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鼻塞的病因学及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t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塞(nasal obstruction)是耳鼻喉科的常见主诉,是多数鼻科疾病的共有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1]。鼻塞可以由炎症(过敏性及感染性)、占位病变、鼻气道结构异常、药物性、生理性、感觉神经性及心理性等因素引起[2-3]。其中黏膜炎症引起的鼻塞多数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为急性或亚急性,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4]。但对于鼻塞持续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慢性鼻塞患者,其病因更为复杂且顽固。
其他文献
以2012-2018年4届冬、夏两季奥运会832名参赛运动员为研究样本,采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法,从关联、密度、色彩等级对其运动员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空间分布表现出“两极分化”的非均衡性,呈“簇”“点”相间的团状格局,且东部沿海与中部省域居多、西北部省域稀疏;形成以辽宁、京津冀、长三角地区为核心区的3个高密度核心圈,以黑、鲁、川、粤、闽、豫为核心区的6个次级核心圈,以及围绕鄂、湘、陕、甘、新为点的多个小核心圈;省域间各异的自然地貌环境、历史文化要素支配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