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肿块患者33例术前均行乳管造影,术后病理证实20例为乳头状瘤病,6例为乳导管扩张症,4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肿块患者33例术前均行乳管造影,术后病理证实20例为乳头状瘤病,6例为乳导管扩张症,4例为乳腺腺病伴导管上皮增生,3例为乳导管慢性炎性反应,合并肿块患者,2例均直接手术治疗,术中冰冻病理证实,1例为乳头状瘤病,1例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乳管造影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及病变部位,估计病变范围,但其有一定的局限性,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才是定性诊断的最佳方法,在病变部位行乳腺区段切除术应为乳头溢液患者的首选术式。
其他文献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对接受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结合颌间牵引治疗的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方法:选取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
针对核酸适体电流型传感器信号弱、噪声高、测量难的特点,设计一种可准确检测三磷酸腺苷(ATP)浓度的核酸适体传感器检测电路。该电路主要包括恒电位电路、I/V转换电路、多级放大电路、带通滤波和锁相放大电路。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并分析了核酸适体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被测物ATP浓度之间的关系。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型核酸适体传感器检测系统具有很高的信噪比、较好的灵敏度和线性度,线性度为0.994 0,能够满足现场
教学反思,也称"教后记"或"授课心得",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上完一堂课,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写教学反思,既能帮助教