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Web2.0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诞生,大数据(Big Data)作为信息行业的新生事物,迅速成为各行各业的宠儿。作为文献中心的图书馆进入了数字化、移动化时代,围绕大数据的检索、分析等功能,实时、快速地协同并提供服务,对图书馆馆员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概述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工作的特点,并对馆员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馆员的自身发展和未来馆员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员;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22-01
在2011年,麦肯锡公司发布研究报告“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后,大数据(Big data)便成了各行各业炙手可热的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就是图书馆行业工作信息化和资源数字化建设对接大数据的重大转向。
一、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工作的新要求
数字图书馆是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存在形态,数字化技术在图书馆各个领域得到充分的融合,用户的信息需求也更凸显个性化。这些变化对图书馆馆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图书馆馆员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全媒体使用与服务
大数据时代已经将人类的信息传播与服务平台拉入了全媒体时代。这必然要求图书馆馆员具有相应的技术,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为此,图书馆馆员应当熟练地掌握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日常工作、多种媒介信息存贮与格式转录、信息检索技术、图片制作与处理技术,特别是与因特网相关的各种实用技术,以满足各类读者和信息使用者的各类数字化服务。
(二)多维度获取信息与分析信息
信息技术的变革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大规模使用并没有削弱图书馆官员,恰恰相反,他们在各类信息数据的处理、加工、传播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图书馆就是云计算和信息的集散地。为了能够给不同用户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广选择的各类信息帮助,图书馆馆员应当利用一切媒介、途径获取丰富、全面、翔实、准确的信息和数据。因此,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馆员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图书情报理论、方法和技术,更需要加强信息检索、加工、分析等信息专业方面的知能的发展。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现在的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人员,应该是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使用者的信息向导和顾问。”
(三)多向度沟通
图书馆馆员工作的价值追求是为各类信息用户提供服务,而服务的实现本身是一种人际的沟通过程。通过与用户间的沟通,可以了解不同用户和读者群的需求与期望,进而改善和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尤其是机器人技术的成熟,把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推向全新的阶段。作为图书馆馆员,应该掌握人工智能方面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以便能更好地融入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工作环境。
二、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员的核心素养
鉴于上面的分析,为适应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的工作要求,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图书馆馆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尤其是具备以下三大核心素养。
(一)信息素养
图书馆馆员具有的信息素养应该至少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的敏感度,它是一个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的首要因素,直接决定着其开展信息行为和实践。而信息处理能力,是图书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对馆员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信息素养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图书馆馆员需要在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的需求服务和咨询实践中以及在实践中的不断反思来增加信息意识和处理能力。
(二)服务意识
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环境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为各类读者和用户提供服务的宗旨始终是图书馆馆员工作的主要出发点。作为馆员,要从思想上改变图书馆的传统工作思维,确立大数据服务思维,更快地提升数字化服务意识。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主要是支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对待用户的各类需求,图书馆馆员应不断地通过与各类用户的沟通和调研,全方位地收集用户的需求,并针对性地对现有服务进行整改,将服务的意识和理念深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三)职业道德
数字化图书馆是大数据时代文献信息收集、存贮和传播的中心。而图书馆馆员则是文献信息收集、存贮和传播的采集者、导航员和传播者。每一个当代图书馆馆员都应该正确认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和角色地位,充分认识其在大数据时代国家各行各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塑造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和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刘雪梅.新形勢下图书馆馆员素养的塑造[J].图书馆论坛,2006(4).
[2]王崇皓.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与能力的提升[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3).
[关 键 词]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员;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22-01
在2011年,麦肯锡公司发布研究报告“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后,大数据(Big data)便成了各行各业炙手可热的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就是图书馆行业工作信息化和资源数字化建设对接大数据的重大转向。
一、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工作的新要求
数字图书馆是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存在形态,数字化技术在图书馆各个领域得到充分的融合,用户的信息需求也更凸显个性化。这些变化对图书馆馆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图书馆馆员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全媒体使用与服务
大数据时代已经将人类的信息传播与服务平台拉入了全媒体时代。这必然要求图书馆馆员具有相应的技术,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为此,图书馆馆员应当熟练地掌握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日常工作、多种媒介信息存贮与格式转录、信息检索技术、图片制作与处理技术,特别是与因特网相关的各种实用技术,以满足各类读者和信息使用者的各类数字化服务。
(二)多维度获取信息与分析信息
信息技术的变革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大规模使用并没有削弱图书馆官员,恰恰相反,他们在各类信息数据的处理、加工、传播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图书馆就是云计算和信息的集散地。为了能够给不同用户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广选择的各类信息帮助,图书馆馆员应当利用一切媒介、途径获取丰富、全面、翔实、准确的信息和数据。因此,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馆员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图书情报理论、方法和技术,更需要加强信息检索、加工、分析等信息专业方面的知能的发展。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现在的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人员,应该是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使用者的信息向导和顾问。”
(三)多向度沟通
图书馆馆员工作的价值追求是为各类信息用户提供服务,而服务的实现本身是一种人际的沟通过程。通过与用户间的沟通,可以了解不同用户和读者群的需求与期望,进而改善和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尤其是机器人技术的成熟,把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推向全新的阶段。作为图书馆馆员,应该掌握人工智能方面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以便能更好地融入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工作环境。
二、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员的核心素养
鉴于上面的分析,为适应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的工作要求,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图书馆馆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尤其是具备以下三大核心素养。
(一)信息素养
图书馆馆员具有的信息素养应该至少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的敏感度,它是一个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的首要因素,直接决定着其开展信息行为和实践。而信息处理能力,是图书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对馆员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信息素养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图书馆馆员需要在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的需求服务和咨询实践中以及在实践中的不断反思来增加信息意识和处理能力。
(二)服务意识
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环境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为各类读者和用户提供服务的宗旨始终是图书馆馆员工作的主要出发点。作为馆员,要从思想上改变图书馆的传统工作思维,确立大数据服务思维,更快地提升数字化服务意识。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主要是支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对待用户的各类需求,图书馆馆员应不断地通过与各类用户的沟通和调研,全方位地收集用户的需求,并针对性地对现有服务进行整改,将服务的意识和理念深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三)职业道德
数字化图书馆是大数据时代文献信息收集、存贮和传播的中心。而图书馆馆员则是文献信息收集、存贮和传播的采集者、导航员和传播者。每一个当代图书馆馆员都应该正确认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和角色地位,充分认识其在大数据时代国家各行各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塑造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和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刘雪梅.新形勢下图书馆馆员素养的塑造[J].图书馆论坛,2006(4).
[2]王崇皓.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与能力的提升[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