行车大军行进的场景。感慨中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家曾经骑过的自行车,尤其忘不了我们家刚刚买到第一辆自行车的情景……
  如今谁家要是买辆汽车虽说不算个小事,可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更不至于乐得找不着北。40多年前就不一样了,别说买汽车是谁家都没有想过的事,就是买辆自行车也是居家过日子的头等不容易事。所以,那时谁家要是能买上一辆自行车,还真是一件了不起和让人找不着北的大事。
  那是在1972年,我们俩终于买上了一辆28型“飞鸽”加重自行车。现在提起来,那辆自行车甭管是型号和牌子,都得说是“土”得掉渣。可在当年的京郊农村,它却又时尚又实用,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羡慕嫉妒恨”的眼球。此外还有我们俩经过“几番”的准备,终于把那辆飞鸽车请进家门的前前后后,也足够您听上一段了。
  那时我们俩都在京郊密云西田各庄公社教书,大女儿还不到两岁。40多年前的偏远农村,除了吃穿,最难的大概就是出门了。不管是去20多里远的县城,还是去10多里外的火车站,如果不能骑上自行车,就只有甩开双腿大步走的份儿了。
  自行车这么重要,可当年谁家想买上一辆,还真不是说买就能买的。先说这买车的钱,当时1辆飞鸽车是172元,要说这钱搁现在真是不算什么,我敢说谁家都是连眼睛都不用眨就能拍出来。不过40多年前可没这景儿。那时我一个月工资32块钱,拿这数和172比,这账就算明白了。快顶上我半年工资了,说是天文数字也许过了点儿,可真说谁家立马儿掏出来了,不用问,保准都是一点儿一点儿攒上一大阵子的。因此在我们当年农村老师的口中,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别瞧不上这辆自行车,那可是半个家当”。
  所以在当年买自行车,用句现在话说,头一条就是“经济压力大”。这还不算,还有一个第二条也很重要,就是得有“自行车票”。说起来还是3个字,“不容易”。因为想买自行车,首先得在本单位申请登记,等到上边分配下来自行车票了,再发到职工手里。您问等多长时间?那就看你的运气了,申请人多,就时间长;申请人少,就时间短。咱北京人不是讲个先来后到嘛。
  反正是不管怎么说,这自行车票没到手,您这自行车肯定是请不进家门。您瞧,这当年谁家要是买辆自行车,不单单是居家过日子的重要大事,是不是比当下买汽车的“动静”大多了?
  现在还记得,自打手里攒齐了钱和自行车票,我们俩心里就是两个字——高兴。等到交上钱和自行车票,他骑上车,我在后面坐上“二等”时,就更甭说了。这一路,我们俩简直就是从脑袋顶到脚底下,从心里到脸上,浑身上下,除了一个“乐”字,别的什么都没有了。再看这一路上从身边走过的人,也没别的,整个儿就是一个满脸羡慕。


当年的自行车大军

  也是,那年月,谁瞅见锃光瓦亮的新飞鸽车不眼馋呀。当时那景儿,怎么说呢,看见现在年轻人开上新汽车那模样吧,可要是比起当年我们俩买上第一辆自行车那景儿还是差多了。人家现在年轻人开新车高兴自是没得说,可脸上那架子端的稳呀。哪像我们俩,骑个自行车、坐上个“二等”,就咧着大嘴乐了一道。
  话说回来,当下年轻人买车是玩一个时尚,玩个“酷”,所以人家那架子玩得也是没的挑。我们那会儿买了自行车虽说乐得没个样儿,倒是玩出一个实在。说起来还是因为那个时代自行车的地位实在是太不一般了。就说我们当地的最高领导公社书记吧,虽说下乡检查就是骑辆自行车,可当时不管是在我们当老师的眼里,还是种庄稼的农民眼里,那就是最高级的交通工具。至于各家过日子,自行车管的大用就更甭说了。最忘不了的还是当年回城里到火车站路上的情景,他骑上车,前边大梁上坐着老大,后边我抱着老二坐“二等”,外侧还挂一个大旅行包。别瞧连人带车整个一个“超负荷”,可一家4口还全都挺美,为啥?因为我们骑上了自行车。
  后来,我们俩都调回了城里。再后来,我们家又买了好几辆自行车。说起来不管是价钱、牌子,哪辆也压过当年那辆“飞鸽”。可哪回也没有过当年買那辆飞鸽的“心气儿”,别说咧嘴乐了,就跟没事似的。就是孩子把汽车开回家来那天,也没见着谁怎么着。
  说来说去的,我觉着还是咱这日子越来越好了,甭说别的,就说那阵儿买辆自行车得用我半年工资。现在呢,一个月的退休金不知就能买上几辆自行车。所以别说买自行车,就是买汽车也不算个事了。用老百姓的话说,咱现在的生活提高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儿。要是往高点说呢,还是我们国家越来越富了,社会越来越进步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其他文献
前几天,我去了一家大型超市,在里边转悠了一圈儿,触景生情,不由得想起已经远离我们的通州百货商场。儿时难忘的“通百”  老通州人都喜欢管通州百货商场叫“通百”。“通百”最早是中百公司通县商店第一门市部,位于闸桥十字路口往东100多米路北,南北相通,1950年7月开张营业。  1964年,我正在通县民族小学上学,每逢星期天,常和发小去闸桥玩。我们看到新华大街闸桥十字路口东北角的施工工地很是忙活,建筑工
期刊
小时候,每当夜幕拉上,我和小伙伴们就迫不及待地等着天上的星星出来.rn于是,我们坐在老屋的院子里数星星.它们就像哨兵一样各就各位,相继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有的耀眼得很,有
期刊
当下,我国的纸浆模塑制品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符合构建环保、绿色社会的要求,且成本低、易加工,可利用率高等,所以,纸浆模塑制品的前景非常广阔.如何能优化纸浆模塑在运输包
小镇被画成了彩虹村  德国涂鸦组织Germen Crew这次把创作空间搬到了墨西哥的一座小镇,因为地势高,从远处一眼就能看到。Germen Crew通过询问居民喜欢的颜色、个性,力图创作出最合适的作品。从白漆打底到观察、调查、上色,艺术家和当地居民们穿梭在街头巷尾,每一栋房子粉刷的图形和色彩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化过妆”的小镇不仅看上去焕然一新,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彩虹村”。  西班牙:百年教堂变
期刊
年初,在整理旧物时,意外发现了自己多年找寻不到的一张定期存单,让我喜出望外。不是因为里面的80元钱有多么重要,而是它背后有一段让我终身难忘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中,我的双亲跟随小弟世杰一家搬迁到复兴门外。从低矮的平房搬到了高楼,二老别提有多高兴了——真有点“一步登天”的感觉。不过,父母住惯了平房,习惯了众多邻里街坊相伴,住上高楼以后,却失去了昔日邻里间的热络往来。尤其新居的对门有很长时间空着
期刊
四十年前的那个春天rn乌裕尔河畔的春天脚步总是来得迟些,然而那一年却似乎早了几日.在我河水般流淌的记忆中,时不时会帆影似地出现那一年的春天.掐指算起来,已经整整四十个
期刊
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学生奖励的评定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对实现高等教育育人目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梳理分析高校学生奖励体系建设研究文献的基础
伴随着财务管理制度在教育领域的纵深发展,面对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有效合理地提高对高校财务资源的配置,努力提高资金使
期刊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