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与赞美诗》的修辞艺术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dzn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文章以《警察与赞美诗》这部悲喜剧英语小说为基本研究对象,在简单介绍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多个类型修辞手法的使用来着重分析修辞手法在刻画小说人物形象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旨在能够帮助人们更为深刻的解读这部作品。
   关键词:英语小说 《警察与赞美诗》 修辞 应用
   英語修辞学深受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古典修辞学的影响,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完善,成为语言学中的独立学科,不同类型的修辞格也共同构成了文学语言的主体。修辞在文学作品中使用不仅能美化文学语言,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延伸语义的基本功能,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语言背后的意义。从语言学角度,小说的语言属于一种话语形式,同时也具备自身独有的特点,即形象性的语言、艺术性的语言。修辞作为语言学的独立学科,和语言学、词汇学、语法学存在密切的关联,其是语言的载体,也具备一定的语义表达功能,蕴含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通过修辞的使用会扩充句子的内涵,达到良好的语用表达效果。英语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经典作品,该小说运用了大量独特的修辞手法,为了能够更好的解读这部作品,文章着重就小说中修辞手法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
   一.小说的基本内容
   这部短篇小说用幽默讽刺的语言,借助苏比悲惨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残酷,体现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怀。欧·亨利善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讽刺社会的残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篇小说是其代表之作,运用了丰富的修辞艺术手法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二.小说中所使用的修辞解读
   1.明喻
   在小说表述中所使用的明喻主要是使用as、like这类没有实际关联的单词来连接文本内容,使得上下文之间产生关联。将as、like这类的修辞使用到文本中会使得没有关联的概念产生必要的关联。在小说中有这样的描述:“Caesar had his Brutus, and every bed of charity must have its toll of a bath, and every loaf of bread its compensation of a private and personal inquisition.”这句话生动形象的体现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表现出苏比对市政府以及市政府举办的救济活动所产生的实质性认识。苏比认为,这些慈善机构的慈善人会让自己失去自由。通过对当时社会的描写,使用明喻的方法展现了苏比所在的社会背景,展现了人们在这个背景下所表现的痛苦和绝望。
   2.暗喻
   暗喻是指本体和喻体都在一个句子中出现,总体展现的是一种复杂的组合关系。通过暗喻会从侧面说明二者之间的关联,暗喻不像明喻一样直观,需要读者动脑去思考。比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将冬天到来时的第一片树叶暗喻为杰克弗罗斯特向公园中的流浪者寄送卡片,将沥青公路暗喻为广阔的海洋,通过暗喻体现出作者对美好、自由的向往。“Strong and ready hands turned him about and conveyed him in silence and to the sidewalk and averted the ignoble fate of the menaced mallard.”这句话将苏比比作一个可怜的鸭子,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只能够任人宰割,通过使用暗语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小说的深度。
   3.借喻
   借代是指使用任何事物代表部分与之关联事物是存在关联单词赋予的含义。在这部作品中,苏比在岛屿上呆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他得到了应有的吃喝保障和同伴陪伴。在文章中所使用的the Island是监狱所在小岛的名称,本质上仍然是监狱。监狱在苏比的心目中不是囚禁自由的地方,而是逃避现实的地方。这样的象征从侧面表现出苏比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拟人
   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将抽象的事物比作人,将不具备能力、情感的事物比作像人一样具有动作行为能力,且具备一定情感,将一切事物人格化处理。杰克对麦迪逊广场周围的人民表现出十分友好的姿态,并对他的拜访显示出了公平的警告。欧·亨利将冬天季节拟人化表述,将其比喻为杰克佛罗斯特。在小说中北风也被人们拟人化描写,由此不仅从侧面展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且也丰富了文章的基本内容。“Then he reveals to the waiter the fact that the smallest coin and himself are strangers Soapy does the same, feeling that luck will turn against him again.”这一句将硬币拟人化处理,让硬币成为苏比的陌生人,整个描述想要表达的是苏比从来都是穷困潦倒,身无分文,哪怕是最不值钱的硬币苏比也无法拥有,通过使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部作品情节和感情丰富。
   三.小说的语言意义功能分析
   (一)词语选择精准,顺利传达信息,增强句子的深层含义
   1.词语的多义性
   “hand”在文章中出现了六次,每次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①“...and when soapy moves uneasily on his bench in the park,you may know that winter is near at hand”(当索比在公园里的长凳上不安地移动时,你就知道冬天即将来临)在这个句子中“at hand”是来临的意思。②“At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了更好地发挥地理课后作业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纠正传统课堂中地理课后作业设置的误区,作者以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其他高中地理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归纳得出高中生的地理作业设置存在以下误区:作业设置多以书面化呈现为主,存在照搬试题现象,无选择性,重视数量忽视质量,忽略家长的作用。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设置作业时需认真解读新课标,做到精准备课,优化作业设置方案,重新审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
内容摘要:《窗》是体现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学思想的一首典型视觉意象诗。诗人威廉斯对身边人与事的关注和社会现实的洞察而创作的作品反映了他的客体主义思想。本文借助诗歌具体文本,从语言和音乐系统、视觉系统以及意义系统三方面来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渲染诗歌的悲伤氛围、构建形式结构在视觉上的独特性以及运用意象的象征性来揭示诗歌所表达的被束缚的女性空间的观点。   关键词:《窗》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女性空间
内容摘要:潘多拉女性美和欲望原型标榜女性的美主要体现在外形美和诱惑力,且男人是欲望的主体,女人只能是客体。在《父亲的微笑之光》中,艾丽斯·沃克通过塑造四位性格鲜明且勇敢的新女性,强力冲击了潘多拉女性原型,暗示长期受潘多拉女性原型桎梏的女性若要发现并实现自我,不能依靠男性和整个社会的成全,必须通过自身的奋斗和挣扎找回自己失去的心和灵魂。   关键词:《父亲的微笑之光》 艾丽斯·沃克 潘多拉 女性美
内容摘要: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叶芝在他的经典爱情诗《白鸟》中,通过意象的艺术以及诗画互融艺术手法的运用,充分展示了该诗的张力、活力和创造力,让读者在享受一行行诗句的同时,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诗人所营造的诗意的爱与美的境界。   关键词:叶芝 白鸟 意象 诗画互融 艺术特色   1923年,爱尔兰著名作家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荣获瑞典国王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在诗
内容摘要:《<呐喊>自序》提及鲁迅的“回忆”与“梦”。“回忆”即鲁迅的经历与体验,“梦”是鲁迅从未放弃的救国立人的希望。基于回忆的发酵和梦的驱动,鲁迅在十年沉潜之后再次拿起文学之笔,奔驰在新文学的最前线。   关键词:鲁迅 《<呐喊>自序》 回忆 梦   作为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自不待言。《<呐喊>自序》中对鲁迅文学创作原因的叙及,学界已不乏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以“回忆”
内容摘要:本文旨在分析研究经典研读对大学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及大学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方法及难点,探究经典研读对学生打破专业视野的局限有何启示,最终帮助学生理性审视生活,提升大学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经典研读 大学语文 核心素养 方法 启示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s)是在教育目标中,所有学生应具备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可知,“大学语文核心素
内容摘要:《癌症楼》是索尔仁尼琴的杰出代表作。小说叙述了患癌症的永久流放犯科斯托格洛托夫及病房里形形色色人物的不同命运和经历。小说关注小人物,是对人性与人道主义传统的延续。本论文摒弃当时背景下的政治意义及社会隐喻,通过分析《癌症楼》中几个具有美好人性的小人物来阐述作者心之向往及呼吁的道德观。   关键词:索尔仁尼琴 《癌症楼》 道德观   《癌症楼》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是索尔仁尼琴以自身治疗
内容摘要:《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它凝聚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思考,也是其文学作品中的巅峰著作。作品中存在着丰富的与孩子们有关的形象,并且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柯里亚和伊留莎这两个孩子的形象,并引发了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 柯里亚 伊留莎 孩子形象   《卡拉马佐夫兄弟》[1]是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