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官员是社会的标杆。当某些“社会标杆”患了“权耻感”缺失症时,许多社会成员就会受到传染,必将出现缺乏“名耻感”、“利耻感”等
尽人皆知,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在于人有“耻感意识”。即,在某些欠文明、不道德的行为面前有远离、拒绝、憎恶、反对的心理,而对自己的某些错误言行或不检点举止会感到脸红、羞愧。这样,才有了评判荣辱是非的标准,才会在知荣明耻的基础上行荣抑耻。然而,时下相当一些官员为了升迁,却连起码的“权耻感”都丧失殆尽了。
比如,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少有干部直截了当向上级提出升迁要求的。即便迫切希望进步,大多也羞于启齿。遗憾的是,时代不同了,“官念”不一样。现如今,不少官员非但毫无顾忌的向上级提出诸如提拔、重用之类的要求,而且理直气壮地“跑买讨要”,且不以为羞耻,反以为正常。
因为缺少“权耻感”,有的人甚至直截了当跑官买官。据报道,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区委书记杜欣涉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达1200多万元。其中,不少是卖官所得。现已初步查明,为了买官,该区向杜欣送钱超过5万元的干部就有48人之多。而此前曾有报道说,有人为了达到提拔重用的目的,干脆贷款买官。
因为缺少“权耻感”,有的人拐弯抹角让他人掏腰包、拉关系、找门路,为自己升迁铺平道路。尔后用间接买来的官职为“他人”效劳,甚至为其不法行为保驾护航、通风报信,猫当鼠佣。原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兼福州市公安局局长庄如顺,便是这样的典型。
因为缺少“权耻感”,有的人极尽阿臾奉承之能事,唯领导马头是瞻,低三下四、丧失人格,屈己徇人、沽名钓誉。更有甚者,大搞色权交易,以期换得一官半职。
诚然,官员缺乏“权耻感”与一些地方存在的“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等潜规则不无关系。然而,更为深层的原因是,“跑买讨要”既实惠又安全。一方面,官到手了,要啥有啥,想干啥就干啥。而一旦东窗事发,也坦然得很,大家都这样,何耻之有?不是若无其事,就是大叫冤枉。比如那个经常用布袋给杜欣送钱的平顶山市新华区财政局局长,在向办案人员交代时就满怀委屈地说:“他(指杜欣)是领导,他向我要钱,我能不给吗?”另一方面,官到手了,就是自己的。法不责众,不论是跑是买,即便查明核实了,也能平安无事。
北宋有个名叫贾昌朝的人,为官多年,熟谙官场习气,所以教诲儿孙从政为官最重要的是清廉。他在给儿孙的家训中写道:“苟得禄利,略无愧耻。吁,可骇哉!”意思是说,只要能得到利禄,就不管什么廉耻。这样,真可怕呀!古人尚且有着强烈的“权耻感”、“危机感”,在社会文明进步的今天,还有人为了权力,毫不知耻,岂不悲哉?!
官员是社会的标杆。当某些“社会标杆”患了“权耻感”缺失症时,许多社会成员就会受到传染,必将出现缺乏“名耻感”、“利耻感”、“食耻感”乃至“文耻感”、“艺耻感”、“性耻感”等。由此看来,我们既要加强对官员的荣辱观教育,更要对那些直接间接买官者,抑或色权交易者从重从严惩处。一经发现,该罢官的罢官,该法办的法办,不让他们捞好处得实惠。这样,才会增强官员的“权耻感”,从而影响和促进公众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