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

来源 :小学生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goo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里正在直播青年歌手大奖赛。一位歌手一曲唱完,10个评委亮出10个分数(100分为满分)。如某歌手的得分:90.00,95.00,95.00,95.00,95.50,96.00,96.00,96.50,99.00,100。按评分规则,去掉一个最高分100分,去掉一个最低分90.00分,将其余8个得分作平均分,该歌手的最后得分为:
  1
 ——(95.00+95.00+95.00+95.5
  8
0+96.00+96.00+96.50+99.00)=96.00(分)。
  好奇发问:为什么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呢?
  耐心解答:这是因为要剔除异常数。异常数通常是由于评委的疏忽,或欣赏兴趣特别,甚至有意褒贬所造成的评分过高或过低的情形。为了减少异常数对正确评分的影响,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就是合理的了。
  这种评分方法与数学上的中位数概念有关。什么是中位数呢?例如上面这位歌手有10个得分,它们的中位数是第5个数(95.50)和第6个数(96.00)之间的平均数95.75。比95.75大或小的数各有5个。
  平均数大家都熟悉,其实,中位数有时比平均数还能反映平均水平。例如,某班10个同学参加一项考试,有两个人逃学交了白卷。10个得分依次排列是:0,0,61,65,65,69,70,72,78,81。取其平均数,应是:
  1
  ——(0+0+61+65+65+69+70+72+78+81)=56.1
  10
(分)。
  于是,得61分的那位同学,超过平均数56.1分达5分之多,按常理他该属中上水平了。其实他是倒数第三名。如果除去两个逃学的,他则是最后一名。这里,平均数不能真正起到反映平均水平的作用,因为有两个“鸭蛋”扰乱了它。
  那么,干脆把这两个“鸭蛋”略去不计,按8个人平均计算行不行呢?当然不行,因为这未免有些弄虚作假。这时取中位数就很合适。这时的中位数是:
  1
 ——(65+69)=67(分)。
  2
  比67分低的有5个同学,比67分高的也有5个同学。超过67分的是中上水平,低于67分的是中下水平。所以中位数才是真正的“中等水平”的代表数。
  中位数除了有代表“中等”的好处之外,它还比平均数容易计算。偶数个数字的中位数,是按大小排列后的这偶数个数字中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奇数个数字的中位数,即是按大小排列后的中间那个数。
  当然,平均数也有好处,即考虑到了每个数据的作用。电视大奖赛的评分正是发挥了大多数评委(10个当中有8个)的作用。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评分方法,将平均数和中位数合起来使用,是比较合理的方案之一。
其他文献
斑马老师板着一张马脸,总是很严肃,除了讲课、考试,就是判作业、读书;要不然,他就批评胖胖熊的心太粗;训斥小猴子只知道爬树,不知道刻苦;大嘴兔子写错一个字,他就瞪圆眼珠:“你,你怎么总是稀里糊涂!”  可怜的小动物,憋了一肚子苦水没处吐,放学后,他们常常聚在一起嘀嘀咕咕。东嘀咕西嘀咕,一个好主意很快就冒出。  如果,如果这个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我扔下笔,拍拍屁股,走出小屋,去学猴子爬大树,去学狗熊追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自主学习也是以目标为依据,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自主学习能力则又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获取知识,所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